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结合紫外法测定水质中总氮空白校正吸光度值易偏高、测定结果准确度低的问题,分别从检测试剂含氮量、选择实验用水、清洗玻璃器皿、改进实验操作、改进消解环境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总氮测定的影响,相应提出了采用测定含氮量的方法筛选试剂、新制备的去离子水作为总氮实验用水、每次总氮实验使用新刷好的器皿、增加颠倒混匀步骤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压蒸汽灭菌器应定时清洗换水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加强总磷、总氮排放监测和统计,对于开展总磷、总氮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现状;分别分析了统计范围、统计技术、排放监测、排放标准、排放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某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试材,采用GB11894—89和TOC+TN仪两种方法进行总氮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OC+TN仪法测定总氮简便、快速、准确、环保。  相似文献   

4.
运用HACH IL500总氮自动分析仪对水样中总氮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一系列实验室质量要求进行了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地表水、工业废水等实际样品进行了与国家标准方法—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比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总氮自动分析仪与国家标准方法无显著差异,在准确性和精确性方面比手工法有更多优势,且仪器运行稳定,分析速度快,可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当废水样品中氨氮含量较高时,由于消解使部分氨转化成气态而损失,进而影响总氮的测定结果,本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证明对样品稀释后再消解的方法进行总氮测定,可较好的解决总氮的消解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废水水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氨氮含量高于总氮含量的情况,对氨氮测定过程和总氮测定过程中的金属离子干扰、标准曲线绘制、消解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提出氨氮含量高于总氮含量是由于总氮消解时间不够,导致过硫酸钾的转化不完全造成的。实验结果表明,将总氮消解时间设定为40min可以解决此问题。为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在实验中还应注意实验环境、计量器具及高压灭菌锅的密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华北某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试材,采用GB 11894-89和TOC+TN仪两种方法进行总氮测试比较。分析结果表明:TOC+TN仪法测定总氮简便、快速、准确、环保。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分析基础上,对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总氮过程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本文建立了数学模型,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最后给出了总氮测量结果的标准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可能造成总氮测定空白值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试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提出控制总氮测定空白值的对策措施,为检测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总氮测定常用的方法,控制总氮测定过程中的空白值对提高水质总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实验用水、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保存条件、实验室环境、消解时间、冷却时间等总氮测定实验条件的验证与探讨,结果表明,使用新制备的超纯水或去离子水、严格控制实验环境无氨干扰、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盛装在聚乙烯瓶中于4℃冷藏保存,可以控制总氮测定的空白值,延长消解时间和冷却时间,对总氮测定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泥沙含量对总氮测定结果的干扰影响,结果表明:水样中泥沙的含量与其对水样总氮的贡献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泥沙对总氮测定结果有干扰影响,随泥沙含量增加,A275的测定值及总氮降低率逐渐增大,且当泥沙(SS)含量≥45 mg/L时,其A275/A220的值在20%以上,总氮降低率在15%以上,从而总氮测定值产生较大的误差。消解后离心法或消解后0.45μm滤膜过滤法能有效地消除泥沙的干扰,并均具有操作简单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将微波消解-紫外法测定总氮从方法检出限、校准曲线、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际样品测定4个方面与国标紫外法作了比较研究,进行了消解时间比对实验,说明了微波消解-紫外法测定总氮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微波消解-紫外法检出限为0.115 mg/L,高于国标紫外法;校准曲线具有较好线性相关系数,斜率与国标紫外法一致;方法精密性和准确性较好,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紫外法保持一致,在总氮监测中具有可行性。微波消解-紫外法节省了总氮监测的整个用时。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5年涪江流域遂宁段桂花、老池两个断面氨氮和总氮的每月例行监测数据,研究了遂宁市城区、大气降水对氨氮和总氮浓度的影响,分析了在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中氨氮所占总氮的比例,并考察了氨氮和总氮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涪江流经遂宁市城区后,氨氮和总氮的浓度均有所升高,且总氮的升高幅度较小;这两个断面的氨氮和总氮浓度随时间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降水具有削减氨氮和总氮浓度的作用,且对氨氮的削减幅度较大;污染较重水体中,氨氮所占总氮的比例较大;两个断面的氨氮和总氮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0.984 3和0.925 5,并分别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总氮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松涛 《四川环境》2010,29(5):46-48
本文介绍了测定总氮过程中,不同消解方法、碱性过硫酸钾的稳定时间、悬浮物粒径对总氮测定的影响。实验表明:碱性过硫酸钾避光在冰箱中至少可保存一个月,悬浮物粒径对总氮的测定无影响,消解总氮时,可在压力锅加热到120℃开始计时,恒温消解30分钟,自然冷却。  相似文献   

15.
对奶牛、猪、禽规模养殖30个粪便样品,监测9个不同参数,在单项与综合指数评价基础上,提出预警级率与污染级率参数,进行不同评价依据与方法的筛选分析。结果表明:粪便主要污染因子按大小顺序生猪为铜〉总磷〉铁〉氨氮〉总氮,奶牛为铁〉总氮〉氨氮〉总磷〉铜,家禽为总氮〉总磷〉氨氮〉铁〉铜。其中均以生猪的污染综合指数与单项指数最高,预警级率与污染级率评价,也以生猪最高,分别为47%和24%,均极显著高于奶牛与家禽(P〈0.01)。确立总氮3%、氨氮0.8%、总磷1.5%、铜65mg·k^-1、铁1500mg·kg^-1、镉0-3mg·kg^-1的污染限值,经线性模型与线性概率因子分析,以铜、铁、总磷、汞、镉为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条件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示范,文章分析了夏季不同温度条件下,潜流-表流型结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9月,总氮去除率随时间推移先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氨氮去除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总氮去除率与日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总氮去除率与日温差存在负相关性;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及人工湿地系统氨氮去除率均与日最低气温和周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将TiO2与金属有机骨架结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光催化材料,并设计了一种光催化反应器,使其用于水质总氮连续流动分析。连续流动分析仪中光催化反应器将各类含氮化合物完全转化为硝酸盐后进行定量测定。以对氨基乙酸为主要研究对象,优化了样品浓度、光催化温度和光催化时间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开发了基于新型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水质总氮流动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催化降解效率高,而且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检测结果和国标手工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水质的总氮检测。  相似文献   

18.
对土壤煤渣分层的土地毛管渗滤系统的脱氮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氮的静态吸附试验和土壤全氮含量分析表明,填料对氮的去除作用有限。植物对总氮的去除贡献率只占0.47%,作用不明显。温度和总氮去除率的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对总氮去除效果影响不显著。提高出水水位30 cm以创造适合反硝化菌生长的还原环境,总氮去除率由39.1%下降到30.0%,可见氧化还原条件不是系统反硝化反应的限制条件。投加葡萄糖作为碳源,使C/N〉3,有机物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总氮的去除率上升到52.4%,较高的C/N比能有效提高土地毛管渗滤系统的总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情况,采用现场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计算红枫湖流域主要入湖污染物,并分析各污染物的各类型污染源贡献率、各支流贡献率、内源和外源比值等情况。结果表明:在各种降水情景下,入湖的各污染物总量大小顺序均为COD总氮氨氮总磷;各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总氮)入湖量贡献率均是羊昌河最大、麦包河最小,其贡献率范围分别为46.33%~76.6%和0.4%~0.6%;入湖主要污染物(COD、总氮、总磷)主要以外源为主,氨氮则以内源污染为主;研究为红枫湖水环境质量改善、治理方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上海市4条入海河流总氮和氨氮2006~2014年年均浓度数据,利用比值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探讨了它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A~D河氨氮与总氮比例系数范围为0. 352~0. 525; 4条入海河流两个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以B河两个指标的相关关系最好,各河流总氮与氨氮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均略好于线性关系; C、D河仅可通过二次多项式方程但A、B河则可通过两种回归方程用氨氮估算总氮。4条入海河流总氮和氨氮相关关系的建立,可为上海近岸海域水质评价、水质预报模型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入海污染源排放量核算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