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活性污泥中提取微生物群处理蓝藻废水,有效降低水中藻类含量,确定影响除藻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直接向蓝藻废水中投加驯化、优化过的菌液以及单因素实验,表明在容器中按V菌液:V废水为5:1000的比例投加菌液处理5d,藻类生物量得到明显控制,水样叶绿素a、TN、TP及CODCr去除率分别达71.2%、82.2%、77.4%和80.1%。实验结果说明,有效微生物群对蓝藻废水中的蓝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影响因素。采用玻璃纤维滤膜抽滤水样,以90%丙酮为提取剂研磨后浸泡提取地表水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a,研究滤膜种类、样品保存条件、浸提时间对叶绿素a测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丙酮研磨法提取效率、实验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  相似文献   

3.
微滤膜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膜制造技术的发展,微滤膜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文章对微滤膜的特点和过滤分离原理进行了阐述,对比分析了有机高分子微滤膜、无机陶瓷微滤膜和复合微滤膜各自的优缺点、制备工艺以及在油田中的应用情况,针对微滤膜在采油污水处理中膜通量下降快,使用周期短等弱点提出了防止膜污染和膜清洗的措施,并对微滤膜的发展及今后在油田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城市河道黑臭污染严重现状,对比研究典型的生物技术—微生物菌剂和酶制剂对实际城市黑臭河道的处理效果。实验证明,在投加微生物菌剂和酶制剂反应15d后,微生物菌剂处理的水体COD、NH_3-N依旧为劣V类水,但经过酶制剂处理后的水体提高至Ⅳ类水,COD、NH_3-N去除率分别为90%、77%,嗅味、色度有效消除。经过45d的处理后,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水体河道水质可由劣V提高至类V水,SCOD、NH_3-N去除率分别为58%、70%,异味消除,但色度不降。结果显示,使用酶制剂对黑臭河道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Landsat8数据的东道海子叶绿素a的遥感反演和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监测是水质评价与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依据,而叶绿素a是进行水质监测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为了研究东道海子叶绿素a的多光谱波段分析技术,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中低分辨率多光谱水质遥感监测方法和技术,本文以Landsat8 OLI为数据源,研究叶绿素a的光谱特征,确定叶绿素a遥感定量监测的最佳波段,并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建立叶绿素a的遥感估测模型,同时对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和应用;采用Carlson营养状态指数(TSI)方法,以叶绿素a浓度为指标,进行湖泊水体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Landsat8 OLI数据的700 nm~800 nm波段适合用来监测内陆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尤其是叶绿素a浓度较高的水体;Landsat8数据11个波段中,前5个波段适合用来反演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得到最佳的回归模型;从叶绿素a浓度及富营养化空间分布上看,东道海子中游区域的分布均明显大于上游和下游区域,总体上由南向北逐渐减小;从时间上看,东道海子水质呈好转趋势,中下游区域好转尤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对内陆湖泊水质持久监测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a遥感反演的关键是建立遥感数据和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关系。本文根据2007年11月在太湖实测的水体反射光谱及实验室分析得到的叶绿素浓度数据,对太湖水体反射光谱特征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建模。研究结果表明:687nm附近反射峰位置对叶绿素浓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太湖水体叶绿素浓度的估测模型中,反射峰位置的指数模型要优于线性模型;叶绿素a浓度与684nm和633nm附近的一阶微分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R’684和R’633所建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的估算精度R2分别达到0.89和0.91。  相似文献   

7.
去年蓝藻让人心有余悸,今年蓝藻再次暴发。5月未至,太湖、淮河、巢湖、滇池等水域的蓝藻已具暴发端倪,恶势盖过去年,饮水安全再次告急。揪心、伤心、着急等复杂心情再次弥漫在蓝藻暴发的上空。  相似文献   

8.
开展室内模拟实验,探讨芦苇和蓝藻水华混合分解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藻藻浆和芦苇混合分解过程中,水质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0~8天,芦苇和蓝藻分解较快,迅速释放C、N、P元素,第8天水体的TDN、TDP、TOC均达到最大值,分别可达41.88、0.63、294.82 mg/L,8~64天TDN、TDP、TOC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混合分解过程中,水体NH~+_4-N浓度在0~32天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第4天L、M、H组最高浓度可达15.6、36.72、41.30 mg/L,32~64天呈现下降趋势;无机氮中NH~+_4-N占有绝对优势,占比大于90%;整个分解过程中,NO~-_3-N和NO~-_2-N都保持较低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圣隆佐 《环境教育》2007,(10):55-56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样的诗画场景如今恐怕很少见到了,从前以水文化闻名天下的巢湖、太湖等南方水域城市如今在蓝藻的肆虐下,已是伤痕累累,病患揪心。将来,孩子临江哭泣,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诗文中的水乡江南,又该如何解释人类是进步还是倒退。蓝藻养在鱼缸里可以与鱼相互依存,而湖泊的蓝藻却变得"疯狂"要吞噬鱼虾独霸水域,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网络版摘要     
白洋淀夏季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白洋淀 草型湖泊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采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白洋淀水产养殖区水质监测数据,研究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夏季水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NH4^+-N、NO3^-/-N呈负相关,与NO2/-N无明显相关,与TN无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a与TP呈一定的正相关,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11.
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与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种重金属的去除动态及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低浓度(0.5—2.5 mg/L)时藻体长势较好;浓度达到5mg/L时开始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下降趋势;浓度达到7.5mg/L以上时藻体死亡。水体中有效Cu、Fe、Zn浓度较低时,藻体对3种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较高浓度时由于毒害作用使其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水中浮游植物一般都含有叶绿素a,故我们可以直接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以叶绿素a含量为基础,计算出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rophic StateIndex),判断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市十字河为例,开展黑臭河道水体整治技术方案研究,研究出适用于苏南河网地区的河道综合治理技术,包括控源截污、生态清淤、引水活化、景观绿化等。综合整治效果表明:该技术方案可有效拦截进入河道水体的污染物质,改善河道水质并具有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通过进一步优化,可形成适合于太湖流域河网地区的黑臭河道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一种采用酶标仪可同时快速测定水体中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的荧光光度法。该方法具备高通量(一批测样96个)、简便快速(100ms)、同时检测chl a和chl b的优点。实验范围内chl a和chl 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7~4500μg/L和1.0~4500μg/L,检测限分别为0.04μg/L和0.06μg/L。该方法与传统可见分光光度法比较,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检测限更低,在实际水样检测中得到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不同清洗剂对铅蓄电池厂区内铅污染土壤的去除效果及铅在不同粒径土壤清洗过程中的行为,本研究通过设定清洗剂的浓度梯度,对土样粒径分级、设定清洗时间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EDTA和EDDS对铅具有最佳去除率(B点土107.19%和96.49%);盐酸对A点土最佳铅去除率为49.57%,B点、C点土在99.03%和89.93%;柠檬酸对3点位土的铅去除率最大为39.51%;鼠李糖脂对3份土铅去除率均低于10%。EDTA和EDDS在高浓度铅的去除中表现优势;柠檬酸适合去除中低浓度铅;盐酸的使用需考虑土壤本身情况。粗沙粒和细沙粒中的铅去除率高,粉粘粒的铅去除率低;最佳清洗时长为240min。此外,土壤本身理化性质对清洗剂效果的发挥有影响,清洗剂浓度过高可能降低清洗效率。该研究可为铅污染土壤清洗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河道水质黑臭直接影响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准确识别城市黑臭水体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基于GF-2 PMS数据,利用TSUWI(Two-Step Urban Water Index)指数提取研究区水体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影像的黑臭水体归一化比值指数BOI和NDBWI值,采用面向对象的最优特征选择搜索算法SEaTH(Seperability and Thresholds),确定黑臭水体与一般水体的4个分离特征,构成特征空间,利用K-mean算法进行多特征聚类分析,进行黑臭水体的识别与分类。结果表明,南京市研究区范围内共有6条河道15段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情况,面积约为0.38km2,占城区水域(剔除长江南京段面积)面积的1.98%,经实地调查验证,黑臭水体的识别精度为81%。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监测与评价,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三峡库区澎溪河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营养状态,于2013~2014年对澎溪河不同断面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总氮、氨氮、总磷、叶绿素a的含量进行取样调查,对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性分析,利用单因子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体营养盐结构和营养状态。结果发现,澎溪河营养盐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和空间分布差异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澎溪河上游河段叶绿素a含量与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而中段高阳渡口叶绿素a含量与总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因子法评价结果显示,澎溪河水质为Ⅱ~Ⅲ类。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标范围为56~135,处于富营养至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之间;春季3~5月及秋季10月,部分断面富营养化状态极高。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7月初,巢湖地区晴朗天气较多,居住在巢湖周边的居民又开始隐约闻到那"熟悉"的味道。湖区蓝藻开始聚集,异味飘散。7月12日,安徽省环保厅副厅长贺泽群带队会同合肥市环保局、包河区、肥西县以及巢湖市环保局赴巢湖沿岸现场查看,调度督查蓝藻应急防控工作。巢湖水质稳中趋好巡查组对巢湖沿岸派河口以西莲花圩区域至巢湖市饮用水水源地沿岸水域进行了现场巡查,重点查看了莲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调节作用,滇池畔的昆明城享有"春城"的美誉。20世纪80年代开始,受昆明城市发展的影响,入滇河道大量成为黑臭水体,导致滇池水质遭到破坏,直达劣V类,蓝藻全面爆发,整个滇池水体发臭。90年代中后期,政府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着手对昆明入滇河流及滇池进行治理,至今已持续投资500多亿,35条入滇河流及滇池水质有所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民间视角对政府的水环境治理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20.
张晗  董秉直 《四川环境》2011,30(3):104-108
如何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等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纳滤膜由于其较高的去除率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纳滤膜去除这些物质的分离机理较为复杂,有时并不明确,给实验带来较大困难。文章总结了纳滤膜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典型应用及其三种分离机理——筛分作用、电荷作用、吸附作用,并对去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加以总结。为今后纳滤膜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