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碳达峰政策体系建设的思路与重点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面临巨大压力,需要系统研究构建碳达峰政策体系,为碳达峰提供政策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碳达峰相关政策实施情况,探讨了碳达峰政策创新思路,提出了碳达峰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以及政策实施保障。以减污降碳为主线,推进低碳发展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统筹融合,构建完善以碳排放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涵盖行业部门、重点区域地区、减排相关方的,多手段类型相结合的碳达峰政策体系,促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调整和低碳发展,有效推动重点行业和领域碳排放达峰路径与关键举措的顺利落地。从建立健全碳排放总量控制考评制度、加快构建排污许可证与碳排放管控协同制度、深化能源资源价格机制改革、全面推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重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郑军  刘婷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4):18-25,43
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各国利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归纳分析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碳达峰的经济社会特征、碳中和的路径共识,系统梳理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经验举措,对比分析中国国内进展和差距,并提出重点借鉴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研究发现,中国已经逐步具备实现碳达峰国家的基本特征,但相比发达国家,在降碳效果核算评估、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构建、碳价格传导机制设计、低碳技术创新和新业态模式打造、法规制度系统化构建等方面仍有差距,仍需加强政策驱动和重点国际经验借鉴,进一步优化“双碳”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系统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要目标,有序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能源资源市场化价格调控,强化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创新,加快构建形成系统性推动“双碳”目标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沱江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分析,重构流域经济发展格局,推动沱江流域全面绿色转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分析沱江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的人口经济发展、碳排放总量与产业结构等基础条件,发现沱江流域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存在社会主体参与不够、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现实困境,提出协同推进沱江流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五大路径,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业园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青岛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编制了2016—2020年该园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通过情景分析探讨了其碳达峰路径,并为中国工业园区的低碳发展提出了低碳发展政策建议。研究显示,2016—2020年,青岛高新区碳排放总量从32.88万t增加至43.78万t,碳排放强度由0.47 t/万元降至0.36 t/万元。工业能耗是青岛高新区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也是其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部门。生活用能的碳排放占比逐年增大,是青岛高新区实现碳达峰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进集中供热设施、煤改气等举措,青岛高新区预计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总量达到71.58万t,碳排放强度降至0.27 t/万元。我国需制定统一的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建立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纳入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充分挖掘能源及环境基础设施的减排潜力,促进我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低碳教育形式多样化、学科融合渗透、构建低碳评价体系等方式,使小学低碳教育更易于执行,在让小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同时,有利于构建绿色校园,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要达到低碳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1]。“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时期,推进低碳教育刻不容缓。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理应承担起低碳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作为煤炭消耗主力的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本文引入碳足迹碳标签评价体系,结合全生命周期评估(LCA)办法,将燃煤电厂碳排放数据量化,建设基于碳排放基础数据及系统关键参数的碳排放数据库,为燃煤电厂碳减排潜力分析评估和基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分析的低碳/“零碳”方案建议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级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上应跑在前、干在先。以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之一——沣西新城为例,聚焦节能降碳、“两链”融合、生态城市三大方面,梳理总结沣西新城低碳发展成就与经验,并通过SWOT方法学对“双碳”目标下沣西新城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初步探讨符合沣西新城实际的“双碳”发展战略,为其他开发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双碳”目标下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发展理念要求,本文主要聚焦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绿色发展路径探讨。首先,概述了近2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战略定位演变特征和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其次,深入分析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与挑战,包括园区空间范围的明确界定,减污降碳协同面临的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多系统融合等复合型技术难题,园区对“双碳”目标与发展关系的认识不充分不到位,以及管理机制仍存在不明确等方面。进而,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的关系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管理部门和园区视角,提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8项重点任务,以期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与技术路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达峰与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为我国低碳/脱碳发展明确了新方向,也对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世界各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归根结底也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我国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周期短,现有技术尚存在不足,科技发展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并提前部署。我国碳中和技术发展需要为保障我国碳排放高质量达峰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可行、经济可承受的科技支撑。各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技术发展路径。"十四五"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相关脱碳、零碳、负排放技术发展的全局性部署,加快开展研发示范。为了更好地推动面向碳中和愿景的科技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与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地位、工作目标和法律要求,规定部门职责及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与交易机制,分解工作目标并开展评价考核,彰显国家应对气候的法治决心,亟须制定综合性基础法律——应对气候变化法。该法的制定已具备充足的研究起草基础和下位法支撑,建议尽快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并启动《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本文建议,将低碳发展和碳排放达峰、碳中和等纳入立法目的,设立总则、规划与标准、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管理和监督、国际合作、法律责任、附则八章,合理设立规范重点。健全统一监管与部门分工负责的体制和基金筹集、市场交易、社会共治等机制,全面构建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制度体系,部署国际协商与合作措施,设置地方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对违法行为规定罚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创新性提出使用产品碳效比作为衡量装备产品低碳性能的技术参数,即以产品碳排放总量与其功能单位总和之商来衡量装备产品低碳性能。比较分析碳效比(CER)、碳足迹(CFP)的异同,及其在评价装备产品低碳性能上应用效果的优差,并以装备产业的典型产品为实例,使用不同技术参数评价装备产品低碳性能,为碳达峰理论探索提供数据验证实例,明确了碳效比(CER)的合理性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常德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双碳”目标要求上主动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难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系统观念、重点突破、底线思维,积极稳妥有序推动“双碳”工作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某石化企业为例,首先核算碳排放总量及排放源构成,识别重点排放源,对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企业产能变化导致的燃料消耗量变化、催化剂烧焦量变化等;然后采用情景分析法与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预测了企业碳达峰时间和峰值,提出相应减排路径措施,主要包括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构建低碳化石化企业能源系统、提高电气化率、加大低碳能源使用和降低企业综合能耗,从而减少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石化企业碳达峰路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表征。面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整体部署还需进一步明确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总结美丽中国建设进展成效的基础上,分析识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路径,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领域,提出推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绿色发展、推动环境污染防治、打造美丽宜居城乡、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等8个方面美丽中国建设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5.
<正>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双碳”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一是“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我国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制度保障。其中,“1”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份顶层设计文件构成,明确了“全国统筹、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碳排放预测与碳达峰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0—2019年福建省碳排放量数据,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利用岭回归并结合情景分析法模拟福建省2020—2050年碳排放量进行实证研究,预测不同情境下福建省碳达峰的时间与碳排放峰值,为探讨福建省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福建省在2000—2019年期间未达到碳排放峰值,且人均GDP与碳排放量没有出现倒U型曲线;(2)在基准情境下,福建省将在204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为4.730×108t;在产业结构优化情景、节能情景和粗放情景下,福建省碳排放峰值分别约为3.979×108t、4.502×108t和6.799×108t,分别于2034年、2040年和2040年实现碳达峰;在绿色发展情景下,福建省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峰值为2.976×108t。对比之下,绿色发展情景是福建省实现碳达峰的最佳发展路径。最后,从法律政策、能源体系、产业结构、碳交易市场等方面探讨福建省如何实现碳达峰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7.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   总被引:5,自引:1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将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未来低碳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也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作为排放量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30年前达峰后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很快地实现碳中和愿景,任务异常艰巨,但总体上排放路径必然呈现尽早达峰、稳中有降、快速降低、趋稳中和的过程。支撑碳中和的技术几乎涉及所有的产业和经济活动,从控制碳排放途径的角度可以分为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零碳能源技术、负排放技术。政府、企业、个人在迈向碳中和愿景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而又各有侧重的作用,需要科学的政策体系以形成系统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资本和人才朝着碳中和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推广应用方向快速汇集。  相似文献   

18.
低碳技术创新的双重外部性与“搭便车”风险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稳定发展。基于此背景,运用随机博弈模型分析多主体惩罚机制对低碳技术创新联盟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主体惩罚机制的实施能有效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的稳定性。其中,第二方惩罚机制是影响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第一方与第三方惩罚机制及随机干扰则对联盟的稳定速率有重要影响。为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稳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进一步从政策制定与管理实践角度提出优化我国低碳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碳达峰趋势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提出加快落实2030年国家碳达峰任务。考虑到城市在国家碳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和极大潜力,以及其碳排放在总量、结构、行动进展和趋势上存在的显著差异,深入认识中国城市碳达峰趋势的类型特征,对地方政府设计和开展差异化达峰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碳达峰趋势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采用蒙特卡洛方法与K均值聚类算法,对中国286个样本城市的达峰趋势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达峰类型可以划分为5类,根据其特点可概括为低碳潜力型城市、低碳示范型城市、人口流失型城市、资源依赖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其中,低碳潜力型城市和传统工业转型期城市是决定我国能否落实2030年达峰行动的关键。最后,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本文对城市碳达峰的目标设计和行动重点提出了切实建议。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区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方法,是园区科学推进低碳发展的必要前提。本研究剖析了园区碳核算的复杂性,明确了园区“双碳”工作的核心要义,建立了“一芯四核”互馈式园区碳核算方法框架。该框架主要包括应用目标与范围定义、流分析与排放清单建立、碳排放计算、结果解释与决策支撑四个核心环节,四“核”间相互作用、迭代优化,根据园区发展实际进行具象化,并充分考虑向上与所在行政区域碳核算清单、向下与企业碳排放核算兼容,最终服务于准确把握低碳发展内涵、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一关键内“芯”。进一步地,研究阐述了“一芯四核”方法框架各主要步骤,分析了园区碳核算实践中面临的园区边界、核算范围、清单建立、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难点,提出了基于检验清单的各环节工作原则、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研究为“千园千面”的工业园区提供了科学统一的碳核算理论框架,可为工业园区在低碳转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提供决策支撑,为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奠定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