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气囊,也称辅助乘员保护系统,是一种当汽车遭到碰撞而急剧减速时能很快膨胀的缓冲气囊,是一种被动安全装置,它可以保护车内乘员不致撞到车厢内部。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汽车安全气囊用药的危险性,根据其成分组成选取75℃热稳定性实验、时间/压力实验、克南实验、撞击敏感度实验、摩擦敏感度实验以及固体氧化性实验对汽车安全气囊用药进行测试并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其危险性.实验结果表明:汽车安全气囊用药是热稳定的;时间/压力实验中发生猛烈爆燃,在商业包装正常条件下能够显示爆燃的能力;克南实验极限直径为3.0mm,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显示效应;撞击敏感度实验以及摩擦敏感度实验均未出现特殊现象,气囊用药可以以其实验的形式运输;气囊用药具有氧化性.结合相关标准及法规进行综合判断,可以确定汽车安全气囊用药的危险性并且划分危险类别,对保证汽车安全气囊用药的生产、运输、储存等过程的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你是否知道,汽车碰撞时仅靠手臂不可能保护孩子,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更是儿童“杀手”。中国一年有1.85万孩子因为车祸而丧生,但是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的使用率只有0.1%。  相似文献   

4.
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产气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模拟汽车碰撞过程的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模拟汽车碰撞时产生的撞击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开始工作,对模拟安全气囊的密闭、定容积的充气筒内产生的p-t曲线、气体发生器内部的p-t曲线、撞击时产生的a-t曲线进行测试并得到相关测试参数值;从而对气体发生器的产气性能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对安全气囊的工作有一定影响。利用该测试系统测试得到的数据与美国BREED公司对同类产品的测试结果比较,有很好的相比性,测得的数据可作为气体发生器生产质量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全带被称为汽车的“生命线”,是它能对司机和乘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情况实施紧急制动时,安全带可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发生二次碰撞。同时安全带具有缓冲作用,可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60%,侧面撞车时可使死亡率减少45%.翻车时可使死亡率减少80%。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校车正面碰撞中预充气式安全气囊对6岁儿童乘员的保护功效,开展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基于台车试验,构建、验证校车仿真模型;搭建校车-预充气式安全气囊耦合模型,面向正常坐姿(NP)、前倾坐姿(OOP1)与右倾坐姿(OOP2),探究气囊设计参数对儿童头部伤害指标(HIC)、胸部3 ms合成加速度a3ms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当上部拉带长度增加时,气囊上部包形体积增大,HIC明显下降。中部拉带长度决定中下部包形的外部轮廓,安装点高度影响儿童与气囊的接触位置及时刻。NP与OOP2下,当中部拉带由0.29 m减少至0.26 m时,a3ms逐渐降低;当安装点高度上升时,HIC随之升高。减小、增大泄气阀的开启压力与开度,有利于头胸部保护。基于改进型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以加权伤害指标为优化目标,权衡确定主要设计参数的最优配置。具备最优配置的预充气式安全气囊能够高效保护6岁儿童乘员。  相似文献   

7.
根据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使用要点,本文介绍了轿车SRS系统的诊断测试,研究了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故障检排,同时列举了沃尔沃系列轿车SRS气囊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混杂工况下校车儿童乘员的安全性,对常开式安全气囊的保护性能开展优化设计。首先,明确6、12岁儿童的损伤阈值;然后,基于台车试验数据,构建与验证校车仿真模型,并搭建校车—常开式安全气囊耦合模型;最后,基于校车碰撞工况与儿童年龄的不同组合,建立6种混杂工况,决选常开式安全气囊的主要设计参数为优化因素,以加权伤害指标为优化目标,构建响应面代理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型NSGA-Ⅱ算法,权衡确定上部拉带长度0.258 8 m,安装点高度0.385 6 m,泄气阀开启压力1.199 6×105 Pa,泄气阀开度1.98为最优配置;混杂工况下,具备最优配置的常开式安全气囊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儿童乘员的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校车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中对儿童乘员的保护效果,提出一种新型主动式校车儿童安全气囊。运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MADYMO建立包括地板、前后排座椅、安全带与第5百分位女性假人在内的校车乘员正面碰撞仿真模型,通过台车试验结果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主动式安全气囊模型,研究其对12岁和6岁乘员的保护效果。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气囊设计参数,针对12岁乘员进行气囊优化。结果表明:头部气囊的厚度及排气孔大小对乘员伤害影响最大。与原始约束系统相比,经优化后的气囊使12岁乘员的头部、胸部和颈部伤害分别下降84.5%,19%和84.3%,同时加装气囊对6岁儿童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司乘人员防护装备——安全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进入汽车时代以来.汽车的逐渐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也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球因车祸死亡已累计3000余万人。但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如果正确使用了安全带,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在汽车上装备安全带、ABS、安全气囊、安全舱结构等安全防护装备已成为汽车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共识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其中最基本、最简单、有效的装备——安全带。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个血淋淋的例子,让人不得不将安全气囊的"安全"两字打上问号。汽车安全气囊的鱼目混珠,除了暴利的诱惑外,还因为中国目前缺乏关于安全气囊的相关标准和法规监管。即使是原厂气囊,也时常会出现"该爆时候未爆"的情况。由于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责任难以界定,这就使得安全气囊问题成为汽车行业的"痛中之痛"。中国车主关于安全气囊的心病10年前买车,消费者可能会问:"这车有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轿车市场的日益火爆、国内各大轿车厂家纷纷加入降价行列的同时,汽车的安全性也成为轿车的一大卖点,ABS、安全气囊、安全舱结构等成了轿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推销产品的重要筹码而大力宣传。但是,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安全设计和安全装置中,安全气囊却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它不比空调、音响等车载装置,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小乘员在车辆碰撞事故中的损伤概率,进而为降低事故严重程度提供理论依据,以车辆碰撞前后速度变化ΔV为自变量,根据头部和胸部的损伤公式,分析全重叠正面碰撞过程中乘员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组合的4种约束条件下的损伤,将损伤数据与事故损伤判定标准——简明创伤分级标准(AIS)关联,预测乘员损伤等级为AIS3+的概率,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结果表明:随着车辆碰撞前后速度变化ΔV增加,乘员损伤等级AIS3+的概率增大; 4种约束条件下,当ΔV小于20 km/h,AIS3+概率均低于10%;当ΔV处于20~60 km/h时,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同时约束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最好,其对应的AIS3+概率最低;当ΔV超过60 km/h时,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作用有限,4种约束条件对应的AIS3+概率均超过85%。故在碰撞之前,驾驶员应通过降低ΔV以及确保乘员受到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共同保护,来减小乘员损伤概率。  相似文献   

14.
正安全气囊对于很多车主来说想必都是听说过的多,真正用到过的少。但是在日常行驶中,对安全气囊可不能忽视。别到万一真需要用的时候发现气囊打不开,也不要遇到完全不需要的时候气囊自己弹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安全气囊的知识。有了安全气囊,就一定安全吗?大量模拟试验和统计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带和气囊,这一比例上升到约60%;如果只使用气囊,这一比例  相似文献   

15.
轿车安装安全气囊已经相当普遍。但安全气囊是否对乘员的安全有绝对的保障,专家指出,未必可以高枕无忧。安全气囊作用于车辆受撞、乘员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充气打开,以有效保护乘员。但气囊须在车辆中等至严重程度的正面碰撞或接近正面碰撞的情况下,才能充气打开。如若车辆非此种受撞,气囊  相似文献   

16.
《安全与健康》2005,(12):47
数十年来,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主要通过采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来减少伤亡,而如今,他们则将重点转移到了避免撞车上.许多汽车安全方面的专家表示,降低高速路上死亡的最好办法就是简单地减少撞车事故的发生,而90%左右的撞车是因司机失误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江苏劳动保护》2009,(9):26-26
安全气囊也被称为“辅助约束系统”,一般是由传感器、控制器以及气囊等基本部件组成。它是通过安装在车头的几组传感器感应车辆与外物的撞击度,以确定是否需要引爆气囊。当车辆遭受正面强烈的撞击时,它会在瞬间充气膨胀形成一个很大的气囊,让人可以趴在上面,从而避免受到伤害。其工作原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模块对信号作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于是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冲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轿车市场的日益火爆、国内各大轿车厂家纷纷加入降价行列的同时,汽车的安全性也成为轿车的一大卖点,ABS、安全气囊、安全舱结构等成了轿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推销产品的重要筹码而大力宣传.但是,在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安全设计和安全装置中,安全气囊却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它不比空调、音响等车载装置,其作用实际上是有着很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并且只在某一范围内才产生作用.若不了解安全气囊的工作条件和范围,而一味地认为有了气囊就万事无忧了,最终安全气囊可能非但不会起到安全的作用,而且还给驾乘人员造成其他意外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你是否知道,汽车碰撞时仅靠手臂不可能保护孩子,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更是儿童"杀手"。中国一年有1.85万孩子因为车祸而丧生,但是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的使用率只有0.1%。"什么对你来说是最珍贵的?车、房子,还是你的孩子?中国一年有1.85万孩子因为车祸而丧生,但是儿童安全座  相似文献   

20.
正"安全气囊"国外案件盘点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被媒体陆续曝光的装有高田气囊的本田汽车"杀人案",车型主要有雅阁、思域等。2009年5月16日,事件发生在美国。18岁的埃希利·帕海姆准备去接放学的弟弟,在学校的停车场,她驾驶的本田雅阁与另外一辆汽车相撞。雅阁轿车的安全气囊弹出后,不仅未起到保护驾驶者的作用,驾驶者反而被安全气囊中弹出的金属碎片划破颈动脉。花样年纪的埃希利·帕海姆最终死亡,也从此揭开了高田气囊和本田汽车伤人致死的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