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酿酒废水培养钝顶螺旋藻(S. platensis)与营养物质去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前处理后的酿酒厂废水用清水稀释用来培养钝顶螺旋藻 ,可以获得高生物量的钝顶螺旋藻。同时 ,废水中的营养物质也可以被去除。在连续培养条件下 ,使用改进的开放式通道装置培养获得螺旋藻的蛋白质、水分、灰化成份分别为 6 2 .7%、6 .2 1 %和 5 .2 6 % ,重金属含量也符合标准 (GB 1 991 9-1 997)。T -N ,NH4 + -N ,T -P和PO4 3 --P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到 72 %、97.9%、4 1 .3%、4 3.1 %。 相似文献
2.
螺旋藻(Spirulina)对垃圾填埋渗滤液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螺旋藻(Spirulina,SP)对垃圾填埋渗滤液(LandfillLeachate,LFL)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从广州市大田山垃圾填埋场收集LFL,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理化分析,在不同稀释度的LFL中接种SP后连续培养,观察藻细胞生长并比较接种前和培养7d后LFL主要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变化。结果发现SP可在LFL原液及体积分数分别为50%和25%LFL中维持生长达对照的30%~50%,藻细胞的生长使LFL中PO4-P、COD、NH3-N清除率达50%以上,对50%LFL中铅、锌、砷、铬、镍等重金属的清除率大于60%。结果提示,螺旋藻对LFL污染物有一定的生物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作为富硒产业基地的代表,在该区域网格化均匀布点采集表土样品,测定总硒含量,利用GIS技术分析土壤硒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含量水平进行评价,提出富硒产业发展建议,以期为富硒农业发展提供支持.结果表明,博山区土壤全硒含量的范围为0.105-1.460 mg·kg-1,几何均值为0.305 mg·kg-1, 与全国土壤硒元素平均水平(0.29 mg·kg-1)相当.土壤硒元素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且表土全硒浓度基本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缺硒土壤(含缺硒7%和少硒13%)所占比例为20%,足硒土壤约占55%,富硒土壤所占比例为25%,博山南部农业规划区土壤主要是缺硒和足硒土壤,需添加外源硒肥才能实现发展富硒产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斑马鱼为受试材料,研究了Se(Ⅳ)暴露对斑马鱼组织的元素含量及氧化胁迫的影响。试验分4组,分别为对照组,5 μg·L-1、50 μg·L-1和500 μg·L-1暴露组,处理21 d后,对斑马鱼各组织(脑、鳃、肝、肠、肌肉)中的Se、Al、Cr、Cu、Mg和Zn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硒处理组斑马鱼各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硒累积,肝组织中硒累积量最高,且元素Cu和Zn显著增加。肝组织中SOD和GSH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00 μg·L-1处理组肝组织中GST活性显著降低56.5%,而肝和鳃组织中MDA分别显著升高3.1倍和1.6倍。研究结果表明硒暴露破坏斑马鱼组织Cu、Zn元素平衡,引起脂质过氧化,诱导斑马鱼肝鳃组织发生氧化胁迫,试验为进一步从元素平衡和氧化胁迫角度研究硒暴露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癌等生物学功能. 从富硒食品中获取无机硒,是一种安全、健康且有效的补充硒元素的方式. 为了解富硒食品中无机硒含量及其对HCT116结肠癌细胞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测定富硒食品中无机硒的含量,并以一定浓度的亚硒酸钠处理HCT116结肠癌细胞48 h,测定细胞活力、凋亡、迁移、侵袭能力及相关蛋白表达. 实验结果表明富硒食品中仅检测出四价硒,且四价硒亚硒酸钠能降低HCT116细胞活力、提高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下调Bcl-2、MMP-2、MMP -9、intergrin αVβ3、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 3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而说明亚硒酸钠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为富硒食品功能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开发及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Cd2+胁迫对螺旋藻生长、光谱特性及藻胆蛋白质量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2 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如何治理Cd2 污染一直是一个难题。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营光合自养的蓝藻,由于其突出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而被誉为21世纪最优秀的食品。高浓度的某些重金属,如Cu2 ,Mn2 ,Zn2 等会抑制螺旋藻的生长并在藻细胞内富集,但有关Cd2 对螺旋藻的影响则未见相关报道。采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25mg/L)Cd2 对钝顶螺旋藻突变株(SP-Dz)的生长、光谱特性及藻胆蛋白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Cd2 处理均会抑制螺旋藻的生长,随着Cd2 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螺旋藻藻细胞有三个主要吸收峰,分别在440nm(叶绿素a在蓝紫光区的吸收峰),626nm(藻蓝蛋白的吸收峰)和676nm(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a在红橙光区的吸收峰)。Cd2 处理会使藻细胞3个主要吸收峰中的两个发生红移,分别由440nm红移到448nm,676nm红移到684nm。Cd2 会使藻胆蛋白中藻蓝蛋白的吸收峰由626nm红移到630nm,而对别藻蓝蛋白在680nm的吸收峰没有明显影响。随着Cd2 质量浓度的增加,藻胆蛋白质量浓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天津某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对基地土壤中硒与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蔬菜基地的土壤Se含量范围为0.71-1.23 mg·kg-1(干重),平均含量为0.96 mg·kg-1,所有样品均达到富硒土壤(Se ≥ 0.04 mg·kg-1)标准.但是蔬菜基地遭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Hg、Zn和Cu的污染指数分别为1.24、1.02和1.23,污染程度均为轻度,而Cd的污染指数为2.26,达到中度污染.另外,对与土壤配套采集的青萝卜、圆白菜和菜花等20种蔬菜中的硒与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地蔬菜的富硒(Se ≥ 0.01 mg·kg-1)率达到90%.蔬菜中青萝卜1号(本地)、青萝卜2号(天津青萝卜)和青萝卜3号(津卫一号)的硒含量较高,含量分别为0.100、0.091、0.078 mg·kg-1(鲜重),硒含量较低的蔬菜为油菜1号(金品一夏)、油菜2号(改良金品雨季)和小白菜2号(佳美),含量分别为0.007、0.007、0.009 mg·kg-1.每种蔬菜的Cd、Zn和Cu的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但圆白菜1号(雅实绿)、圆白菜2号(珍美)、菜花1号(本地)和菜花2号(白雪)中的Hg含量分别为0.022、0.018、0.019、0.016 mg·kg-1,均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值.同时,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食用本基地圆白菜(雅实绿、珍美)、菜花(本地、白雪)和香菜(本地)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较大.综合各类分析评价结果,该基地生产的3种青萝卜(本地、天津青萝卜、津卫一号)均为绿色富硒蔬菜,建议当地农户多种植该类蔬菜. 相似文献
8.
硒-79是高放废物(HLW)地质处置库安全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放射性核素之一.在多重屏障体系中,高放废物外包装起到隔离放射性废物和地下水的作用.已有国家把铜作为废物包装容器的备选材料,如瑞典、芬兰等,而我国还未确定废物包装器材料.因此,研究不同价态的铜与硒(Ⅳ)的相互作用可为我国废物包装器材料选取提供支持.本文使用批式吸附实验法探究了不同价态的铜对硒(Ⅳ)在高庙子膨润土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硒(Ⅳ)在膨润土上的吸附百分比小于20%,而引入CuCl2后,硒的吸附百分比可达100%.进一步研究发现,硒在铜(Ⅱ)的水解产物氯铜矿上有很强的吸附.膨润土可与氯铜矿发生相互作用,减弱硒(Ⅳ)在氯铜矿上的吸附,在c(Se)=10-4 mol·L-1,pH=6时,引入膨润土后硒的吸附百分比从97%降至70%.在酸性条件下低价态铜,如CuCl、Cu和Cu2O等可将硒(Ⅳ)还原到低价态(0,-I,-II),使得硒的吸附百分比从7.6%提高到90%以上,促进了硒的吸附.在含CuCl、Cu和Cu2O的3种体系中,硒在含CuCl的体系有最快的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9.
汞、硒暴露对紫贻贝(Mytilus edulis)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重金属汞及微量元素硒对海洋贝类的毒性效应,揭示汞、硒在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机制,用汞和硒对指示生物紫贻贝(Mytilus edulis)进行单一及联合亚慢性暴露实验。设置对照组(0μg·L-1)、汞暴露组(25μg·L-1Hg2+)、硒暴露组(4μg·L-1Se4+)以及硒汞联合暴露组(25μg·L-1Hg2++4μg·L-1Se4+)4个实验组,并分别在暴露期间的第0、2、4和6天定时采集样本,测定紫贻贝鳃SOD、GPx及CAT3种抗氧化酶活性。将实验数据进行ANOVA分析处理后,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汞暴露组SOD和GPx均呈现先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后降低(p<0.01或p<0.001)的趋势,CAT则从第4天开始显著降低(p<0.05);硒暴露组中SOD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p<0.001),GPx活性在第2天也显著升高(p<0.001),CAT活性始终与对照组相近;硒汞联合作用与汞暴露组相比,SOD、GPx和CAT活性在不同时间点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与硒暴露组相比,3种酶活性均低于硒单独暴露的水平。说明汞在短期能够诱导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则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微量硒能够增强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对汞导致的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带八极杆碰撞反应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ORS-ICP/MS)同时测定了血清中硒和碘的含量.血清样品采用0.7 mmol·L-1 氨水/0.01 mmol·L-1 EDTA/0.07% Triton X-100/1.5%异丙醇混合溶液以1∶20的比例直接稀释后上机.比较了碰撞反应池分别在正常模式、氦碰撞模式与氢磁撞模式下的硒和碘的分析性能,最终选择氦碰撞模式作为工作模式.对硒和碘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 0.20 ng·mL -1和 0.58 ng·mL-1.用加标回收的方法评价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硒的回收率在100.1%-102%,碘的回收率在103.2%-106.0%,根据所建立的方法,分析了人血清中硒和碘的含量,样品测定的精密度小于1.7%.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钝顶螺旋藻突变株FBL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倍频Nd:YAG激光(λ=532nm,p=500mW,S=160mW/cm^2)对钝顶螺旋藻进行诱变处理,辐照10min,经分离获得藻丝开矿变成直形的钝顶螺旋突变株FBL。对该变株FBL的生长特性、藻多糖、氨基酸、β-胡萝卜素、叶绿素a等生化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出发株相比,突变株FBL生长速度加快;β-胡萝卜素含量提高22.3%;藻多糖提高42.0%;氨基酸增幅5.2%,氨基酸的组成比例发 相似文献
12.
TA(三十烷醇)乳粉对螺旋藻的促长作用及生理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TA(三十烷醇 )乳粉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光合活性及氮素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较低浓度的TA处理 ,可明显促进生长 .经TA浓度为 0 .0 1mg/L的处理后 ,螺旋藻的生长速率提高 12 .4 % ,光合放氧速率提高 2 9.9% .这种生长促进作用可能与TA处理后光合色素含量的明显增加有关 .其中叶绿素a含量提高 18.6 % ,藻蓝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提高 5 4 .1%和 38.5 % .研究结果还表明 ,在TA处理后的 2~ 4d内 ,螺旋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提高2 0 .0 %~ 4 2 .0 % .此外 ,处理组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 ,TA乳粉对螺旋藻的氮素代谢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图 3表 3参 14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酸(Glu)对螺旋藻进行混合营养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的Glu对螺旋藻的生长、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Glu浓度小于1.0gL^-1时,藻生长状态、生理活性都明显优于Z氏培养基,其中以在0.8gL^-1浓度时生长最好;当Glu浓度为1.0gL^-1时,藻的生长状态与Z氏培养基中极为相似;Glu浓度大于1.0gL^-1时,对藻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Glu的添加对藻液体系的pH值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图4表2参7 相似文献
14.
15.
连续浸提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硒的形态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建立了土壤和沉积物中硒的形态分析方法,应用连续化学浸提技术将土壤和沉积物进行连续五次抽提,根据不同形态硒的溶解度,将土壤和沉积中的硒分为可溶态(水溶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残渣态五种结合形态。种形态硒分级浸提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0%,总回收率(即:五种形态和与总硒的比值)为93.2-94.4%。 相似文献
16.
水稻土壤中硒的价态转化及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酸性和碱性土壤为实验材料,在PH6.5和PH7.5条件下经氧化培养和还原培养,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对水稻土壤中硒的价态及溶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玉米幼苗ABA和GABA的积累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内源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含量增加,且ABA的积累先于GABA.用100μmol/L外源ABA和150mmol/LNacl处理使玉米幼苗内源GABA含量增加,NaCl和ABA同时处理时,对玉米幼苗GABA积累的诱导表现加合效应.ABA生物合成抑制剂氟草酮预处理后使盐胁迫诱导的GABA含量增加幅度减小,说明在盐胁迫下ABA调节GBAA积累.NaCl和ABA处理均刺激谷氨酸脱羧酶(GAD)的活性,推测盐胁迫下ABA通过调控GAD的活性而导致GABA积累.图6参18 相似文献
18.
植物对外界因素刺激的反应逐渐被人们认识.在食叶昆虫胁迫下,某些植物的叶片对一定程度损害的反应在缓解危害、弥补所造成的损失方面表现出了多方面的正向效应.幼叶在高食叶昆虫胁迫下幼叶延缓变绿和减少光合作用.在损失部分叶片后,光合速率的变化与剩余叶量之间的关联作用在维系整体营养、生长方面具有明显的峰谷效应;被食植物代谢方式的调整与代谢产物的变化对抵御食叶昆虫进一步危害、抑制虫体发育和影响下一代叶食昆虫质量与数量有明显作用.植物部分组织的损失在客观上缓解了余下植物体的水分胁迫,特别是干旱时期的水分胁迫,使得余下的组织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另外,叶片部分养分在植物生长重要时期的转移与昆虫取食高峰的时差可称作是一种物候防御.参32 相似文献
19.
La对Pb伤害大豆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盆载法研究了Pb对大豆幼苗的伤害及La对Pb伤害的生态生理效应.结果显示,1000mgL-1PbAc2能严重抑制大豆幼苗代谢与生长,叶面喷布30mgL-1LaCl31次,能减轻Pb造成的毒害.实验证明,此与La能增加大豆幼苗光合速率,提高叶绿素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细胞质膜透性与体内Pb含量,维持TTC还原力等多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20.
磷酸缓冲液预处理对高温胁迫下油菜叶片膜脂过氧化及体内保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胁迫下,油菜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及热稳定性蛋白质所占比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酸缓冲液预处理可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和较低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