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全面评价污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污灌区人民二十多年来对污水灌溉的反映及意见,1984年我们对南排污河灌区进行了环境质量信访评价。 一、对污灌区环境质量的信访调查及评价 污灌区环境质量信访调查及评价是建立在大多数健康人群对环境好坏有基本一致看法的基础上。信访调查以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信访评价采用“征询评分加汉法”。 1.划分评价单元 南排污河灌区包括南排污河流域上、中游约34.9万亩耕地,属大型评价。根据其水源和污水灌溉水系分为三个评价区域:咸密干渠系统污灌区,纪庄子干渠系统污灌区和双巨排河系统污灌区。全灌区污灌类型为清污混灌及间歇污灌,污灌历史25~1年不等。灌区内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为我市水稻产区和商品菜基地,在我市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灌区内双林农场和工农联盟农牧场  相似文献   

2.
污水灌溉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使人关注,对于这个问题,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治的措施,达到化害兴利、综合利用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华北某城市西郊污水灌区,含酚、氰污水在农田土壤中下渗及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典型污灌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一直被广泛利用,但污水中有害成分也对灌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文章以太原小店污灌区为例,根据灌区灌渠和地下水流场分布,分别采集地表水样10个和地下水样20个,利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中OCPs浓度范围为32.21~671.82 ng/L(均值为184.21ng/L);所有地下水中OCPs浓度均未超过《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浓度范围为9.44~84.01 ng/L;污水回灌对地下水中OCPs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灌溉方式区域中OCPs浓度依次为:污灌区清灌区背景点;经过污染物源解析,研究区水环境中,OCPs中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六六六主要来源于林丹的近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在沈阳张士灌区采用综合方法治理镉污染农田。在中度和轻度污染土壤种植水稻,控制灌溉水质(Cd~2+<2PPb,PH>7,Cl-<100ppm)或以清水灌溉,在重污染区,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改良方法如农业改良(繁育水稻、玉米良种),繁育绿化苗木和草皮、种植甜高梁提取酒精。结果表明,农业生态工程方法是合理利用和改良严重镉污染农田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污水灌溉对土壤及农田的长期影响,对李石污灌区13个监测点位的土壤质地、养分状况、重金属及有机物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李石污灌区土壤质地以中一重壤为主,容重稍高,土地较为贫瘠;部分点住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6.
X522加2(X)871关中抽渭灌区农田面源污染对渭河水体的影响/宋蕾…(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一2(X)1,(8)一24一26,28 环图X一7 以关中灌区为例重点研究了农田非点源污染对渭河水体的影响,建立了灌区农田生态系统农田排水中氮磷排泄量的数学模型,并对灌区化肥流失量进行了实际计算。结果表明,抽渭灌区每年流失的氮素约为6 m6吨,从而揭示了农田生态系统面源污染的严重性。指出必须从不同的途径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如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包括改进农作物轮作方式,沿河种植树木等;进行合理灌溉、节水灌溉,包括微灌…  相似文献   

7.
我国污水灌溉卫生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污水灌溉一般是指经过二级处理后的城市生活污水或某些食品工业废水灌溉牧草、森林和饲料作物而言.国外污水灌溉早在1559年于波兰的博列斯瓦维茨和下西里地区就有应用.18世纪中叶,英、法、意、德等国家广泛的建造了处理污水的市政的农田.但至19世纪初,由于出现了人工污水处理构筑物后,市政农田则渐被淘汰.20世纪初,美、俄等国在污水灌溉农田方面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改用农业为主的低负荷灌溉  相似文献   

8.
致癌物苯并(a)芘[Benzo(a)Pyrene]对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报告是1973—1979年研究工作的简要总结.采用野外调查、盆钵试验、放射性示踪同位素、荧光分光光度计、人工模拟控制大气污染实验与电镜扫描照相等方法,研究了在石油污水灌溉条件下,环境中致癌物苯并(a)芘(B(a)P)对水稻可食部分的影响.其结果是:①土壤表层(0—15cm)B(a)P含量在<10—500ppb范围内,污水与清水灌区栽培水稻精白米中B(a)P的含量无显著差异;②水稻各部分的B(a)P来自大气污染、水——土壤污染以及水稻本身生物合成.B(a)P在水稻体内的分配次序为:根系≥茎叶>皮壳≥籽实,水稻精白米中B(a)P含量约0.18ppb;③在自然条件下,水稻的外来B(a)P污染源主要是大气飘尘,而水——土壤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9.
致癌物苯并(a)芘对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报告是1973—1979年研究工作的简要总结.采用野外调查、盆钵试验、放射性示踪同位素、荧光分光光度计、人工模拟控制大气污染实验与电镜扫描照相等方法,研究了在石油污水灌溉条件下,环境中致癌物苯并(a)芘(B(a)P)对水稻可食部分的影响.其结果是:①土壤表层(0—15cm)B(a)P含量在<10—500ppb范围内,污水与清水灌区栽培水稻精白米中B(a)P的含量无显著差异;②水稻各部分的B(a)P来自大气污染、水——土壤污染以及水稻本身生物合成.B(a)P在水稻体内的分配次序为:根系≥茎叶>皮壳≥籽实,水稻精白米中B(a)P含量约0.18ppb;③在自然条件下,水稻的外来B(a)P污染源主要是大气飘尘,而水——土壤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0.
谈谈污水灌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灌溉的研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从环境质量评价的角度研究污水灌溉的作用和意义,还是近年来提出的新课题。近两年来,我国农林部组织了全国十一个城市污水灌区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普查,结果表明污水灌田是可行的,但必须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取决于灌溉污水的水质、水量、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以及污灌区的水文、土壤和地质等条件,同时也取决于人们对污灌区环境质量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沈阳张土污灌区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分室中Cd的库存量和各分室间Cd的循环通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土壤水稻系统中Cd流分室模型,该模型表明,Ⅱ闸和Ⅲ闸地区土壤分室中Cd的库存增量均为正值。可见,该污灌区近年来Cd污染程度由于污水灌溉仍然处于加剧的趋势,研究最后指出,该污灌区Cd的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是减少污水灌溉量、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中Cd的浓度和通过富Cd的下降速率分别依次达到29.49和22.81m  相似文献   

12.
污灌是污水最终处置的常见方式之一,长期开展污水灌溉将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以栾城地区为研究实例,首先通过对比污灌区及清灌区各项水质指标的差异,分析污水灌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下水污染组分的主要物源进行解析,明确污灌对于地下水污染组分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长期污水灌溉会使地下水中Cl-及SO_4~(2-)组分含量显著增加,从而改变地下水化学类型;污水灌溉对地下水TDS、电导率、盐度、硬度等指标,以及Cr、Cd等组分含量都具有显著影响,会造成盐污染及部分重金属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物源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由大至小排序依次为:污水灌溉、农业生产资料施放、矿物淋溶作用、其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沈阳·抚顺之间,有二十余万亩稻田,利用抚顺市排出的以石油污水为主的污水进行灌溉,已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灌区群众曾反映大米有特异气味。近年来,鞍山某地区也使用化工厂排出的废水进行灌溉,致使大米有不良气味,甚至不能食用,关于正常谷物的气味,虽有过研究,但对于利用污水灌溉引起大米特异气味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污水灌溉的大米异味,进行  相似文献   

14.
刘春  谭利敏  尹国勋  范俊玲 《环境科技》2006,19(Z2):124-126
通过对研究区河流、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分析调查,并对污灌区土柱的淋溶和静溶试验,分析了土柱溶液的产生过程,同时分析了污水灌溉与该区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升高的关系,得出污水灌溉是造成污灌区地下水无机氯化物污染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具有净化污水,充分利用水肥资源,促进农业增产等效益。但是,污灌不当也会带来如农业减产,饮水污染,食品低质等短期危害,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老化,行为修饰等潜在性生物危害。生物(包括人类)长期接触来源于污水中低浓度有害物质(特别是有机类),会引起细胞或分子水平的微观损伤,这类潜性变异会导致宏观危害。以往的农业污灌区水体卫生毒理学调查中,有关此种潜在性生物危害的报导极少。为此,本文采用高等植物细胞遗传学指标,对北京市东南郊污灌区水体及其污染源进行调研;通过数学分析,为预防污灌的危害,发挥污灌的益处,提供野外现场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处理水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研究——COD对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二级处理的水能否用作农田灌溉,污水中的COD值对灌溉作物有何影响,这些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都关系到污水资源化和处理水回用农田的安全性,本研究意图在于为处理水灌溉农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沈阳张士污灌区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分室中Cd的库存量和各分室间Cd的循环通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土壤-水稻系统中Cd流分室模型。该模型表明,Ⅱ闸和Ⅲ闸地区土壤分室中Cd的库存增量均为正值。可见,该污灌区近年来Cd污染程度由于污水灌溉仍然处于加剧的趋势。研究最后指出,该污灌区Cd的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是减少污水灌溉量、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中Cd的浓度和通过富Cd植物收获带走Cd.其中,以野生苋的收获带走Cd最有意义,它可使Ⅱ闸和Ⅲ闸地区Cd的下降速率分别依次达到29.49和22.81mg/(m ̄2·a)。  相似文献   

18.
引用工厂和矿山污水灌溉农田,在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用其利而避其害,但是我区有些地方未加区别地利用,造成土壤被污染,粮食减产或无收的事例较严重,如有的长期用煤洞水灌溉,有的工厂对污水不加处  相似文献   

19.
沈阳市西郊张士灌区,引用沈阳市西部工业污水灌溉已有10—20年历史,由于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使灌区严重地遭受镉、铅、砷等重金属复合污染,灌区所产农畜产品已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相似文献   

20.
绿地再生水灌溉土壤盐度累积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能  陈卫平  焦文涛  赵忠明  侯振安 《环境科学》2012,33(12):4088-4093
和常规水源相比,再生水常含有较高的盐分,因而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的风险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再生水利用程度较高的北京市为研究区域,分层采集了不同再生水灌溉历史城区公园绿地与城郊农田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并分析了土壤电导率(EC)和钠吸附比(SAR)等盐分相关指标,探讨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的累积特征,分析了长期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盐分累积的风险.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下城市绿地和农田土壤EC1:5值和SAR1:5值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灌区,这种差异在农田中更加显著.公园与农田中再生水灌区土壤EC1:5值较对照灌区分别上升了12.4%和84.2%;土壤SAR1:5值上升幅度分别为64.5%和145.8%.调查区土壤0~10 cm与10~20 cm土层间EC1:5值和SAR1:5值差异不显著.长期再生水灌溉会使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同时土壤孔隙度有轻微的减小.在北京地区再生水用于城市绿地灌溉引起表层土壤盐渍化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