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舟山海域具齿原甲藻赤潮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通过 2 0 0 1年 5月对舟山海域赤潮区的一次综合性调查 ,对赤潮生物、及其与各个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赤潮生物是具齿原甲藻 (Prorocentrumdantatum) ;赤潮的发生主要与舟山海域特有的水文气象条件、潮流、营养盐等因子密切相关 ;赤潮生物的数量与表层水体中的DO、pH呈很好的正相关 ,与无机氮呈负相关 ;该赤潮以无机氮为营养盐主导因子 ,并且NH4 是赤潮生物吸收无机氮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
舟山海域一次具齿原甲藻赤潮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报道了2000年5月浙江舟山海域发生一次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antatum)赤潮跟踪调查的结果。阐明了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特征,并对赤潮发生期间的各项外界因子(环境因子,理化因子)进行了比较分析,对赤潮的成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赤潮数据库2006~2010年资料,依据年平均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将近年来在我国海域多次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分成三类——高发性赤潮生物、频发性赤潮生物和易发性赤潮生物。按各种赤潮生物的细胞大小,分析研究了每种赤潮生物引发赤潮的基准密度,探讨了根据赤潮生物密度、叶绿素a浓度赋值建立的赤潮风险指数,以及应用赤潮风险指数和海水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分级预警赤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加权欧氏距离模型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凡修  梅平  陈武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1):58-60,66
建立了利用加权欧氏距离法进行水环境质量污染评价模型 ,并研究 4个测点的水环境质量污染状况 ,和其它方法比较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为水环境质量污染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夏季浙江海域赤潮生物群落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006年夏季浙江海域(120°~128°E,26°~30°N)91个站位赤潮生物物种组成及群落分布,共检出赤潮生物4门30属69种,其中角毛藻属和原多甲藻属种类数占优势.赤潮生物种类数及数量分布由近岸向外海递减且有随水深增加而减少的趋势,高值区为舟山群岛和南麂列岛海域.舟山群岛海域夏季赤潮生物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是新的引发赤潮的潜在藻种;南麂列岛海域夏季赤潮生物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与往年调查结果相符.舟山群岛和南麂列岛海域仍然是浙江海域赤潮发生敏感区.  相似文献   

6.
探讨影响赤潮的物理因子及其预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通过多年对广东沿海港湾赤潮发生机理的探讨 ,归纳出引发赤潮的主要物理因子 ,并深入研究潮汐变化与赤潮形成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沿海一些半封闭的海湾 ,在月赤纬偏小期间发生大潮易引发赤潮。大亚湾澳头水域 4~ 5月份大潮后多呈现不正规全日潮 ,易出现赤潮生物高峰期 ,较明显的赤潮从发生至消退的全过程往往跨越一个潮水期。根据实践经验总结 ,作者提出利用潮汐变化规律对大亚湾澳头水域 2 0 0 1年 5月份可能出现的赤潮初始阶段作尝试性预测 ,并在赤潮初始阶段通过对水域的浮游生物优势种和当地天气的变化趋势加强观测、研究 ,希望能对赤潮暴发作出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7.
近岸海域赤潮灾害是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国内、国际上对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机制研究的主要理论与研究方法,探讨了近岸赤潮发生的控制原理与技术手段。同时提出,在加强近岸水体赤潮发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要将流域、河口与近岸海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且,考虑近岸海域水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生态系统演进的不确定性,不仅要加强近岸海域生态治理修复,还需注意加强近岸水体水质的监控,预防赤潮的暴发。  相似文献   

8.
浙江近岸有害赤潮发生区麻痹性贝毒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浙江舟山海域和浙江中南部海域的麻痹性贝毒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舟山海域六横岛的西格织纹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为3.7 Mu/g,舟山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3.1%。浙江中、南部海域南麂列岛的棒锥螺含有贝毒,其毒素含量<1.7 Mu/g,浙江中、南部海域有毒贝类检出率为9.1%。  相似文献   

9.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厦门同安湾赤潮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2005年同安湾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了同安湾赤潮前和赤潮中的实时在线监测资料,并与相关资料进行比对。初步建立数理统计预报和经验预报两种预报模式,进行同安湾2种藻类(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赤潮短期预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可提前1~3 d对同安湾的中肋骨条藻或旋链角毛藻赤潮进行预警。同安湾在线监测的赤潮预警值初步定为:溶解氧饱和度105%、叶绿素8.0μg/dm3。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我国东海海域近年来赤潮发生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2000~2006年赤潮年发生次数及年累计发生面积进行分析比较,着重分析了影响东海赤潮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江口营养盐含量的变化趋势、长江口营养盐含量与东海赤潮现象的关联.结果表明,东海赤潮发生频率最高,且年累计发生面积位于我国海域之首;指出营养盐含量的年变化量对东海赤潮发生现象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预报赤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大亚湾澳头水域19972001年赤潮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可以以潮汐、风向、天气状况和水温作为影响赤潮发生的重要因子,用参数表征各因的权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并绘制出赤潮生物的变化趋势图。可根据现场的生物观测资料分析,预报在生物高峰期是否将发生赤潮。该预报方法,可对陆源污染不明显,水质状况较稳定、浮游植物种群丰富的半封闭溺谷湾海水增养殖区的赤潮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透明度作为赤潮预警监测参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实验 数据显示,在一定条件下,透明度和浮游植物密度和种类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浮游植物密度低时透明度高,浮游植物密度高时透明度低。认为可以尝试使用透明度作为赤潮预警监测或短期预报的参数。透明度值1.6m可以作为 赤潮预警的标准值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13.
为保障2008年青岛奥帆赛及其测试赛的正常进行,青岛市政府适时启动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行动内容包括四大部分,一是开展针对性监测,找出青岛近海赤潮多发的主要影响因素;二是建设并运行赤潮监测预警体系;三是建设并运行赤潮应急消除系统;四是制定赤潮应急反应预案。本文简要介绍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主要目标、内容及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赤潮特征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与赤潮关系密切的特征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角鲨烯(SQU)、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雪松醇(CED)、2,6-二特丁基对甲苯酚(BHT)、3-特丁基羟基苯甲醚(:BHA)、2,6-二特丁基对苯醌(PBQ)等。通过测定海水中特征有机物含量的变化,为赤潮机理的研究。赤潮的监测、预报、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海洋赤潮毒素对鱼类的毒害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介绍了上前产生鱼毒素(ichthyotoxin)的主要海洋藻类,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鱼毒素主要包括:麻痹性贝毒(PSP)、短裸甲藻毒素(BTX)、溶血性毒素(hemolytic toxin)、细胞性毒素(cytotoxin)和氨等。1997年底在南海东部海域及1998年春在珠江口和香港海域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即为能产生鱼毒素的球状棕囊藻(Phaeocystiscf.globosa)和米氏裸甲藻(Gym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海域富营养化与赤潮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 2 0 0 0年 5月 2 4日至 6月 7日对象山港口门附近海域由原甲藻和多甲藻引发的赤潮进行跟踪监视监测的资料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究了赤潮发生时各水化要素间的关系 ,分析了象山港海域富营养化的程度、范围、形成原因及其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赤潮发生期间 ,水体中赤潮生物———原甲藻数量与溶解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多甲藻和裸甲藻数量与无机氮呈现明显的负相关 ,可见此次赤潮是以无机氮为营养盐主要限制因子。象山港海域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现象 ,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