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海域水质现状与趋势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污染监测资料和评价结果,我国黄海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良好,但是河口、海湾等海区遭到污染,个别海区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质是无机氮、无机磷、油类。大部分海域污染呈逐年减轻的态势,个别海区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由于黄海涡岸流的作用,污染仅限于我国近岸海域,一般不会影响邻国的海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在辽宁地区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辽宁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并对辽宁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为海洋环境保护提出可行的防治对策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3.
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营口近岸海域的特征污染物,对营口近岸海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对营口近岸海域污染调查分析,提出了控制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7年中国近海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剔除异常值,进行态性检验后,确定了近海表层海水主要参数的环境基线,初步探讨了环境基线值的区域差异、时间变化趋势及近海海水中各参数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近海表层海水基线值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呈现渤海最高,黄东海次之、南海最低的分布特征;与1997年调查结果相比,黄海、东海、南海表层海水基线普遍升高,近海海水污染加重;海水严重污染海区出现在渤海近岸、山东半岛两侧近岸、连云港-福州近岸、长江口杭州湾、雷州半岛及广西沿岸海域,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陆源排污是我国近岸海水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最后,对调查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表明,陆源工业排污是海水环境基线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农业排污、生活污水及大气沉降也是海水环境污染基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海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1998年8~10月,对中国海域沉积物污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海区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个别近岸海区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其中大连湾、锦州湾、辽河口、珠江口、北海近岸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6.
马英杰  赵丽 《环境保护》2013,41(1):19-22
我国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但是由于最近20年我国海洋经济高速发展,很多问题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再加上当时的立法条件的限制,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仍然需要不断改进。近岸海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海洋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给近岸海域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污染越来越严重。根据多年的《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受污染的海区主要是近岸海域。其中,污染最重的为黄海北部近岸、辽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COD和油类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沿岸海区—茂名近海海域的工程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与实测结果吻合;污染物在近海对流、扩散情形基本合理。这表明该模式可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水质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深圳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调查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深圳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调查资料,用海水标准(GB3097-1997),按超标分类法和污染指数法对深圳近岸海域水质(含潮间带)、沉积物、生物质量状况分别进行评价,查清了该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确定了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福建近岸海域沉积物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沂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数据资料,对沉积物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海域沉积物主要受到金属铅的污染,污染物的主要入海途径是入海河口,并结合海域自然环境和沿岸社会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刘文新  凌晰  陈江麟  范永胜  陶澍 《环境科学》2008,29(7):1761-1767
依据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数据,考察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Es、DDTs和PCBs污染物的地理分布、组成特征,并基于相应的沉积物质量警戒水平,进行初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近岸海区PAEs的高值站点集中在大连湾(1389.8 ng/g)和旅顺(1928.0 ng/g)周边海域,已超出相应的警戒水平,各海区主要组分为二丁基和2-乙基己基酞酸酯.黄海近岸海区只有大连湾出口海域沉积物中PCBs浓度(24.2 ng/g)稍高于ERL警戒水平(22.7ng/g);而超过ERL警戒水平(1.58ng/g)的DDTs较高浓度站点则主要位于大连湾(6.3~7.6 ng/g)、烟台-威海近岸(4.5~10.3 ng/g)、胶州湾(5.5~21.2 ng/g)和海州湾(27.4~62.9 ng/g)近海区域,其中海州湾一站点沉积物浓度甚至超过ERM警戒水平(46.1 ng/g).DDTs组成分析显示,p,p′-DDT的代谢产物主要是p,p′-DDD;在大连湾、威海、胶州湾和海州湾近岸海区以及山东半岛东部外海仍存在有DDT的输入,其来源可能是工业三氯杀螨醇和/或工业DDT产品.这些海区表层沉积物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尤其是海州湾的个别站点,潜在生态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从1972年算起,至今已整整15年了。1972年6月,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四省(市)的10支调查队(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唐山,天津、沧州、惠民、昌潍和烟台)对渤海和黄海北部距岸35海里以内海域的第一个航次调查,揭开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序幕。15年来,各地各部门先后对渤海以及黄、东、南海的部分海区进行了百余次调查和监测,覆盖面积40余万平方公里,累计测站近8千个,调查监测项目约60项,采集了大量的海水、底泥和生物样品,获得各种观测和分析数据50多万个,基本查明了我国近海海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入海途径和入海量,海区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其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程》2006,24(6):70-70
据介绍,我国近岸和近海海域的主要污染物80%以上来自陆源排污。每年上百亿吨的工业和生 活污水将大量的有害物质携带排放入海,造成近岸海域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以来,秦皇岛实施了大规模的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曾严重危害该海域的褐潮已经连续三年未出现。以秦皇岛主要入海河流2013年和2017年的水质监控数据为基础,比较分析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该地区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及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调查发现:1)秦皇岛近海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所调查河流中污染严重超标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河流中仍有少数污染物浓度不降反升,特别是COD_(Mn)在所有河流中均表现为升高; 2)各河流中的NH_4~+-N和TP入海量得到有效削减,但COD_(Mn)入海量明显增加,调查结果为该海域下一步环境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丹东市近岸海域2000年5月和8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丹市东近岸海域主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活性磷酸盐,部分海域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较为严重,与1995年相比,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含量有所增加,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有所减少,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施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近岸海域水质普遍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指出近海海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氯、有机磷、石油类及COD。并列出近海海域城市的主要污染因子超标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污染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近岸海域水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岸海域水环境对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珠海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基本现状以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认为造成近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污染源增加 ,加上缺乏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盲目开发利用海洋环境资源所致 .海洋环境监测和抗污染技术落后也是造成珠海市近岸海域水质超标的重要原因 .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珠海市海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建议 .  相似文献   

17.
近岸海域水环境对沿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珠海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的基本现状以及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认为造成近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源增加,加上缺乏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盲目开发利用海洋环境资源所致,海洋环境监测和抗污染技术落后也是造成珠海市近岸海域水质超标的重要原因。为此针对性地提出了珠海市海洋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年1—12月的水质调查数据,运用水质质量单项标准指数法、综合指数(WQI)法和富营养化评价法,对河北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河北省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整个海域属轻度污染区,呈现富营养化趋势,表现为南高北低;但不同海域主要污染物变化较大,其中秦皇岛海域主要污染物为石油和PO43--P,唐山和沧州海域主要污染物为石油和DIN.   相似文献   

19.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我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面临不同程度的PAHs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解析我国四大海域,尤其是近岸海域的PAHs污染状况,对于制定适宜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调研收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岸海域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污染物数据,结合熵值法(EWM)和层次分析法(AHP)模型分别对海域沉积物中芳烃污染物及4片海域进行赋权,并采用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计算各监测点的综合得分,进而对我国四大海域PAHs污染特征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菲和芘在4片海域近岸沉积物中均含量较高,海域总体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黄海>南海>渤海>东海.对各近岸海域沉积物内的PAHs含量比进行分析发现,黄海中16种污染物在各监测点的含量接近,无关键污染物;南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萘、苊烯和苯并[g,h,i]苝;渤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苊和芴;东海的关键污染物为芘、荧蒽和菲.本研究可为我国近岸海域芳烃污染防治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近海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难于辩析的问题,通过对多重分形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近海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方法。以天津市近岸海域20个水环境监测点为例,随机选择两个不同水期的COD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重分形矩方法计算COD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维数谱函数f(α)。计算结果显示其α(q)-f(α)曲线均为连续不对称的上凸曲线,表明近海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是简单的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而是连续多重分形分布,近海污染物高浓度部分的奇异性较低浓度部分大,平水期的奇异性较丰水期大。应用表明,该分析结果与天津市近岸海域实际情况相一致,这些成果的取得为辩析近海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采用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算法模型计算近海水环境容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