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峡库区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建设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主要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应用生态学原理和间套作技术,在三峡地区建立了“小麦-玉米-红薯、小麦-蔬菜、柑桔-小麦、稻田复合系统”等多种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旱地采用“小麦-蔬菜”方式比传统的“小麦-玉米-红薯”方式提高经济效益40% ̄47%,“中稻鸭鱼”模式的水稻产量达到了9540kg/hm^2,比对照提高12.5%。中稻-鱼、中稻-鸭鱼、中稻  相似文献   

2.
以桑斯维特纪念模型为基础,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测度并分析了环渤海地区2000—2010年耕地生产潜力变化及其空间自相关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1环渤海地区耕地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重心南移;2环渤海地区耕地生产潜力区域差异显著,山东省和京津冀地区耕地生产潜力较高且降速较快,辽宁省耕地生产潜力较低且降速较慢;3环渤海地区耕地生产潜力呈显著空间自相关,高—高集聚区主要由河北省南部和山东省北部向山东省全域移动,低—低集聚区主要由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北部向河北省西北部移动。  相似文献   

3.
护岸堤林建设是建设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林种空间布局与配置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沿江而布及成连续林带的特点。其发展的土地潜力取决于岸堤线长度、林带建设宽度和建设地带内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等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研究江段护岸堤林发展土地数量潜力规模为25123.4~41938.9hm2,其中需造林绿化的宜林荒地地(第一类潜力)为8214.5~13757.3hm2,需改造更新的疏灌林地和需加强抚育的未成林造林地(第二潜力)为5409.3~9015.5hm2,需退耕还林的耕地(第三类潜力)为11499.6~19166.1hm2。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柏木林降雨的再分配及养分循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三峡库区柏木林为对象,定量研究了雨季(7月)林分中降雨的再分配及N、P两种养分元素的循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穿透雨量占总降雨量的79.70%,树干茎流占总降雨量的1.17%,树冠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19.13%,地表径流系数平均为198%;2)由于淋溶作用,实际进入林地的穿透雨和树干茎流中总N和总P的含量均升高了较大的幅度。降雨时总N和总P含量的相对平衡值分别为0461 mg/L和0.075 mg/L,淋溶系数为1.86和2.94,迁移系数为0.57和0.29;3)柏木林生态系统中,N的总贮量为36. 00 x103kg/hm2,P的总贮量为2.512 X 103kg/hm2,其绝大部分(N为 99. 5%, P为 98. 8%)贮藏在土壤库中; 4)在有燃料输出的情况下,系统中的 N和 P循环效率分别为0.43和0.41。燃料的输出导致系统N和P循环效率降低,土壤中养分减少,从而导致系统养分的缺乏,生产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大麦是世界四大谷类作物之一,以适应性强、抗塑性强、抗逆性好、用途广而在世界各大洲广为种植。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发展,大麦产量由60年代的9970.0万t增加到1994年的15872.8万T,长江 中游历来是我国大麦的主要种植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麦生产经况愈下,成为我国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其种植面积由1961年77.927万hm^2降为1995年的8.348万hm^2,与世界经济越发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上游护岸护堤林发展土地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护岸护堤林建设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林种空间而已和配置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沿江而布及成连续林带的特点。其发展的土地潜力取决于岸堤线长度,林带建设宽度和建设地带内的土地利用现状结构等三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研究江段护岸护堤林发展上地数量潜力规模为25123.4-41938.9hm^2,其中需造林绿化的宜林荒地为8214.5-13757.3hm62,需改造更新的疏灌林地和加强抚育的未成  相似文献   

7.
清江是长江流出三峡之后的第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鄂西利川市,自西向东流经湖北省的10个县(市),于宜都市注入长江,在清江建设水布垭水电站是“流域,梯极,滚动,综合”开发利用清江水利资源的重要决策,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布垭水库淹没涉及巴东,鹤峰,建始,宣恩,恩施5县(市)的陆地面积55.4km^2,其中耕园地1147.8hm^2。  相似文献   

8.
论江西省田塍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塍是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田塍资源丰富,条件优越,具有很大的生产潜力。本文分析了江西田塍资源的现状和特点,阐述了开发利用田塍资源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提出了开发利用江西田塍资源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土壤流失时间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坡面土壤流失以耕地砂砾化面蚀和有部分植物覆盖坡面的鳞片状面蚀为主,该地土壤流失研究结果表明,由以上两类面蚀导致的土壤流失量月分布与月降雨量的分布基本趋势一致,二者呈现较为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地面坡度>30°的裸地土壤流失量达5000t/km3·a以上,覆盖度≥0.70的林地土壤流失量<500t/km2·a,该流域土壤流失量为1544.14t/km2·a,产沙量为694.86t/km2·a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冬季农业主要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籽生产带,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提高我国油料供给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该区域,油菜籽和小麦是最主要的冬季农作物,也是具备耕地竞争关系的2种主要作物。在对长江流域这两种作物的耕地竞争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耕地竞争力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实地调查的数据与结果,对油菜籽和冬小麦的耕地竞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单产、收购价格、机械化水平、劳动力价格及国家政策;稳定油菜籽收购价格是提高油菜籽耕地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油菜籽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成为影响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国家补贴的影响作用不大。另外,结论也表明长江流域存在很大的油菜籽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梵净山地区地属喀斯特山区,其核心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村庄规划布局的制约因素较多。为实现农村居民点的空间优化,综合评价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各影响指标,求出农村居民点规模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断裂点的加权Voronoi图分割其作用范围,结合"居住场势"分类,找出需要搬迁的农村居民点。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农村居民点23 046个,面积14 342.78 hm~2,居民点多沿道路支线和河流分布于山间河谷地带,布局散乱。2区域内有零星居民点7 871个,面积为2 641.75 hm~2,占18.42%;需保留居民点10 288个,面积为5 680.46 hm~2,占39.6%;中心居民点4 887个,面积为6 020.57 hm~2,占41.98%。3空间布局优化后的农村居民点共15 175个,总面积不变,主要应将西部和梵净山保护区内的零散聚落向东部水源充沛、交通发达的集镇地区搬迁。研究成果可为梵净山地区新农村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作物生产是通过轮作进行的,某些地区存在耕地的弃耕现象。Wackernagel生态足迹方法没有考虑复种的影响,耕地类生态足迹核算结果实际是播种面积,而生态承载力核算得到的是耕地面积,因此,二者不具有可比性,生态足迹盈余核算存在逻辑性错误。从理论角度采用复种指数修正耕地类生态足迹,使核算结果为耕地面积,增强了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可比性。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分析了阜宁县区域生态经济系统1995~2003年的生态供需状况及发展能力变动趋势,采用生态足迹盈余强度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995~2003年,阜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120 7 hm2增加到2.434 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较小,人均生态赤字从0.815 3 hm2增加为2.017 2 hm2,发展能力由1.226 5增加为3.140 7,生态足迹盈余强度由-1.226 5增强为-0.495 7 hm2。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得到的发展能力和人均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Wackernagel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改进的生态足迹方法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湖北省水稻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GIS技术,以分县(市,区)为基本单位研究湖北省近年水稻生产状况。综合气象资料、地形数据、水稻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性气候指标,划分出湖北省水稻适宜性种植区域;根据各县(市、区)区域水稻实际生产数据,分早、中、晚稻划定出水稻生产的高、中和低产区域;测算湖北省水稻光温生产潜力为 17 000~22 000 kg/hm2,光温生产潜力可利用度为3306%~7830%。按照农业气候资源的相似性和农业气候利用一致性原则研究表明:湖北省水稻综合生产潜力为31742万t。该研究结果和建立的数据库为更好地指导和规〖JP2〗划湖北省水稻种植、生产和实施系列高产科技工程项目提供了依据和参考。该研究方法,能够扩展用于粮食作物种植区划和农业区划研究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总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畜禽产排污系数以及2011年湖北省的统计数据,估算出湖北省2011年畜禽养殖业畜禽粪便总量及COD、氮、磷的产生量,分析了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情况,并对湖北省畜禽养殖的环境容量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湖北省畜禽的粪便总量为8 479.8万t,主要分布在襄阳市、黄冈市、孝感市。全省粪便耕地负荷为16.2 t/hm~2/a,警报值为0.54,分级级数为II,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全省氮、磷的耕地负荷分别为157.9 kg/hm~2/a、24.5 kg/hm~2/a,其中,鄂州市、黄冈市均超过欧盟限量标准(氮170 kg/hm~2/a、磷35 kg/hm~2/a)。2011年湖北省的实际养殖总量分别为7 868.5万头猪当量(N)、9 725.3万头猪当量(P),都超过畜禽50%环境容量(为4 599.4万头猪当量(N),7 161.1万头猪当量(P)。除了荆州市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实际养殖数量都超过50%环境容量,这些地区应该严格控制畜禽的养殖数量并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畜禽粪便排放时空分布及污染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畜禽粪便的时空分布,有利于高效防控其污染环境的可能。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出2000~2015年间四川省畜禽粪便、COD及氮磷产生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5年四川省畜禽粪便的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畜禽粪便、氮、磷污染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四川省畜禽粪便平均产生量约2.10亿t猪粪当量,其中猪、牛、家禽是当地环境威胁的主要畜禽种类;(2)2015年四川省产沼气潜力可观,但大部分地区受到畜禽粪便污染,其中德阳市、雅安市两地预警级别达Ⅵ级,对环境影响严重;(3)2015年四川省氮、磷耕地负荷的平均值分别为78.45 kg/hm2和13.57 kg/hm2,均低于欧盟的限量标准(氮170 kg/hm2、磷35 kg/hm2),但大部分地区面临氮、磷污染风险。其中成都市、德阳市、雅安市氮、磷污染风险均较高,自贡市、泸州市等氮、磷污染风险整体不高,但畜禽养殖量近50%环境容量,这些地区应做好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及污染物消减措施。 关键词: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时空分布;污染防控;四川  相似文献   

16.
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对于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公众都有重大意义,而农业生态系统价值往往集中于食物的供给价值,而生态系统的调控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往往被忽略。空气调控服务属于生态系统调控服务中的一种,通过按季度检测池塘养殖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计算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再以工业制氧法、碳税法和造林成本法估算了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价值为63 42248 yuan/a〖DK1〗·hm2。考虑到系统内部耗氧和向系统外释放含碳气体导致的价值损失,常规鱼类池塘养殖生态系统空气调节服务总净价值为28 88674 yuan/a〖DK1〗·hm2,其中固碳净价值为 25 46328 yuan/a〖DK1〗·hm2,释放氧气的净价值为3 42346 yuan/a〖DK1〗·hm2。相较44 0221 yuan/a〖DK1〗·hm2的池塘养殖水产品的市场价值,空气调节服务价值超过养殖水产品市场价值的一半以上,表明池塘养殖的生态服务价值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可忽视。研究认为,由于池塘藻类的高增长率,常规水产池塘养殖系统空气调节服务价值高于一些种植业生态系统的空气调节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苏南水网地区农田钾素资源概况及潜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南水网地区,土壤供钾潜力较低,加之复种指数较,雨水过多,土壤钾素匮缺严重,其中因径流和渗漏损失的钾素养分占钾肥施入量的54.4%。而我国钾矿资源贫四肥的生产量还不到需要量的1/10,随着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作物的需钾量将渐增大,因此,单纯依靠钾肥来满足作物对钾素日益增长的需要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开发利用富钾资源以缓解钾素的供需矛盾。苏南水网地区的水资源,秸秆,绿肥,塘泥等均为丰富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业市场化发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验区域农业市场化发展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结合对水土流失驱动力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区域水土流失驱动力模型,并据此分析了1988~2000年区域农业市场化发展对水土流失治理的贡献。结果表明,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率。1988~2000年,江西省的农业市场化水平提高了15.2%,由此通过农户行为作用,水土流失面积减少61.4471万hm2,相当于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的18.36%。因此,区域农业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水土流失面积将减少40.43万hm2。最后,就区域农业市场化进程中如何进一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水土保持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固碳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八五”期间长江中上游流域各省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结合经典的材积源生物量法估算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并根据不同树种生物量-生产力回归关系推算了该地区当前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平均碳密度为2575 t/hm2;碳贮量为1 39459 Tg (1 Tg = 1012 g),其中林分(包括经济林)碳贮量为1 20430 Tg,灌木林为13437 Tg,竹林为5592 Tg,三者分别占总碳贮量的8636%、963%和401%。整个防护林体系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36856 Tg/a。位于本区西部的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和西部高山峡谷区,其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较高,而东部地区的川鄂山地长江干流、鄱阳湖水系以及洞庭湖水系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上游森林碳密度、碳贮量和固碳潜力总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