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彬 《山东环境》2000,(7):9-10
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发展经济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尖锐化而出现和发展的。保护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积极、友善的态度和行为,是人类处理好自身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性行为表现,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体现。因此,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我国国土资源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此同时 ,国土资源立法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法律法规偏少 ;二是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明显不足 ;三是资源有偿使用的法律法规太粗 ;四是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极度缺乏 ;五是土地登记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些问题 ,当前必须采取五大措施 :一是组织措施 ;二是经费措施 ;三是创新措施 ;四是计划措施 ;五是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我国第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我们环保系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一个国家的粮食问题是关系到本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粮食生产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休养生息”作为中国古老生态智慧和环境意识的一种回归,是对“先污染、后治理”错误思路的匡正。“休养生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是维护群众健康和发展的保证、是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升华、是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是一项协助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鉴别判断的专业活动.鉴定评估工作的流程是法律性和科学性的融合.鉴定评估的程序合法是其法律性的核心,是保障鉴定评估意见合法的前提;鉴定评估的客观真实是其科学性的核心,是鉴定评估意见目的所在.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是鉴定评估工作的灵魂,是取得鉴定评估意见公信力的根本.因此,设计一个合法科学的鉴定评估工作流程成为鉴定评估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环境应急管理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 环境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是环境综合管理的一块"短板",正面临新形势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9.
影响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因素有诸多方面,文章简要阐述了六个影响因素:法制管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核心;领导重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首要条件;人员素质管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技术标准管理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关键;科技创新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源泉;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动力.它们是有机组成的整体,缺一不可,也不能互相隔裂.  相似文献   

10.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创新环境经济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经济政策是环保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是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基本渠道,是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