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国家,耕地有限且以山丘坡耕地为主,协调人地关系非常重要.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通过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和人口数量预测模型的建立,采用环境容量等级系数计算和等级划分方法,对基于水土流失和生态工程建设作用下的长江上游流域山丘区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的变化及其它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在2010、2015、2020年时总体上都能承载3种生活类型条件下的人口数量,3种生活类型下的容量等级基本都在"3"以上,即达到"满足"水平,并呈现出向"富余"水平提高的趋势,这表明尚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的土地承载力是宜宾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驱动因素,人类活动对土地承载力产生的影响在可承受的生态阈值之内,为长江上游流域及我国广大山丘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地功能视角下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耕地 粮食 人口”这一思路而展开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单一评价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社会发展实际。从土地功能视角出发提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的新体系:基于土地粮食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建设用地视角的人口承载力、基于土地经济关系视角的人口承载力。首次将土地经济关系引入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利用不同土地类型与国民经济部门的关系进行人口测算,可以真实反映当今经济社会下人口承载的实际状态。以攀枝花市、六盘水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仅从本区域评价结果来看,原有传统的土地粮食人口承载能力在此次评价中并不构成最大限制因素,而是建设用地或者土地经济关系等因素决定了人口承载力,这也证明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相对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以土地生产潜力与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影像、DEM、气象、土壤等数据支持下建立模型,利用潜力递减法估算丹江口库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同时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研究。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作物、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最大生产潜力与现实生产力有很大差距,在现有粮食生产水平下,库区未淹没耕地的情况下,库区的人口承载力现状已经很差,当水位达到170 m后,库区人口承载力将进一步恶化。但是,研究区作物的现实生产力还有很大的提高余地,若在移民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土地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耕作制度,库区的土地承载力还可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根据承载力确定土地资源安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因此,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由于人类种群的增长可用Logstic模型[SX(]DN[]dt[SX)]=r·N·[JB((][SX(]\{K-N\}[]K[SX)][JB))]加以描述。运用熵理论推导证明[SX(]K[]2[SX)]≤N<[JB((]1+[SX(]1[][KF(]3[KF)][SX)][JB))]·[SX(]K[]2[SX)]为模型的全局解,可作为区域土地资源的人口安全区间。以江苏省为例,在确定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等三种生活水平下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土地资源在三种生活水平下均处于安全状况,但在富裕生活水平下人口已接近安全上限,必须控制人口,保护土地资源;提出进一步研究土地资源安全度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承载力确定土地资源安全度--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资源安全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是在不超过生态系统承载力情况下的一种安全发展模式.因此,通过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可以了解土地资源的安全度.由于人类种群的增长可用Logstic模型(DN)/(dt)=r*N*(\{K-N\})/(K)加以描述.运用熵理论推导证明(K)/(2)≤N<1 (1)/(3)*(K)/(2)为模型的全局解,可作为区域土地资源的人口安全区间.以江苏省为例,在确定人口承载力的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等三种生活水平下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土地资源在三种生活水平下均处于安全状况,但在富裕生活水平下人口已接近安全上限,必须控制人口,保护土地资源;提出进一步研究土地资源安全度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两规”)编制成果是指导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两者的协调对于“两规”的协调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两规”的内在联系,基于“两规”编制成果,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个方面构建了“两规”编制成果的协调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先计算了“两规”规划目标年和基期年的指标计算增长率,再采用协调度模型计算各个指标增长率的协调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最后采用指标加权求和法进行综合计算;并进一步通过ArcGIS软件空间叠加分析确定“两规”空间布局的差异。以南京市为例,计算了该市“两规”编制成果协调程度分值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差异。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两规”编制成果协调分值为9158,协调类型为中级协调;指标准则层中经济与资源相关因子的协调程度较好,但社会与环境相关因子协调程度有待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两规”土地利用数据率与规划率及基期年存在差异;因此南京市“两规”编制成果在实施和修编中应进一步加强基础数据库与规划年限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省沙洋县农地细碎化治理经验,分析了在“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开展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及其效果、效益。研究结果显示:(1)农民对农地细碎化治理的需求较强,“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增强农民的土地获得感和土地调整能力,使他们既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结果的“受益者”,又作为农地细碎化治理过程的“主导者”;(2)借助“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稳定农户的“承包权”,调整细碎耕地的“经营权”,使“承包者”与“经营者”都可以获取合理的产权预期;(3)地方政府和村集体在土地调整过程中发挥着协调与整合的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如理性计算与长远规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农地细碎化治理的执行效率。研究发现: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社会路径可以实现较好的治理效果,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建议:伴随农地确权工作进程,当前是实现农地细碎化治理的较好契机。全国其它地区可以结合村庄实际、地方资源与农民需求,选择诸如“经营权”流转、互换等多种适宜的土地调整形式,有效破解农地细碎化困境,进一步提高我国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重庆市江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本底和土地利用特点,从承载强度、承载效益、承载潜力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江津区2007~201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得出各乡镇土地资源承载力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2007~2016年期间,江津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土地资源承载力仍然偏低,各乡镇土地资源承载状态均未达到良好状态,仍需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区域差距近年有所减小,空间上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各子系统对承载力的贡献大小不一,承载强度贡献最大,承载潜力次之,承载效益贡献最小,承载效益是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关键;(3)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林地占比、人均生态用地、环保投资指数、人均耕地面积、水域占比、水土流失率、未利用地占比、单位农用地产出,各乡镇障碍因素差别较大;(4)障碍因素不同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主要城区和工业园区所在地应适当控制人口数量,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应大力实施耕地休耕和退耕还林政策,促进农民生计方式转变;经济发展受生态保护限制的地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以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众多的缺陷,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1978—199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江苏省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是江苏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从1982年开始,江苏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显,南部地区处于富余状态,而北部地区处于超载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区域化过程的边缘地区发展模式——以南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缘地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区域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其发展轨迹、机理对于促进经济相对滞后的边缘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豫鄂两省交界地区的南阳地区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其处于“核心→边缘”中的区域化过程进行阐述,采用区位商和“三轴图”产业重心方〖JP2〗法对其边缘化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南阳地区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未来解决边缘化的主要发展模式:(1)“CI”区域形象设计,推行区域形象发展模式;(2)“特色农产品+农户+中介+(市场)明星企业”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特色资源+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发展模式;(3)以旅游和物流为主的交通驱动型第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特色模式带动地区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以期为南阳地区及同类区域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问题的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重构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同步发展情况、耦合协调特征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以共享性、资源环境治理能力为主要驱动力;两者的空间匹配度较高,下游“双同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类型居多,中上游分别以“区域发展滞后”和“双滞后”类型为主。(2)耦合协调度呈低水平上升态势,空间上下游和中上游分别为空间扩散、集中特征;等级演进表现出稳定性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下中游城市等级转变活跃,上游城市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基于分析框架,从动力因素、相对和绝对发展水平将长江经济带城市划分为20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未来以有效性、创新性、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驱动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利用最新的土地沙漠化普查数据 ,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土地沙漠化的现状及主要危害 ,阐述了该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力 ,并提出了其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与措施。结果表明 ,长江上游地区共有沙漠化土地 60 .98× 10 4hm2 ,集中分布于长江源区 ;土地沙漠化类型包括流动沙 (丘 )地、半固定沙 (丘 )地、固定沙 (丘 )地和裸露沙砾地四种 ,其中裸露沙砾地是其主体 ;区内重度、中度与轻度沙漠化土地所占比例分别为 11.5 3 %、5 8.94 %和 2 9.5 3 % ,中度居多 ,沙漠化程度总体偏重 ;土地沙漠化主要造成草地退化、导致冻土退化、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并危及全流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该区土地沙漠化的发生与发展是自然因素与过程、人为因素与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自然因素是其首要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是其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多年大量的资源考察、经济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建立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为主的土地生产潜力模型及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对未来40年渭南地区不同投入状况下土地生产潜力及其不同消费水平下的人口承载量,作了趋势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并得出渭南地区具有较大的土地潜在人口支持能力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城市群生态承载力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之上,通过数据的收集,利用灰色加权关联理论,计算了2006~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安全指数,并对各年份生态承载力安全警度进行了判定。计算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2006~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安全指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由“高警”下降为“轻警”;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子系统来看,安全指数同样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安全警度则由“高警”或“中警”下降为“轻警”。分析表明:近些年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相关资源与环境政策的实施效果是明显的。但我们也发现,试验区统计年份安全指数数值都在 0.700 0 之下,与 “无警”(0.850 0)状态距之甚远,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世博会参观客流规模庞大,且世博园区周边道路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容量有限,游客自由选择交通模式的结果必然导致自然环境严重超标,人工交通环境不堪重负,因此,必须对世博会期间环境承载力进行调控。而世博会客流属于长期高强度客流,传统的以强制性手段为主的调控策略主要用于短期高强度客流的调控,并不适于世博会。基于局部向全局转换、“强制”向“引导”转换、单因素向双因素转换的调控原则,提出了基于“引导控制”模式的交通环境承载力调控策略:以“引导”手段为主,通过提高公交运行效率、补偿转换交通等措施吸引世博客流向公交方式转移;以“控制”手段为辅,在世博园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限制社会车辆出入、使用清洁能源车辆,以保证世博客流集散,并降低世博客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大都市阴影区”的演化机制,利用断裂点公式、K means聚类和空间相关性等方法划分了上海的影响圈层与范围,界定了1990~2010年的上海“大都市阴影区”,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1)“大都市阴影区”的构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阴影区”和“半阴影区”;(2)“大都市阴影区”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区域,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以及阴影区城市(县、城镇)3者密切相关;(3)上海“大都市阴影区”和“次阴影区”通过20 a的时间演变,在逐渐消减;(4)目前上海“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上海为中心的南北两翼  相似文献   

17.
芜湖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的土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总结芜湖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当前人口食物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现实生产能力,同时为预测芜湖市2000、2005、2010年人口数量、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而分别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灰色系统GM(1,1)模型,通过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其精度;并结合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四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芜湖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最后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粮食单产与质量及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为芜湖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的土地资源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总结芜湖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当前人口食物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现实生产能力 ,同时为预测芜湖市 2 0 0 0、2 0 0 5、2 0 10年人口数量、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及粮食单产发展趋势而分别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灰色系统 GM(1,1)模型 ,通过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其精度 ;并结合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与富裕型四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了预测期内芜湖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 ,最后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粮食单产与质量及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为芜湖市建立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地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述鄱阳湖区人地关系史3个重要时期“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三者的转变过程,探讨了湖区人地关系的转变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湿地的诸多功能(如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碳汇等),促生了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退田还湖”则使湖泊、湿地功能得以逐步恢复,缓和了湖区人地关系,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把湖区人地关系推向和谐阶段。鄱阳湖区人类活动由“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转变是在当地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省与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实现的,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体现,是当地人民主动建设生态文明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能够为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为实证,选择2005、2010、2015年3个时间节点,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协调指数等方法,分析公路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和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变异系数较大,公路交通变异系数较小,二者区域内部差异明显;(2)安徽省公路交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在空间上呈现由“Z”型向“V”型转变继而转向“Z”型的分布格局;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局部波动,在空间上表征出典型的以合芜马为核心的“核心-边缘”分布特征;(3)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程度整体由协调向失调转变,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形成了不同的城市发展主导类型,以协同型和交通滞后型为主。 关键词: 公路交通;经济发展;时空格局;协调性;安徽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