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PS在山区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滑坡的稳定性一直是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安全问题。本文讨论了滑坡位移传统监测方法的缺陷和新型的基于GPS的自动监测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介绍了适用于山区公路滑坡位移监测的高精度的GPS技术。实践表明,采用GPS技术进行山区滑坡的稳定性监测,具有可操作性更强、精度更高、不受气候条件约束以及高度自动化等优点,能够为预测边坡可能出现失稳破坏的部位和变形破坏时间提供更可靠的监测资料,因而GPS监测技术值得在山区滑坡的变形监测领域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GPS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土木工程领域,采用GPS对建(构)筑物进行健康监测是该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突破,因其具有高效、快速、全天候、全自动等优点,近年来基于这一技术的健康监测方法在特大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中开始应用.首先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简要回顾了传统的结构变形监测方法,然后探讨了GPS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GPS中的RTK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当前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基于RTK技术的健康监测方法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采用GPS与全站仪对大跨斜拉桥进行变形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桥梁运营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其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为了保证既有桥梁的安全运营和尽可能延长它的正常使用年限,应对其进行实时健康监测与安全性评估。以东营黄河胜利大桥为背景,提出了采用 GPS与全站仪相结合的健康监测方法,阐述了整个监测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对试验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罗湖断裂带活动性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深圳市复杂的城市环境里进行断裂活动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监测技术系统的构成与布置,以北东向的罗湖断裂带和北西向断裂切割的典型地块及坐落在这些地块上的高层建筑物为重点监测目标,选择一些高层建筑物及水库大坝建立变形监测系统;沿断裂带展布方向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环线构成地面垂直变形监测网;布设GPS参考网和相对网,构成地面水平位移监测网。  相似文献   

5.
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沉降和倾斜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物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是严重的建筑工程灾害,对其进行定量的观测研究和预报是防止灾害扩大的必要前提。本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建筑物倾斜和基础沉降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精度高,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7.
三“S”一体化技术在林火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正日益朝集成化、一体化方向迈进。“3S技术”一体化为林火灾害监测提供了新的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本文从“3S技术”一体化角度,探讨了它在未来林火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建立全国林火遥感监测系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据与各类亮丽超大画面的视频图像、丰富的图像信息、纯真的色彩、高质量高清晰度的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如今,大到指挥监控中心,小到各类视频会议、学术报告、技术讲座以及信息发布等,采用投影显示系统实现大尺寸、多画面、真色彩、高画  相似文献   

9.
针对盾构隧道施工侧穿既有建筑物问题,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段工程,以盾构隧道侧穿某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筑物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Plaxis 3D 软件建立数值模型,研究了隧道距建筑物不同水平距离和盾构以不同角度穿越对建筑物差异沉降与扭曲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盾构开挖面逐渐接近建筑物,建筑物差异沉降及扭曲变形逐渐增大;差异沉降量在盾构机通过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而扭曲变形峰值出现在盾构开挖面到达建筑物中点截面位置时,随后逐渐减小;当建筑物中心至隧道轴线的水平距离与隧道外径之比L/D=0.5~2 时,建筑物差异沉降量较大,在L/D=1.5 时达到峰值;当盾构穿越夹角从θ=0°增大至θ=90°时,建筑物最大差异沉降量不断增加,而最终扭曲变形值则先增大后减小,在θ=45°时扭曲变形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侧穿浅基础建筑物时相关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最近由香港理工大学开发的边坡自动化监测系统,阐述了该监测系统在实际边坡的监测中的有关问题。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工作稳定可靠,可实时监测到边坡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而用来预测边坡的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11.
植物微核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核是染色质的核外体,一般由断裂的染色体或非整倍体形成。带有微核的细胞出现的频率是检测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对细胞遗传物质影响的一个良好指标。植物微核技术是根据环境中污染物能引起植物DNA损伤,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形成微核的原理来检测诱变物质对染色体损伤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检测出有害气体、重金属、有机物等对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影响程度,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中大气、土壤、水体等污染的监测。该文对植物微核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煤矿区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结合传统的地学分析手段和室内化学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煤矿区矸石山污染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和受污染植被的光谱变异规律。通过光谱建模和高光谱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提取了污染物诊断光谱信息和植被光谱变异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污染物地质填图和植被光谱变异参量制图技术研究,为及时、快速地查明煤矿区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状况,和进行煤矿区环境评价、污染治理及土地复垦提供了可靠的地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电力设备监测系统重采集而轻诊断的缺陷,通过构建在线数据采集模块、故障诊断模块和维护更新模块,开发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规划的电力设备监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较强的就地诊断能力、良好的容错性能和适应性,突出了分布、自治、多目标互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施工期的安全稳定性控制标准常采用规范法,但单一利用规范法判断软土地基在施工期的安全性缺乏理论依据,因为软土地基的安全性受软土本身性质、软土层厚度和施工加载过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在某个实际工程中,埋设了现场监测设备,利用现场沉降与侧向位移监测数据,采用规范法和拐点法详细地分析了经过处理后的湿地软土地基在路堤填土分级加载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湿地软土地基在路堤填土分级加载过程中是稳定的,与工程实际相符,为今后类似工程采用规范法控制软土地基安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输变电设备的常规故障诊断方法的不足,分析研究了基于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y,RFID)技术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和多传感器网络的信息融合,以及采用 CMA 代理方式解决多传感器网络接入电力通信专网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 RFID 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案。应用结果表明:RFID 技术抗环境和机械干扰能力强,可以对通过网络传输的设备信息进行融合,从而降低网络数据传输量,提高通信质量,实现了对输变电设备的远距离监测  相似文献   

16.
对地观测技术可提供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海量数据,用于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有其极大的优越性。本文叙述了对地观测技术在洪涝灾害、沙尘天气、森林火灾的监测与评估和地震形变场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对地观测技术是建立数字减灾系统不可或缺的强大信息源。  相似文献   

17.
以某大楼的基底反力监测为例 ,阐述了建筑物基底反力实时监测的原理与方法。监测分析结果表明 ,对在建建筑物进行的基底反力实时监测直接反映了土体受力状态 ,可间接得出桩基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监测。本文提出利用北斗/GPS双系统为监测装置授时,弥补当前同步相量监测系统中使用GPS作为唯一同步时钟源而存在的风险性和不可依赖性。北斗的短报文功能作为系统的通讯方式,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电网的实时监控。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电网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传送、处理,便于及时对电网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调整和维护。  相似文献   

19.
MODIS_NDVI在白洋淀蝗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不同年份蝗虫发育过程中的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反映资料,研究了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监测蝗虫害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指数不仅能反映芦苇地蝗虫害的是否发生。还能反映不同区域蝗虫害的发生程度。在蝗虫卵孵化期的MODIS—NDVI图像上。指数值介于0.425~0.567的区域为蝗虫最适宜孵化区,高于0.732的区域则不利于蝗虫卵的孵化。这些研究结果为监测和预警农业蝗虫害的发生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