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法典化时代为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讨论提供了新的时代性机遇和挑战。环境教育立法的讨论应当以环境法典化为背景,而非教育法典,应积极融入环境法典“总则—分则”的编纂过程。《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法治保障。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2021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提出:“研究启动环境法典、教育法典、行政基本法典等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的法典编纂工作。”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2.
环境执法能力强弱、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环境法治建设,也是法治徐州建设的一个方面。徐州市环保局以提高环境执法水平为切入点,着力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在徐州法治建设中发挥了环境执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环境法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我国环境立法、环境执法、环境司法和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依法治国思想以及生态文明思想的有机结合,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实质为,以法律为重要手段对环境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环境法治思想的内涵包括:党的领导是实现环境法治的前提,环境治理的法律化制度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严密的环境法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现代环境道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支撑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生态法治文化建设对青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具有助力作用。文章立足于青海生态法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青海在迎接生态法治文化建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从完善生态法律法规、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法治意识、塑造良好的生态法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以这样的方式提出来,是将以往的工作方法上升到了全党理论的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面对当前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尖锐化,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多元化治理方式共同作用,环境法治与善治便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方式.本文论述了善治与法治结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善治和法治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环境法治.本文站在完善环境立法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內涵及价值取向、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立法的建议等方面做简单论述,以期逐步落实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叶》2018,(10)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环境法治建设从无到有,正在向全面系统的方向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制度机制不断深入,法制体系越来越健全,执法越来越严厉、规范,党政监督、权力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运转越来越顺畅,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环境法治理念得到升华,生态环境保护的格局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通过优化区域的  相似文献   

9.
2017年9月发生的"舍弗勒"事件,反映了国家坚持环保不动摇的决心,但也凸显了我国在产业链环境立法方面重排污行为,轻产业链污染识别;重末端治理,轻产业链关联;重卖方环境责任,轻买方环境责任的问题。在产业链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我国环境法治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法治经验,在坚持现行立法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可追溯制度,强化绿色采购的环境法律责任,逐步完善我国的产业链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10.
40年过去了,我们在环境法治方面一直很努力,但环境形势还是这样严峻!为什么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环境保护取得同步成就呢?我认为,现在到了认真反思我国环境法治,研究如何使环境法治真正管用的时候了。40年前,我国就认识到了环境法治的重要性。1973年就以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这源于中国代表团在1971年出席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时,了解到  相似文献   

11.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ial aspects of the local/global dichotomy, yet there is every suggestion that such a distinction could be crucially important in terms of understanding the public'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ir subsequent behaviour. This research sought to address three questions. First, are people only able to relate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if they are concrete, immediate and local? Second, do people consid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be more serious at a global or a local level? Third, what is the effect of the public's perceptions of the ser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taking action?Three studies were undertaken in Australia, England, Ireland and Slovakia. The results of each study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 that respondents are not only able to conceptualize problems at a global level, but an inverse distance effect is found such t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perceived to be more serious the farther away they are from the perceiver.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was also found between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patial scale resulting in feelings of powerlessness at a global level.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various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perspectives which informs our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what might be seen as environmental hyperopia.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环境法学专业模式构建为研究对象,从专业设置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模式建构、专业建设的系列措施、努力方向等方面对环境法学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了层层剖析,旨在高职高专院校层面、社会层面、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释明设立法学专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生态环境意识、环境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缺陷、法律政策等,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诸多的难题,如公众参与、生态补偿、环境责任及环境纠纷等,应通过完善立法、执法及司法建设,以及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保障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法制的关系,结合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困境,提出了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的环境法治保障措施,即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从而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增强环境的法律保护成为必然选择,而环境司法保护中公益诉讼制度不完善、缺少民众对环境诉讼的监督等问题却不断彰显。亟需在对民众助法及其在环境司法保护中的表现加以探讨的基础上,完善民众对环境司法的参与,加强民众对环境司法的监督,增强环境的司法保护,以在构建现代生态文明中有效发挥最直接的民众力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经济影响力剧增,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外资的主要来源,然而与之伴随的"三高"产业的转移给主要东道国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问题,再加上发展中国家地方政府政绩观的错位、公众环保意识的欠缺,这一问题更加凸显,而有限责任的原则使得各跨国公司母公司避开了责任的承担。对此,必须借助"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揭开公司面纱",将公司是否滥用控制权的举证责任赋予母公司,并考虑环境侵权的特殊性,以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因果关系推定为基础完善对跨国公司环境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地方环境立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方环境立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具体论述了如何加强我国地方环境法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E-DSGE)模型以其良好的扩展性和预测性逐渐被环境宏观经济学者接纳。环境因素的引入包括经济系统对环境系统的作用、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环境系统对经济系统的反作用等方式。E-DSGE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冲击包括经济不确定性冲击、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和环境不确定性冲击。E-DSGE模型中环境政策的讨论重点包括环境税、限额与交易、强度管制等。多重环境政策的组合效应、环境影响的国际传导以及环境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融合等是E-DSGE模型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加强新凯恩斯框架下E-DSGE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加强跨流域和跨界的环境问题、水的问题、碳的问题等研究是下一阶段E-DSGE建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的环境破坏分析及对策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雪梅  杨昂 《四川环境》1997,16(4):19-24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对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本文分析了城市建设中环境破坏的种种类型和环境破坏的根源,提出了以环境规划为先导,排污总量控制为目标,环境监督管理为重点,法律,行政,经济和教育手段的环境对策框架。  相似文献   

19.
With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Hong Kong since the government lauched a ten-year program to “save the environment” in 1989. Examin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y law from a social-choice perspective, it argues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yet to reach an integrative policy orocess. Hence the preconditions for an integrative set of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are absent. Institutionally, without a comprehensive green policy, the current arrangements lack a vision as an integrative force to promot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among various sectoral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among various sectoral environmental programs. The dominant approach of policy and law enforcement through consultation has rendered impossible strict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local economic growth enjoys a priority ov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a time of environmental awakening,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re not yet prepared awakening,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are not yet prepared to participate i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a strict legal manner. The overall observation is that Hong Kong has yet to see more mature political, legal, administrative, a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managing its environment within a leg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建筑施工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人们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噪声扰民问题成为环境热线投诉的一大热点。在分析建筑工地环境管理存在的噪声扰民、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筑工地防控噪声扰民和征缴排污费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