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工业污水可生物降解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生化系统经常遭受异常进水或毒性物质冲击的情况,提出了以耗氧速率(OUR)和相对耗氧速率(SOUR)快速评价污水可生物降解性的方法,以提高活性污泥系统的处理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试验结果表明:OUR和SOUR对异常pH值水质条件以及苯酚、甲醛和甲醇等毒性物质的存在都非常敏感。对于大庆石化公司水气厂化工污水处理场的活性污泥来说,甲醛对微生物的毒性最强,甲醇次之,而苯酚则最弱。化工污水处理场活性污泥对三者的允许浓度分别为70、170、350 mg/L。  相似文献   

2.
静电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静电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目前,静电水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循环水的脱垢除垢、杀菌消毒、污泥脱水工艺。高压静电场可以改善活性污泥活性,经高压静电场处理的水可以提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耗氧速率。  相似文献   

3.
油田高盐浓度废水对其生化处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油田压裂液废水中的盐浓度对生化处理系统的影响,对生化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生物学变化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废水中盐浓度低于2.5×104mg/L时,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可稳定在92%左右,污泥活性良好;当废水中盐浓度达到2.5×104mg/L时,污泥活性开始受到抑制,COD去除率急剧下降(稳定在80%左右);当盐浓度达到3.5×104mg/L时,COD去除率下降到60%左右;当废水中盐浓度达到6.0×104mg/L时,污泥活性系统趋于崩溃。  相似文献   

4.
钻井滤液中硫酸根(SO42-)浓度高、复配钻井液性能差是海上钻井滤液循环利用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文章以钻井滤液为研究对象,分别探究了钙盐沉淀法和钙矾石沉淀法对SO42-去除的影响,提出了钙盐 钙矾石沉淀法去除SO42-的技术。结果表明:钙盐沉淀法或钙矾石沉淀法处理后,钻井滤液中的SO42-和Ca2+浓度无法满足钻井滤液回用要求(SO42- ≤4000mg/L;Ca2+≤500mg/L);钙盐 钙矾石沉淀法处理后钻井滤液中SO42-和Ca2+浓度可分别降至2218mg/L和465mg/L,满足钻井滤液回用要求。反应条件为:钙盐沉淀法中投加12000mg/L的CaCl2溶液,钙矾石沉淀法中,Al/S摩尔比(IAS)和Ca/S摩尔比(ICS)分别为1.25和2.5。研究结果可为钻井滤液中SO42- 处理工艺单元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西部某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对该水厂进行工程改造及优化运行。通过采用投加耐冷微生物、好氧池投加填料,改造微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以及调试运行参数以及间歇曝气等措施观察COD、氨氮、TN和TP去除效果的变化,最后辅以高效混凝沉淀池保证出水达标。实验结果表明:好氧池末端DO降到1mg/L时,出水TN浓度减少到17.57mg/L,TP浓度减少到0.48mg/L,氨氮和COD仍去除稳定;TN去除效果随着分点进水量增加而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4.13mg/L;污泥回流比由100%减少到60%,TN去除率提高,出水TN平均浓度降到13.14mg/L;通过将好氧区改为间歇曝气后,氨氧化菌和反硝化除磷菌成为优势菌种,加强了氮磷的去除,出水TN、TP浓度分别为11.80mg/L和0.35mg/L,TP仍需。经过优化运行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要求,并有效的解决了氧化沟反应池内溶解氧盈余、污泥浓度控制等问题,同时起到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  相似文献   

6.
多项膜生物反应器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哈尔滨石化公司应用多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炼化企业含盐废水。影响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运行参数有电导率、溶解氧、COD,电导率适宜范围是3000~5000μS/cm,大于6000μS/cm微生物受到抑制,低于2000μS/cm时,去除率显著下降;一级好氧单元溶解氧适宜范围4.2~7.0mg/L或2.0~3.0mg/L,分别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占据优势;当进水COD低于500mg/L,出水可稳定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COD≤120mg/L)。  相似文献   

7.
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新疆油田公司准东石油基地污水,作为生物膜的一种特殊形式,介绍了该工艺的优点,在适宜的运行条件下进行实验。讨论了好氧颗粒污泥脱氮以及除磷的过程,分析了该工艺对氮、磷的去除率及好氧颗粒污泥在好氧、缺氧条件下的吸磷情况,当进水氨氮、磷和乙酸碳浓度分别为38.2 mg/L、27.7 mg/L和134.6 mg/L,MLSS和MLVSS分别为7.0 mg/L、6.4 mg/L时,氨氮、总无机氮、磷、乙酸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8.8%、90.2%、98.9%、97.2%.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在酿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结合微生物菌剂对酿酒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进水CODCr浓度可达到8,456.3-22,442.0mg/L,BOD55,040.0-9.557.1mg/L,pH3-4,可不调pH,采用微生物菌剂接种可启动厌氧反应器,COD有机负荷最高达到10.2gCOD/Ld,COD去除率稳定在91-95%,BOD去除率90-94%,出水pH6.6-7.1,出水CODCr在2,000mg/L以下,BOD5800mg/L以下。厌氧污泥可全部颗粒化。好氧处理系统中接种微生物菌剂,曝气10-12小时,可保证出水中CODCr在230mg/L以下,甚至直接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微生物菌剂的应用是取得该处理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序批式生物膜法处理油田采油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SBBR)法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研究并开发了特殊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方法。在被处理的污水中加入微生物促生剂FYS-5,可迅速培养出处理采油废水的微生物,用此种方法培养出的活性污泥的活性高,去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强,能够提高处理效率,保持良好的微生物生长状况。在SBBR装置进水COD容积负荷为0.5kg/(m3·d)及进水COD为500mg/L左右的条件下,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运转,COD平均去除率超过80%,出水中COD低于100mg/L,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车载巡回处理装置对小城镇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采用自制的UV-Fenton试验装置研究了pH值、FeSO_4剂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4.0,进水中COD为825 mg/L时,FeSO_4和H_2O_2的投加量分别为0.008 mol/L和0.08 mol/L,此时COD去除率72.22%,出水COD为216 mg/L;随着FeSO_4投加量缓慢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转而下降,FeSO_4最佳投加量为0.008 mol/L;不同H_2O_2和Fe~(2+)配比对COD去除效果具有影响,(10:1)时为最佳配比。经过氨吹脱和混凝沉淀预处理的渗滤液采用UV/Fenton处理工艺,出水中COD可以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中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丝状菌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控制与有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活性污泥系统中都存在着丝状菌,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生长时,不会发生膨胀污泥问题,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就会出现污泥膨胀问题。丝状菌在工业废水中的有效控制与利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对UASB反应器进行改型,得到UAFSB,并结合UASB反应器快速启动的驯化方式,比较分析用畜禽废水直接启动加颗粒活性炭与未加颗粒活性炭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絮状污泥接种后经过54天的驯化,进料COD浓度由800mg/L提高到5000mg/L,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0%以上,均达到预期目的;在污泥中掺入颗粒活性炭,反应器的启动时间有所缩短、抗冲击能力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3.
MBR工艺处理粮油加工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波  李宝新  位红卫 《四川环境》2010,29(3):24-27,31
采用MBR(Membrane Bioreactor)工艺对粮油加工废水进行处理发现,污染物的去除是活性污泥和膜截留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验中微生物的去除作用占污染物总去除率的62.9%~88.1%,起主要作用。当系统的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分别在0.4~0.54 kgCOD/kgMLSS.d之间和3.8~5.0 kgCOD/m3.d之间变化时,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在92.5%以上。本试验所用膜的临界膜通量为8~10 L/(m2.h),系统污泥浓度从1~2g/L增加到10~12g/L时,临界膜通量从10~12L/(m2.h)下降到了3~4 L/(m2.h),随着膜面流速从1.0m/s上升到1.8m/s,膜的临界通量也相应的从4~6 L/(m2.h)上升到了16~18 L/(m2.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水解酸化对感光胶片废水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地提高工业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本试验在对感光胶片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和常规活性污泥法进行平行对照试验的基础上,从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的角度研究水解酸化过程对好氧生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在该废水的BOD5/CODCr比值从046-048提高至054-056的同时,后续活性污泥系统的动力学半速度数Ks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459毫克/升下降至103毫克/升,最大比降解速度K从30/日上升至50/日,可用于表征该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和后续好氧化物处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Treatment and reuse of sewage sludg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wage sludge was treated using composting, fixed-bed and stirred anaerobic digesters.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the physico chemical parameters, bacterial indicators and pathogenic forms were assessed. In addition,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was recorded in the case of anaerobic digesters. Composting of the sewage sludge increased its total solids from 39 to 93% after 6 weeks, while the reduction in organic matter was 40% and the tot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s increased by 22 and 30%, respectively. Complete removal of salmonellae and faecal coliforms occurred, so that the composted sludge could be used as a soil conditioner and fertilizer. The results of the anaerobic treatment indicated that an organic load of 4.8kg COD m–3 per day achieved the best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either the stirred or fixed-bed digester. The mean percentage removals of COD, BOD, faecal coliforms, faecal streptococci and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for the stirred digester were 53, 53, 24 and 29% and 259 L kg–1 COD per day, respectively. The corresponding mean percentage removals and production rate for the experiments with a fixed-bed digester were 61, 62, 33 and 35% and 328 L kg–1 COD per day, respectively. Improvements in the BOD and faecal coliform reductions and the gas production rate of 17, 38 and 21%, respectively, were achieved due to the presence of media (Berl saddles) in the fixed-bed digester. The microbial content of the anaerobically treated sludge is too high to be used as a fertilizer, while that of the composted sludge is low enough for such use.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污泥与剩余污泥的混合污泥为对象,研究了影响污泥好氧消化处理的各项因素.通过测定氧摄取速率(OUR)和此污泥好氧速率(SOUR),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业废水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易出现的丝状菌型污泥膨胀,分析和总结出五种主要膨胀类型:低负荷型、低溶解氧型、营养缺乏型、高硫化物型、pH值不平衡型。对污泥负荷、溶解氧、污水种类、营养成分及pH值和温度的变化等因素对污泥膨胀中菌胶团和丝状菌生长的相互影响进行阐述,给出污泥膨胀理论,并对不同类型的污泥膨胀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对芦苇人工湿地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云  林静  徐亚同 《四川环境》2009,28(5):41-43,49
以上海梦清园人工芦苇湿地为对象,在微生物制剂使用的同时研究了微生物对湿地除磷效果的影响。经过对近一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微生物的增加使总磷平均去除率达到20.9%,高于空白的18.3%。微生物的磷酸化作用使得出水磷更多以磷酸根形式表达,甚至使磷酸盐含量不降反升。底泥监测表明,微生物制剂的加入能有效的促进浮泥层中磷的转移,减缓浮泥层中磷的积累,10个月后试验组浮泥层的磷含量相对空白对照组可降低10%以上,菌剂对于减缓磷的积累,促进磷向基质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