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静态箱法是测定土壤中气态污染物释放通量的常用方法.为了阐明静态箱内污染土壤释放挥发性有机物(VOC)的特性,本文考察了 土壤中VOC种类、含量、气温和箱体内空气扰动对VOC释放通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静态箱内VOC浓度可在5 min内达到平衡或开始衰减,前30 s的VOC浓度变化可用于计算土壤的VOC释放通量.静态箱内土壤的VOC释放通量与其lgKow值和分子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VOC含量越高,其VOC释放通量越大.同时,静态箱内污染土壤的VOC释放通量与室外气温呈正相关,表明在实际测定VOC释放通量时应考虑气温的影响.对比静态箱内设置不同风扇个数时VOC的释放通量,发现设置1个风扇时测得的VOC释放通量最大,表明在该条件下实现静态箱内污染物 混匀是较适宜的.本研究揭示了静态箱内土壤VOC释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科学评价污染土壤的VOC释放能力并进行风险管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史韵 《环境》2012,(5):13-15
2012年3月23日,广东省环保厅下发《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珠三角地区VOC综合防治的明确目标,那就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5市率先开展VOC污染防治试点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逐步探索建立VOC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013年起,珠三角地区全面开展VOC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六个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它们分别是歌舞厅空气质量指标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VOC普适模型、居民住宅甲醛浓度预测模型、办公室甲醛浓度预测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品质模型以及多孔建材中VOC扩散系数两尺度模型。针对每一个模型,文章都按照相应的适用条件、建模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目的是总结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当下的检测工作与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六个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它们分别是歌舞厅空气质量指标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VOC普适模型、居民住宅甲醛浓度预测模型、办公室甲醛浓度预测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品质模型以及多孔建材中VOC扩散系数两尺度模型.针对每一个模型,文章都按照相应的适用条件、建模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目的是总结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当下的检测工作与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次污染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OZIPR模式模拟研究一次污染物对φ(O3)的影响,研究设计3组比较方案:VOC和NOx初始浓度比,VOC和NOx排放比以及VOC排放中各组分所占比例的变化对臭氧生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VOC与NOx初始浓度比和排放比的增大,φ(O3)增长速率提高,其最大值出现时间提前,并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结合O3等浓度线分析认为,深圳市O3污染属于VOC敏感型,控制VOC是控制φ(O3)的有效途径.改变VOC组分的研究表明,控制VOC排放时应重点控制含乙烯、二甲苯、三甲苯较多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点VOC排放行业的排放清单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收集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重点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行业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近年来VOC估算方面的研究成果及估算方法,建立了该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和分城市的VOC排放清单.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VOC排放总量为416.9kt,其不确定性(95%置信区间)为302.5~689.6kt(-31%~58%);家具制造业、建筑涂料使用、制鞋业是珠江三角洲重点VOC排放行业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3.3%,21.2%和17.5%;东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2006年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行业VOC排放量贡献最大的城市,其次是深圳,两者排放量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3.6%和21.9%,主要的排放亦来源于家具制造业、建筑涂料使用与制鞋业.缺乏本地排放因子和良好的活动水平数据是本研究VOC排放量估算中主要的不确定性来源.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0,(3):39-39
<正>VOC:导致灰霾的"元凶"之一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英文缩写。这种物质对人体有着巨大的影响。VOC在经过一连串光化学反应后会形成二次污染,使地表臭氧浓度  相似文献   

8.
VOC的危与机     
《环境》2012,(5):6
编者按:每年,我国仅油漆行业就向大气排放约300万吨的VOC,不但污染大气环境,更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在广东,VOC更是成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一系列VOC新排放标准,正在广东陆续登台。VOC,这个曾经令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词语,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VOC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呢?本期每月聚焦,我们将为您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9.
郑秀亮 《环境》2012,(5):6-9
每年,我国仅油漆行业就向大气排放约300万吨的VOC,不但污染大气环境,更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在广东,VOC更是成为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因子,一系列VOC新排放标准,正在广东陆续登台。VOC,这个曾经令许多人都感到陌生的词语,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VOC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呢宁本期每月聚焦,我们将为您一一揭晓。  相似文献   

10.
宁波人为源VOC清单及重点工业行业贡献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李璇  王雪松  刘中  吴梁  翁燕波  胡杰 《环境科学》2014,35(7):2497-2502
宁波是我国华东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宁波工业活动的VOC排放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收集宁波市各类VOC人为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宁波地区2010年人为源VOC的排放清单,并进一步分析了宁波市排放VOC的重点工业行业及其贡献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2010年人为源的VOC排放总量为17.6万t,其中工业源、机动车排放源和居民源是宁波市人为排放VOC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总排放量的62.0%、17.2%和15.5%.而在工业源中,合成材料制造业、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是宁波市两个重点VOC排放工业行业,其排放量分别占宁波VOC总量的18.6%和13.1%,反映出石油化工企业对宁波市VOC排放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3):162-16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是致癌物,而且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的众多气体之一。目前,从装修用涂料和工业涂料中排放出来的VOC的总量每年达200万t,而控制这些排放的规定越来越严格,促使人们开始研究以水和固体为基础的涂层取代以VOC为基础的涂层,这些替代物能减少或消除有害排放物。英国的工业聚合物(ICL)公司在这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汽车车身、军事和航空硬件中使用了大量的Polyurethane涂料,特点是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0,他引:19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8个大气功能区观测点、5个主导风向加强观测点和 3个不同高度监测点进行了为期 1年以上的观测 ,采用美国环保局TO15方法定性并定量分析了 5 5种臭氧前体物 (NMHCs)和 6 2种有毒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xicVOCs) ,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大气VOC的组成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结果发现 ,各大气功能区VOC的浓度水平和组成特征差别明显 ,珠江三角洲大气VOCs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 ;广州市区始终具有最高的VOC浓度水平 ,夏季、冬季其下风向地区的VOC浓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 ;夏季的NMHC及单环芳香烃的浓度均为全年最高 ,VOC各组分表现出并不相同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城市近地面VOC主要受机动车排放的影响 ,而越往高空 ,一次污染物去除与二次污染物的影响显得突出和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炼油主要装置——蒸馏装置停工过程VOC排放浓度为监测研究对象,主要对蒸馏装置停工期间含油废水、初馏塔蒸塔、常压塔蒸塔、减压塔蒸塔等废气中VOC排放浓度的监测,研究停工过程中VOC的排放规律,通过掌握其规律,为炼油装置停工期间VOC减排提供帮助和支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三塔蒸塔过程VOC污染物种类不同,蒸塔的时间不同,但VOC污染物总排放浓度变化类似。  相似文献   

14.
被动式采样器在大区域大气VOC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VOC被动式采样器监测了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浓度。通过岛上设置的80个VOC采样点对苯,甲苯,对、邻、间二甲苯(Benzene、Toluene、o-xylene、m,p-xylene,BTX)数次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其被动采样器中BTX回收率>95%,BTX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6.28%,采样和分析方法准确。得到的污染物分布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塞浦路斯岛实际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魏巍  王书肖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09,30(10):2809-2815
基于各行业的涂料当前消费量和未来消费预测,以及各行业使用涂料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建立了分省、分行业、分化学组分的排放清单模型,获得2005~2020年中国涂料应用过程的VOC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涂料应用共排放VOC约1 883 kt,以苯系物、醇、酯、醚、酮5类化合物为主,平均增量反应活性指标(以O3/VOC计)约为3.6 g/kg,其中31%的VOC为有毒物质.如不加强控制,到2020年该部门VOC排放量将激增至5 673 kt;因此,国家应及时开展其排放控制行动.排放控制情景分析表明,通过提高涂料产品品质达到发达国家上世纪末水平,且要求新建规模企业安装有机废气末端处理设施,2020年该部门VOC排放量可控制在3 519 kt;通过进一步将建筑涂料和木器涂料改进到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且规模企业均安装有机废气末端处理设施,2020年该部门VOC排放量有可能控制在2 243 kt.2种控制情景下所排放VOC的化学毒性和大气氧化活性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在处理被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的地下水时所引起的废气排放问题,已成为美国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之一。历史地看,人们使用空气清洗法来去除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空气清洗技术是一种不彻底的方法,它是靠把污染物排向大气而解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地调研的广东省工业VOC排放清单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源是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的重要贡献源,然而现有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建立的工业VOC排放清单仍然存在排放源缺失、排放量低估、空间分配精度不足等问题.为了提高清单表征及空间分配的精细度,本文在2014年基于统计年鉴数据建立的广东省工业VOC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研方式获取了12000多家工业企业的详细活动水平数据,对工业VOC排放表征与空间分配进行改进,进而建立了基于实地调研和统计年鉴数据相结合的2014年广东省工业VOC排放改进清单.结果表明,改进后广东省工业VOC清单排放量由500927 t增至716470 t,珠三角地区行业VOC排放量增加30%左右,非珠三角地区增加90%左右,其中,炼油及石化行业VOC排放量变化最为明显.改进前清单借助人口密度等空间地理信息为空间分配依据,导致部分VOC排放分配到工业源较少的居民区或市中心;改进后的空间分配优先采用基于经纬度信息的点源分配方法,点源调研数据使得分配后的工业VOC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少数工业VOC排放分配给人类活动有限的偏远农村地区,分配结果更为合理、精细.利用CAMx模型结合实际观测站点监测结果评估此次改进对O_3生成的影响,总体上改进后清单提高了广州、东莞、惠州和茂名等城市的O_3峰值期的模拟浓度,降低了东莞及广州O_3污染时期的模拟偏差,部分被低估的模拟峰值可以提高6~9μg·m~(-3);同时,空间分配的改进也影响了城市间O_3传输模拟.  相似文献   

18.
VOC废气的出现严重危害着社会环境及人类的生活,对其进行治理很有必要。文中通过分析VOC废气治理工程案例,指出了当前国内VOC废气治理的现状,并对于将来VOC废气治理的方向与新技术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利用COPERT IV模型计算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因子,结合机动车保有量和构成,获得2008年广州市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并对排放因子的速度敏感性,以及不同车型、不同排放标准、不同燃料类型机动车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广州市机动车CO、NOX、VOC和PM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38 772.42 t、80 868.69 t、24 907.26 t和3 171.97 t。摩托车和小客车是CO和VOC的主要贡献车型,贡献率总和分别达到78.31%和70.52%;而作为NOX和PM的主要贡献车型,大客车和重型货车的贡献率总和分别达到78.94%和83.72%。国0标准机动车排放水平高于其他排放标准的车型,CO和VOC的排放分担率接近于保有量比例的2倍。汽油车是CO和VOC的主要贡献车型,其排放贡献率超过80%;而PM排放主要以柴油车为主;柴油车的NOX排放总量高,接近于汽油车的2倍。  相似文献   

20.
基于树种蓄积量的中国森林VOC排放估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张钢锋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09,30(10):2816-2822
以中国森林优势树种为对象,应用《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提供的林分优势树种蓄积量资料和Guenther提出的光温影响模型,估算各优势树种的VOC排放量,建立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VOC排放清单,并探讨了森林源VOC在不同时空和不同龄级林分中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中国森林VOC总排放量为8 565.76 Gg,其中异戊二烯5 689.38 Gg(66.42%),单萜烯1 343.95 Gg(15.69%),其他VOC 1 532.43 Gg(17.89%);不同树种的VOC排放量差异较大,栎类、云杉、马尾松等为主要贡献树种,贡献率分别为45.22%、6.34%和5.22%;西南和东北地区为中国森林VOC主要排放区域,云南、四川、黑龙江、吉林、陕西5省排放最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09%、12.58%、10.35%、7.49%和7.37%;森林VOC排放存在非常强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排放量最大,占全年的56.66%;不同龄级林分对VOC排放的贡献有所不同,中龄林贡献最多,占森林排放总量的38.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