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整个抚仙湖流域出发,根据抚仙湖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湖泊环境保护目标、流域内重点控制区的污染特征、入湖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出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4.
污染治理方案论证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如何论证污染治理方案,提出了污染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方案论证的指标体系,初步探索了污染治理方案的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简明实用,操作性强,能客观准确较全面地反映污染治理方案的优劣,为环保审查部门和建设单位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评审结果。 相似文献
5.
植被缓冲带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力生态措施,其净化能力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设计施工时应考虑不同污染源区的具体情况。以千岛湖地区农田径流磷负荷削减为例,应用VFSMOD模型分析植被缓冲带宽度、坡度以及降水量对入流泥沙削减的影响,并估算拟合了入流总磷(TP)负荷的削减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植被缓冲带削减能力与缓冲带宽度呈正相关,与缓冲带坡度、降水量呈负相关;植被缓冲带坡度为3%时,对污染物削减效果最好;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一般集中在前段的10 m。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基于不同长度径流区丰、平、枯水文年植被缓冲带宽度设计的工作曲线,在设计时可根据期望的削减目标以及实际的径流区立地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相应的缓冲带宽度。研究可为植被缓冲带净化农田面源污染时宽度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法污染治理方案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染治理方案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属多属性 决策。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污染治理方案选择的层 次分析结构模型,并以污染治理工程实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已经成为非点源污染的一个新亮点,随着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点源治理力度的加大,城市降雨径流污染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文章系统阐述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的过程、污染类型及来源、污染物特征,对各种具体的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并着重介绍了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最佳管理措施,还提出了实施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治理的具体对策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抚仙湖湖滨带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就普遍关注的工程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后认为,进行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可以消除湖滨带内部的污染,构筑起湖泊拦截净化面源的天然屏障,工程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以国内的水资源污染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案以及水环境的保护路径。综合使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研究法发现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污染状况具体可以分为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污染三个层面。之所以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除了国内水污染来源较为丰富之外,与环保意识不到位、技术水平较低等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制定水资源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从源头上对于工业污水数量进行控制,而且要对水污染进行综合规划和治理。相关部门也需要在同步关注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同时,合理选择水污染修复技术。在治理水资源污染现象的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进行水环境保护的持续宣传,配合法律法规以及技术体系的持续完善,提高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抚仙湖水质现状,趋势及其综合整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12年来主要污染物发展趋势的分析和湖面水质变化预测表明,持胡水质综合类别为Ⅰ类水,为贫营养型湖泊,但在一些旅游景点,水质污染发展很快,水质类别已达Ⅲ-Ⅳ类,有机污染呈上升趋势,水质具有恶性化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抚仙湖富营养化现状、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抚仙湖生态结构脆弱,营养元素收支失衡,具有发生富营养化的潜在危险。应当加大面源治理力度,尽快实施湖滨带生态建设和面源控制工程,搞好面山绿化,减少水土流失,认真依法治湖。 相似文献
14.
15.
使用水污染损失率评价方法可以使对水体使用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价具有鲜明的物理意义。对抚仙湖水体的评价表明,目前抚仙湖水质较好,用于饮用水源,养殖,游泳的损害率分别为2.06%,0.96%,和1.95%,其它功能的损害率为0。 相似文献
16.
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是昆明市国民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汇水区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水域缩小,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质量下降;湖泊老化等环境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污染负荷对抚仙湖北岸典型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地的运行,各项污染物去除效率均呈现下降趋势。TN、TP去除率基本上是随着进水浓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而CODCr、SS去除率基本上是随着进水浓度的下降而逐渐下降。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从系统处理效果的角度选择污染负荷,人工湿地系统的最佳污染负荷为:TN 1.0~10mg/L,TP 0.6mg/L以下,NH3-N 3.0mg/L以下,CODMn 15~20 mg/L,CODCr 100~150mg/L,BOD5 20~70mg/L,SS 200~250mg/L。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