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根据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地下水水质特征,并应用综合指数法进行了地下水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西安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检验概率神经网络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论文分别采用综合评价法和概率神经网络评价法对西安地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概率神经网络法能综合考虑各因子对水质的影响,剔除不良数据造成的干扰,能很好地反应地下水的水质状况。同时分析了西安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西安地区地下水水质年际变化不大,大部分地区水质较好;2001~2004年潜水多为Ⅱ类和Ⅲ类水,承压水多为Ⅰ类水。  相似文献   

3.
对滨州市境内小清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滨州市境内小清河流域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在评价滨州市境内小清河流域地下水水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地下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1~2005年菏泽市城区居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为了解2001~2005年菏泽市城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我们对2001~2005年地下水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分析了水质污染原因,得出地下水水质尚可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根据环保、自来水公司等有关部门地下水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扇地水源地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科学评价,并通过建立水质回归方程,对地下水水质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宏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21-23,54
主要分析了降雨入渗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地表水入渗补给、引污灌溉的入渗补给及地下水排泄过程对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通过对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了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地下水水质。分析了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受污染原因,建议该地区必须控制污染源,同时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计算出邯郸市各种地下水资源量。对影响浅层地下水水质的主要物质空间分布和污染物超标原因进行分析,原生污染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并存。通过对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预测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地下水资源量小质差应科学开发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在分析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系统硬件设计方案以及软件设计框架进行了介绍。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中的供电系统采用了由风能、太阳能和外接市电三重供电模式组成的风光互补系统,解决了偏远地区取电困难等问题,实现了全自动、智能化供电。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在线自动分析仪器采集水质监测数据,采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传输方式,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提取、传输、储存和处理,可以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该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控和评价预测,同时为各级水质主管部门对地下水水环境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门雄磺矿周边地下水质量现状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石门雄磺矿周边5个地下水监测点监测资料为基础,对矿区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周边所有地下水监测项目均在标准值范围内,水质较好;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有机污染,其次是重金属。针对矿区周边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典型案例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典型案例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评估,可以选取中国东北部某典型工业污染源,应用地下水有限差分软件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水均衡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气象、地质、水文、水质等资料,建立了典型工业污染源地下水水流水质预测模型.研究了地下水运动规律及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预测出未来两年内的地下水流及水质变化情况,为当地政府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可以利用中国东北部某典型工业污染源,为地下水的保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对泉州市沿海地区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在对区域丰、枯水期地下水污染超标项目以及地下水质量级别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综合评价得分统计指标对区域地下水质量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对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分布格局的人口、经济等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沿海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总体一般,区际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丰水期较好、枯水期较差,区域地下水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地方人口分布及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贾卫  王小红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180-184,189
随着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规模日益增大,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和水质变差,研究地下水环境问题就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首先总结了地下水评价的概念及评价标准原则等,介绍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对国内外地下水质量的现状评价综合指数(或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地下水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提出了最新的研究方向,从而为地下水评价的研究提供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地下水污染研究是目前国内外水文地质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该文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概念,详细介绍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及水质指标水质标准的修订研究、地下水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调查研究、地下水污染物的来源及污染途径研究、地下水污染监测研究以及在这些研究中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并阐述了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重点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施工期间排放废水,造成了对周围地下水的污染。本工作沿地下水流动方向4.4km^2的范围内,进行了地下水的环境质量调查,分析和评价,查明了地下水污染因子和污染程度及范围,通过消除污染源,建设污水处理站等一系列水质恢复措施后,该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地下水环境状况研究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日益加重,威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表明,工矿企业排污、农业面源污染和垃圾填埋场对地下饮用水源均已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水源密云-怀柔-顺义(密怀顺)潮白河地下水回补工程,是密怀顺地下水源地可持续利用和河道生态恢复的重要保障. 基于密怀顺回补河道区长期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水质评价、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回补时期的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分析核心回补路线——小中河调水路线回补影响下的潮白河段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变化,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探究了地下水水化学变化成因. 结果表明:①回补区地表水、地下水整体水质良好,南水北调水源及本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 补水以来,地下水水质整体得到改善,补水区域地下水中的Na+、Cl?明显降低. ②根据水化学模拟,2017年底,小中河调水回补河道附近的地下水中南水与本地地下水混合比例变为1∶10,但经过2018—2019年的回补,河道附近地下水中南水占主导地位,回补后所采集的地下水样中水化学成分基本与南水趋于一致. ③根据水岩作用模拟,影响回补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南水-当地地下水混合作用、矿物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 研究显示,南水回补改善了地下水水质,并通过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演化.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水环境管理的基础.不同评价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目前,缺乏科学、客观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筛选技术.基于此,以洛阳市为例,采用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免疫进化算法优化的普适法(简称"普适法")3种方法开展地下水水质评价,通过建立级别差方法,定量筛选最适用评价方法.结果表明:①模糊综合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普适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普适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统计方法计算得到的级别差小于0的比例占比分别为34.62%、19.24%和46.16%,大于0的占比分别为19.23%、23.07%和26.92%,因此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 < 普适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 < 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得到的地下水水质级别.②模糊综合评价法最适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采用该方法评价得到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分为优良(Ⅰ类)、良好(Ⅱ类)、较好(Ⅲ类)、较差(Ⅳ类)和极差(Ⅴ类)5类(参照GB/T 14848-2018《地下水质量标准》),以良好和较好水质为主,造成地下水水质较差的组分主要为CODMn、总硬度、硝酸盐和汞.研究显示,级别差法可作为定量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筛选技术,能够为地下水水质评价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中国东北部某地级市地下水源地补给区,研究地下水运动规律及水中所含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结合气象、水文、地质、水质等资料,在地下水水均衡计算的基础上,应用地下水有限差分软件Visual Modflow建立了地下水水流水质预测模型,并校正模型.提出的建议对研究区地下水多为战略用水,多属风险防控区,其次是需加强地下水环境准入,以生态红线标准管理,以及加快落实工业污染源、垃圾填埋场等污染防治责任.通过模型预测出未来一定时间段内的地下水流及水质变化情况,为当地政府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