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州石化要求各专业中心、生产作业部在内部例会设置“安全分享”议程,安排管理人员参加安全分享,将每次会议分享落实到个人。“安全分享”可为事故、事件(险情)案例、“三违”现象或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处置等方面内容.可为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读到的内容,以及对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教育方面体会等。  相似文献   

2.
江西抚州石油公司东乡石油经营部梨温高速服务区加油站在“我要安全”活动中,在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员工操作行为的同时,结合油站实际,从基础抓起,要求员工提高对消防器材性能的熟悉和了解程度.把“熟练使用,妥善保养”消防器材作为“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的一项内容,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为使员工受到“震撼心灵”的事故教育,组织员工观看违章操作引发的典型事故案例录像;开展班组之间后勤运输消防器材的体能竞赛;加强对油站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使员工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近几年石化企业发生的死亡、重伤事故,绝大多数事故是因“三违”或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与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工艺安全事故相比,虽然每一起“三违”或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死亡、重伤事故对社会影响不大,但总的事故起数和死亡、重伤人数总量还是比较大。要杜绝或减少“三违”和不安全行为,就要对行为安全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三级预防结构”的概念,作为一种思考方法或工作程序,全面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问题和要求,综合解决原因—事故—处置的矛盾,在设计阶段就形成立体预防体系。文章认为在设计中应用三级预防结构,可能有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彭展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9(9):I0001-I0001
在“我要安全”主题活动中,一些石化企业变以往的“事故问责”为“隐患问责”,凡整改隐患不力的不留情面地进行处理。前移事故的问责关口,严管未遂事故,是源头抓安全的有力举措,值得称赞。  相似文献   

6.
在安全生产中,有的单位和部门,只重视重大事故,忽视小事故。只要大事故不出,小事故不断也无关大局。出了大事故才实行“三不放过”,而出现的小事故或轻伤事故轻描淡写,怕影响安全竞赛、安全奖、年终奖,大事故化小,小事故化了。只要没造成多大的设备损坏和人员伤筋...  相似文献   

7.
据事故统计资料分析,70%的事故是由“三违”造成的。在多数情况下,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对机械设备缺乏维护检查,以及安全装置不完善,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不落实,从而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轨迹交叉点就会构成事故。由此看来,要想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就要想法使两者轨迹不相交,为此必须贯彻管理、装备、教育并重的原则。1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是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活动周”主题是“加强管理,保障安全”。在安全管理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1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8.
1月17日至18日,集团公司2007年度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王天普总裁作安全环保工作报告,总结了2006年安全环保工作,布置了2007年工作任务。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周原讲话强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的一项常规性的基础工作,搞好安全环保工作,重点要在“严、实、狠”三个字上下工夫。目标要求和监督管理要“严”,各项工作措施要“实”,落实问责和事故处理要“狠”。会议对接了隐患治理项目和安全环保指标,交流了安全环保工作经验和事故教训,总部与各企业签订了《2007年度安全环保责任书》。  相似文献   

9.
描述了化工事故逻辑树分析方法的应用原理及实例,以事故后果为项上事件,通过“与或门”连接多个分支,不断重复询问“为什么”来完善树的下一层,逐步形成“有根有叶”的逻辑树结构.该逻辑树可以帮助分析事故的演变路径,找到事故中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改善与控制,提高企业对重大事故的预警预防能力.利用根原因分析方法对事故进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根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企业安全生产的状况,比较普遍地、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安全管理滞后的状况,其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三同时”方针落实不好,新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不设计安全环保设施或省略安全设施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企业怕影响生产,进而将设备原有的安全联锁装置拆掉;有少数企业平时不抓或不认真抓安全生产,一旦出了大事故,才忙着说这里需要改善,那里应该提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乱忙一阵子,美其名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总之安全管理滞后的现象是企业目前重要事故隐患,如不积极纠正,可谓后患无穷。分析企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1.
简讯     
2005年“安全、健康和环境经验交流会”论文征集通知陈同海同志在今年年初安全工作会上提出了“完善制度、练好功夫、打好基础、落实问责”的总要求,要求各企业注重从实际出发,真正做好基础工作。为介绍各企业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推广各个企业在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事故预防等方面采取的技术措施,《安全、健康和环境》编辑部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的指示,拟于2005年9月中下旬组织召开“安全、健康和环境经验技术交流会暨《安全、健康和环境》刊物发行会”。会议交流的主题包括: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消息 广东省江门市“6· 30”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 ,江泽民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批示。为认真贯彻江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朱基、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要求 :广东省要全力以赴抢救伤员 ,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立即派人赶赴现场 ,协助当地政府做好有关工作 ;彻底调查事故原因 ,严肃处理、依法追究责任人 ;举一反三 ,彻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国务院领导同志于 7月 1日召开了由有关部门和广东省、江门市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 ,研究部署“6· 30”重大爆炸事故善后处理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强化全民安全意识 ,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全国总工会定于 2 0 0 1年 5月 1 3— 1 9日 ,在全国开展主题为“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并继续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有关事项要求如下 :一、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新闻宣传报道要把“安全生产周”和“安康杯”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进行统一安排部署 ,并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 ,鼓励企业及广大…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 ,存在着诸多管理“盲区”,如果忽视这些方面的管理 ,无疑埋下了事故的祸根。本文着重从以下 5个方面进行阐述。1 八小时之外的安全管理企业往往注重八小时内即常白班时间内的安全管理工作 ,忽视或放松八小时之外的安全管理 ,而恰恰这段时间内事故发生率高。八小时之外往往处于管理的“真空”时段 ,尤其象化工企业 ,连续生产 ,职工实行倒班制 ,八小时内由于管理人员的巡视检查监督到位 ,职工往往能遵章守纪 ,严格按规定操作 ,而一旦管理人员下班后 ,有的职工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思想上的松懈往往导致行为的错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安全研究与经济对策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工作性质和系统致因理论,提出了地质勘查作业“人导致事故”、“环境导致事故”和“设备导致事故”三类事故成因类型,分析了三类事故发生的概率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勘业安全投入的结构、重点和适度区间的建议,并阐述了由此形成的安全投入的效果表现形式.该研究可为主管部门制定地...  相似文献   

16.
彭展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6,6(12):I0001-I0001
日前,国务院严肃处理中石油吉林石化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消息,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被定性为“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的事故及事件的处理,为我们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再度敲响警钟。有媒体报道,吉林石化公司已将每月的13日定为“事故反思日”。安全环保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丁点儿侥幸和松懈。“对照先进找差距,制定措施抓落实”,我们各企业在传承安全环保管理这一“传家宝”的同时,是否也能对照外界发生的事故找差距,制定措施抓整改呢?“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事故的背…  相似文献   

17.
“双布置”是安全生产的保证锦化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刘殿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一贯方针。大家都知道“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可是要想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得更好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各企业都采取了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或手段,但事故时有发生。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如何实现事故预防?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热电车间化水大班的经验是:“预防—预防—重在预想”。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具体工作计划在班组人员中讨论,预想具体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查找造成事故的原因,追究造成事故原因的责任,制定防范事故的措施。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环安处将他们的做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向基层单位推广应用,并在《班组安全活动台帐》中设立了“事故分析”“事故预想”两个栏目,定期进行检查,列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三年来公司的重伤以上事故及多人中毒事故为零,轻…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过程中决定安全或事故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中外学者根据不同的经验 ,站在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回答 :有的认为主要是人员和机器 ,谓之“两因素论”;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和环境 ,谓之“三因素说”;有的认为是人员、机器、物料和环境、有的主张还应加上“法”,谓之“五因素”;最多提出“七因素”,即人员、机器、能量、物料与成品、环境 (空间与时间 )、科学技术和管理 ;也有的把人、物 (自然物、人造物 )及人与物的关系 ,称之为安全三要素理论等。总之是百家争鸣 ,各有千秋。那么 ,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事故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是由什么…  相似文献   

20.
7月 30日~ 8月 30日 ,为山东瑞星集团总公司的“安全月”活动时间 ,它是为吸取1 996年的 3起事故教训而设立的 ,今年已是第四次了。今年 ,化工机械厂积极推行“1 2 345”工作法 ,在全厂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时时想安全 ,事事抓安全 ,处处保安全的新高潮 ,达到了不损一物 ,不伤一人 ,事故为零的目标。“1”是“一个重视”,即厂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把它列入议事日程 ,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2”是“两个原则”,即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牢牢抓住安全知识学习和现场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 ,把安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