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北方草原雪灾的致灾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北方草原雪灾是天灾 ,更是一种人祸。受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异常气候固然是致灾的客观原因 ,但是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 ,如超载放牧、耕地过垦、滥挖草药、滥用水资源等社会经济压力 ,超过了草原生态阈限 ,使脆弱的草原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粗放经营 ,草原基础设施落后 ,也使草原生态系统抵御灾害的能力降低 ;草原公有、牲畜私有之间的所有制相位差是激发牧民掠夺式利用草原资源的最根本原因。为了追求私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放牧者往往置公共草原的承载能力于不顾 ,严重恶化的草原生态环境也许正是“公共物品悲剧”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
草原火险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国草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频繁发生的草原火灾给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及草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还可能引起森林火灾,使损失进一步扩大.草原火险等级预报技术可以预测和预报草原火灾的发生和发展,大大减少火灾的发生次数和带来的损失.根据我国北方草原生态和环境特点,综合影响草原火灾发生和发展的因子,选择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枯草率、可燃物干重和草地连续度共7个基本指标构造了基于遥感的草原火险指数.根据计算得到的草原火险指数,将研究区域的火险状态划分为低、中、高和极高4个等级,用来预测草原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扩展速度和扑灭难度.草原火险等级预报可以为草原火灾管理者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3.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草原具有灾种多、灾情重的基本特点,极易遭受灾害链的影响,目前对于草原灾害的灾害链研究并不多见。通过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草原灾害的历史资料,识别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类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以贝叶斯网络为建模工具,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实现了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发生过程的推理分析。以实例说明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贝叶斯网络的运作过程和应用效果。根据贝叶斯网络推理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锡盟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综合灾害等级区划图。研究结果能为深入了解草原干旱与草原雪灾的演化途径和草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资料的中国北方草原火灾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北方草原区各省、自治区1991—2005年的草原火灾资料,利用信息扩散理论和风险矩阵对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进行了计算,给出了我国北方各草原区的草原火灾年发生次数和草原火灾年受灾率在各个风险水平下的风险值,定量地评价了我国北方草原区的草原火灾风险。并给出几个重要风险水平下草原火灾风险的空间分布趋势和综合指标下的我国草原火灾风险空间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5.
辽宁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农业灾害和林业灾害部比较频繁。本文在总结上述灾害的基础上,指出了辽宁自然灾害的特点,即自然灾害的分布严格受自然地理和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人类生产活动恶化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从而加速了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灾害类型多,成灾面积广;灾害的频度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干草原火险气候区划及火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傅泽强 《灾害学》2001,16(3):1-5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干草原地区1953-1997年的火情及气候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草原火灾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影响草原火险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指标,并考虑火发生的综合条件,确定了草原火险气候区划的指标系统,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火险气候区划,并提出了相应的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脆弱性"是内蒙古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一大特点,是影响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查阅历史文献等研究方法,对时常被引用的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脆弱性"特点"证据"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近半个多世纪草原畜牧业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得出草原畜牧业的"脆弱性"及其经济损失主要不在于天灾,而在于人祸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应用1995-2004年10 a青海草原火灾调查资料和火灾区14个具有代表性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草原火灾区的气候特征、牧草结构、放牧状况,及火灾时空分布、危害和与气象要素间的关系,为预防和监测草原火灾,加强草原防火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分析结果表明:青海草原火灾有两个高发区,分别位于青海湖的南、北部,高发区火灾次数占火灾总次数的70%。冬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增温明显时,对应的年火灾次数大幅度上升,冬春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每升高1℃,年火灾次数增加1.6次。冬春季降水偏少且分布不均、气温偏高是火灾增加的主要因素。草原秋冬转换期的11月和冬春季转换期的3月是草原火灾多发期,这2个月的火灾次数占总数的54%。草原火灾发生前,气象要素中日变化明显的有降水、风、地温、相对湿度、蒸发量等,过火面积、损失程度因这些气象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持续性的“暖干”天气,使草原处于极干燥、易燃的状态,它在火灾个例中占65%,草原上一旦出现火源,风助火威,就能迅速燃烧,风速与过火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9.
以呼伦贝尔市1994-2005年的草原火灾为研究对象,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引用草原火灾危害度指数(HI),对每年草原火灾危害度进行评价,并借助灰色灾变预测法对危害度大的年份进行预测,预测到未来2个危害度大的年份是2014、2026年。  相似文献   

10.
应用证据权重法结合GIS空间分析,研究了呼伦贝尔地区人为草原火险。利用证据权重法定量化地分析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5个因子(乡村人口密度、载畜密度、居民点分布、城镇分布、公路网)与草原火点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建立了呼伦贝尔草原火险预测模型,据此在ARCVIEW的WofE扩展模块下生成一幅草原火险预测专题图,并将研究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风险区。研究表明:(1)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火点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尤其是乡村人口密度、公路网与居民点分布这三个因子,权重分别为0.5191,0.1945,0.2864;(2)证据权重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表现出草原火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而可为草原火灾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北方草地干旱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新疆省的草地干旱指标研究。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0~30cm深土壤层的相对湿度与相对蒸降差这两个物理量,与牧草生长发育及产草量有密切的关系。三省、自治区分别以土壤相对湿度与相对蒸降差为指标,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进行了干旱等级划分和检验,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灾害链因体现了灾害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海洋灾害频发、损失严重的问题,以6种海洋灾害为例,开展海洋灾害链构建及应用研究。通过对6种海洋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危害后果的全面梳理,建立了海洋灾害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致灾因子和承灾体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分别构建了6种海洋灾害链,同时归纳得到海洋灾害影响特征,建立了综合海洋灾害链。最后探讨了海洋灾害链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为海洋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恩和 《防灾博览》2005,(3):8-13
内蒙古草原曾经拥有十分美好的过去,但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草原的大面积减少和日趋严重的荒漠化。对此,虽有不少草原学家、生态学家、经济学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多年研究,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跨学科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本文拟从内蒙古草原变迁的历史反思人手,揭示其荒漠化形成及加剧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并提出其治理中的一些问题,对实现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起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锡林郭勒盟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优化布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理基础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采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数法、距离制图等方法建立了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的优化布局模型,绘制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优化布局图。在此基础上对原有救援物资库进行服务区分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草原火灾救援物资库的最佳数量。研究结果表明:锡盟应新增加10个物资库,边界处设置6个物资库,总共设置26个救援物资库。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草原雪灾发生后对草原牧区社会与人们活动造成的影响,以锡林郭勒盟为研究区,以2010年为典型案例年,收集了案例年的气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选取社会与个体、社会与家庭、社会与机构、社会与秩序、社会与稳定和社会与心理为指标,利用熵组合权重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锡林郭勒盟草原社会影响评价模型,对研究区雪灾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初步定量评价及区划。结果显示:锡林郭勒地区草原雪灾社会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特征为中部偏低,两边偏高,东部地区雪灾社会影响最高;雪灾对锡林郭勒盟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降雪量与草原雪灾社会影响存在趋同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雪灾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台风多要素信息及灾情状况是海洋牧场各方急切想掌握的,而应用于海洋牧场灾害预警专报服务还未见报道,基于此开发了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小程序.结合wx.request请求获取第三方要素数据与自建云数据库访问灾情数据.搭建海洋牧场台风灾害预警预报服务的层次结构体系构架,推出海洋牧场气象要素预警预报、海洋牧场水文要素预警...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海洋灾害一直是困扰着海域及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是深受海洋灾害影响的国家之一.为此,从灾害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的风险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在过去的15年中,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已经使海洋灾害灾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中国海域海事活动不断增多、海岸带经济密度快速提高,大大增加了海域及海岸带承灾体对海洋灾害风险的暴露,又由于海岸带及近海海域污染加重,海洋生物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使中国海域面临的灾害风险趋于上升.此外,还讨论了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体系,提出从海洋灾害系统角度,加强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以促进海洋及海岸带地区由政府、企业、社区共同组成的综合减灾范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洋立管破坏失效事故资料不完备及发生概率缺乏精确值的现状,提出了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海洋立管破坏失效风险分析方法。通过对现有的海洋立管破坏失效事故原因的统计分析,建立了以"海洋立管破坏失效"为顶事件的故障树。在对故障树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引起海洋立管破坏失效的105个各阶最小割集,确定了海洋立管发生破坏失效的主要模式。采用专家判断法与模糊集理论结合的方法对故障树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估了故障树底事件的发生概率,并计算了故障树顶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模糊故障树分析得到了海洋立管系统的薄弱环节,从而可以对其采取有效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及提高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平台在海中经常受到海冰、地震等动荷载的作用,造成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以渤海JZ20-2导管架海洋平台为模型,分别在海洋平台加入支撑结构、斜撑结构以及钢管混凝土导管3种抗振措施,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海冰、地震对海洋平台的作用进行动力时程分析,通过对海洋平台位移以及加速度反应对比分析,得出在冰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导管控制海洋平台振动效果较好;在天津波作用下,斜撑结构减振效果最好,综合比较采用钢管混凝土导管是较好的抗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草原自然灾害的种类和损害程度的分析,阐述了自然灾害对奶牛业影响的全过程。定量分析说明,自然灾害通过破坏草原,从而制约了奶牛业的发展。最后,针对我国奶牛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具体的防灾措施,以减小自然灾害对奶牛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