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环境举措国际理事会(ICLEI)城市气候保护运动与地方政府一起工作,采用综合的和战略的能源管理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参加气候保护运动的43个国家的386个城市地方政府的抽样调查表明,实质性的行动已经改善了地方的能源管理并且减少了温室气体(GHG)排放.  相似文献   

2.
地方环境举措国际理事会 (ICLEI)城市气候保护运动与地方政府一起工作,采用综合的和战略的能源管理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对参加气候保护运动的 43个国家的 386个城市地方政府的抽样调查表明,实质性的行动已经改善了地方的能源管理并且减少了温室气体( GHG)排放 .  相似文献   

3.
地方环境举措国际理事会(ICLEI)城市气候保护运动与地方政府一起工作,采用综合的和 战略的能源管理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参加气候保护运动的43个国家的386个城市地方政 府的抽样调查表明,实质性的行动已经改善了地方的能源管理并且减少了温室气体(GHG) 排放.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的减排管理措施,主要从农业活动、农村生活和生物质能源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各措施的减排效果和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农业活动的水肥管理是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地域和管理流程上的差异,对措施的减排效果尚存在争议;农村生活中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采取恰当的减排措施不但可以减少GHG排放,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环境卫生条件;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很大发展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缓解能源危机,减少GHG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在农业领域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有助于国家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GHG排放,减轻环境压力,转换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已经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农田土壤是这三种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概述了农田土壤CO2、CH4和N2O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机制,系统总结了国内对这三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观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技术对策,并对目前的研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控制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土壤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各种农业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要的影响。免耕和秸秆覆盖作为两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不明确,结果存在分歧。通过对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农田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免耕减少土壤干扰,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难分解碳的形成,减少土壤CO2排放;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有利于CH4氧化,增强甲烷氧化菌活性,降低CH4排放;免耕对N2O排放的影响与气候类型和土壤性质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免耕增加通气条件差的土壤的N2O排放,对通气好的土壤影响不大。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性质结论不一致。秸秆覆盖增加土壤CO2排放,并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覆盖对CH4排放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覆盖方式和覆盖秸秆性质有密切联系;大部分研究认为秸秆覆盖增加N2O排放,但也有研究认为秸秆覆盖对N2O排放无影响或降低N2O排放量,秸秆覆盖对N2O排放机理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综述发现随着保护性农业措施的推广,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其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利用率、土壤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而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三种温室气体的综合影响研究并不多见。因此,需结合不同土地类型,开展不同气候类型下免耕和秸秆覆盖对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综合研究,预测增温潜势,为不同气候带保护性农业措施下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制定合理的耕作和秸秆覆盖措施提供理论支持。运用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明确秸秆覆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结合不同研究区?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全球环境组织正在中欧和和东欧发起“EMPRESS”(有关能源管理和执行的节约计划)计划.这项计划集中了两个既定的提高能源效率的手段──能源服务机构(ESCOs)和监测与确定指标系统(M &T)──,以便通过低成本手段以及改善管理方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执行费用将由如此节约能源后产生的效益承担.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测定,研究了巢湖流域圩区农业生态系统春季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点。结果表明,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与温度等因素正相关,与土壤水分质量分数负相关,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也有重要影响。土壤系统维持持续的CO2气体排放,土壤是CO2气体的净排放源;CH4的情况则较为复杂,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土壤可以吸收少量的CH4气体,随着温度的上升开始出现CH4的净排放。与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减量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可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折合CO2体积当量分别相当于减排12.0%、20.5%、17.6%,合理的施肥管理可以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的减排管理措施,主要从农业活动、农村生活和生物质能源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各措施的减排效果和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农业活动的水肥管理是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地域和管理流程上的差异,对措施的减排效果尚存在争议;农村生活中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采取恰当的减排措施不但可以减少GHG排放,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环境卫生条件;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很大发展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缓解能源危机,减少GHG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在农业领域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有助于国家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GHG排放,减轻环境压力,转换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环境暑焦点     
由于气候的变化,一些重要地区的世界最重要的大宗生产的粮食作物可能会减产三分之一.在最近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一轮气候变化商谈中,KlausTopfer(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强调了近来有关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的研究的重要性. 全球人口增长固然使增加产量变得空前紧迫,而国际大米研究协会(IRRI)的研究者们引用证据说明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气温升高会削弱作物开花和结籽的能力.在热带地区气温每升高1℃,大米、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就会下降10%.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IPPC)估计到2001年全球热带地区的平均气温将升高3℃.IRRI的科学家们说他们的初步概算显示到2050年热带地区的产量将减少30%.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个发达国家,按人口计算,CO_2排放量是最低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最近CO_2排放量明显增加.对此,日本政府计划严格控制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便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该计划的目标是:将2000年的CO_2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推进太阳能的利用和以氢为燃料的利用,开展固定CO_2的各种技术革新,前者可减少CO_2排放,后者可吸收大气中的CO_2;将甲烷的排放量保持在目前的排放水平,并尽可能使各种NOx以及能导致气候变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稳定;大力发展森林及城市的绿地面积,以便吸收大气中的CO_2;城市中减少各种车辆的CO_2排放量.为此,要考虑使用其他更有效的、CO_2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作出行动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其法律大中城市以上的行政区必须编制温室气体减排规划,包括排放清单、趋势预测、减排目标、措施及效果分析、方案实施与监督等。日本环境省为了帮助地方政府编制该规划,提供了城市层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指导。本文以横滨市为例,比较完整地介绍日本城市CO2排放清单编制基本方法,为我国城市碳排放清单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支持下于1988年11月成立的。第3工作组,即响应战略工作组(RSWG),设立的目的是要制订用以响应全球气候变暖所提出的挑战的战略。响应战略工作组下设的能源与产业小组(EIS)为推进用以控制,即防止或减少温室气体(GHG_s)如CO_2、CFC_s、NO_2、CH等积累的战略的制订,于1989年1~2月召开会议。本文主要根据各有关会议的讨论记录,扼要总结了能源与产业小组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农田生态系统作为CO2、CH4、N2O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在全球温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生物质炭在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碳汇和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巨大应用潜力,特别是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已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生物质炭在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等地。然而由于受空间地域、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差异,众多学者开展生物质炭作用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也未曾见有报道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综述对比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质炭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并从生物质炭的种类、施炭量、应用的土壤类型以及耕作方式和施肥条件等因素探讨了生物质炭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旨在通过改变生物质炭的种类和施炭量等条件,从而为抑制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乃至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综合各项研究发现,秸秆炭在抑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要优于其他种生物质炭;40 t·hm-2的施炭量是一个既能提高作物产量又能实现固碳减排目标的较好选择;单作物耕作方式和合理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肥料的施用选择上,施用氮磷钾有机肥比普通氮肥更能有效地减少农田温室气体的综合排放效应。然而,从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的角度深入探讨生物质炭作用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微观机理及其温室气体减排还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引起太阳辐射加强,导致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田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探讨不同氮肥类型与施氮水平对华南稻田甲烷(CH4)与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分别(以N计)为U6(90 kg·hm-2),U10(150 kg·hm-2),U12(180 kg·hm-2),SR10(150 kg·hm-2,缓释肥),CR10(150 kg·hm-2,控释肥)。各处理磷钾肥用量一致,分别为45 kg·hm-2(以P2O5计)和127.5 kg·hm-2(以K2O计)。研究结果表明:稻田CH4与N2O排放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晚稻CH4排放呈单峰型,其峰值出现在水稻移栽后16~23 d,N2O排放并未出现明显的排放峰。CH4累积排放主要发生在返青-分蘖初期和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两个时段,而N2O的累积排放主要集中在灌浆-成熟期(U6处理除外)。不同氮肥类型处理CH4季节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量表现为:处理SR10〉处理U10〉处理CR10,其中,控释肥处理甲烷排放总量较常规尿素处理减少了11.3%;而N2O季节排放总量与平均排放量表现为:处理CR10〉处理U10〉处理SR10。综上,初步认为氮肥的施用能够促进CH4与N2O的释放,缓释肥处理能有效减少稻田N2O的排放,而控释尿素处理能明显降低稻田CH4气体的排放,且稻田CH4与N2O的排放存在一定的互为消长关系,因此如何平衡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释放,使稻田增温潜势最小化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书评     
《气候与能源:控制CO_2排放的可行性》P.A.Okken,R.J.Swart和S.Zwerver编,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89).ISBN 0793 05205;267页 目前,减少CO_2排放的必要性已得到广泛承认,人们正在研究如何使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实际减少的问题。 这部有价值的报告是1989年9月为两周后要在荷兰召开的“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做准备而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的产物。它提出了一些技术上可行的减少CO_2排放量的方案,这些备选方案主要集中在节能、改变能源基础设施和燃料结构,可再生能源,通过再造林创造CO_2吸收库、从燃烧气体中脱除CO_2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土壤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土壤是温室气体(如CO2、CH4和N2O)产生的重要源,土壤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很多,土壤理化性质如温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土壤质地等因素都可以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其中,土壤温度,湿度、有机质含量是关键性因素。此外,地域气候、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覆盖变化也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呼吸底物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文章重点论述了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排放影响因素以及排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土壤微环境碳氮循环机制,土壤呼吸模型在尺度上的推延,以及注重中国陆地与近海生态系统碳固定及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和应用技术研究,特别在人工林碳固定及农业固碳减排方面加大研究力度等。  相似文献   

18.
Susann  Nordrum  Christopher  P.  Loreti  Mike  McMahon  Karin  Ritter  夏光 《产业与环境》2005,27(2):72-75
要获得有意义的温室气体清单,重要的是清单中包括的内容的方法论和定义应该是一致的.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国际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者协会(OGP)以及美国石油学会(API)已经制定了温室气体摔放计算和报告的准则.国际石油工业环境保护协会(IPIECA)报告温室气体摔放的石油工业指南的熏点是放在石油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和报告上.为了提供摔放估算一致的方法论,美国石油工业协会制定了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温室气体捧放估算方法论概要.从美国石油学会可以得到一个估算摔放的工具——SANGEA^TM能源和捧放估算系统.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农业源甲烷排放估算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领域的稻田和畜禽养殖是温室气体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估算省级农业源甲烷的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对进一步提出符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在技术经济上可行的减排措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农业活动水平数据,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估算了1991-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结果表明:(1)1991-1995、1996-2000、2001-2005、2006-2010年间福建省农业源CH4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46.50×104、44.38×104、37.87×104、33.12×104 t,呈降低趋势。其中,稻田CH4排放的贡献较大,4个时期年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1.11×104、29.49×104、22.16×104、18.80×104 t,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6.76%~66.90%;而反刍动物肠道发酵和畜禽粪便管理的CH4排放量在20年间的变化不明显,分别为6.27×104~10.31×104 t和4.95×104~7.20×104 t。(2)201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南平市和三明市,占全省农业源CH4排放总量的51%;稻田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平市、三明市和龙岩市,占全省稻田CH4排放总量的56%,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稻田CH4排放;畜禽CH4排放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龙岩市、漳州市和泉州市,占全省畜禽CH4排放总量的52%,应优先考虑削减这些地区的畜禽CH4排放。近20年福建省农业源CH4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水稻播种面积的逐年减少,未来农业源 CH4排放下降速度可能会放慢,因此控制水稻 CH4排放的重点应放在灌溉管理、施肥管理、稻谷品种选择等方面;而控制畜禽 CH4排放的关键是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推进规模养殖,使畜禽品种、饲养技术和畜禽排泄物处理设施得到改进,提升单位畜禽饲养量的畜产品产出量,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福建农业CH4排放控制政策和对策措施,降低农业源CH4排放量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工业动态     
美国公司采取志愿举措削减排放量几家美国大公司,包括通用汽车公司、孟山都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美国营业部,已经同意采取志愿行动来削减CO2排放量.CO2被认为是一种可能对全球变暖有贡献的“温室气体”.这些公司联合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成立“气候保护举措”,力求界定“安全气候,合理商务”情景.它强调面向市场的CO2排放量削减战略,但所涉及的公司中有一些仍然反对任何新的政府指令性排放量控制.这些公司不认可《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呼吁发达国家在下世纪初使其CO2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削减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