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脉冲放电法消除汞蒸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窄脉冲电方法来消除垃圾焚烧炉烟气中的汞蒸气,并进行了10m^3/h烟气的工业性实验,汞蒸气的减少率η随气体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并与气体在电场中的停留时间t、脉冲电压频率f以及电晕功率P有关系式η1-exp(-kfPt)成立,对于初始浓度为2mg/m^3的汞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可达100%的消除率。  相似文献   

2.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4,29(6):26-26
长期以来,在我国生产的干电池中,要加入一种有毒的物质——汞或汞的化合物作为缓蚀剂,以提高电池的储存寿命和防止电池漏液。我国的碱性干电池的汞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达0.025%,全国每年用于生产干电池的汞就达几十吨之多。  相似文献   

3.
使用滇黔地区钻孔应变观测台站的资料,对2012年9月7日彝良Ms5.7地震前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震前昭通、贵阳台钻孔应变出现长趋势等异常,其他台站在震前几小时到5天出现曲线异常波动、固体潮变形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天水地震台流体异常与汶川8.0级地震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水台(包括子台)2008年流体资料分析,在汶川8.0地震前天水流体资料短临异常明显,同震效应突出。模拟水氡观测震前1~3月开始出现异常,5个测点基本同步变化,其特征表现为测值迅速下降,然后出现转折,在上升过程中发生地震。数字化水温资料则出现同震效应,表现为水温测值大幅下降或上升,然后在几小时内恢复。数字化水位资料出现了震后效应,表现为测值持续下降,逐渐放缓下降速率,并保持低值未恢复到原来状态。通过总结分析天水台流体资料异常,对天水台及邻区的地震趋势判断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数字地磁资料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天津市静海数字地磁资料进行了震例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震前地磁脉动转换函数,有明显的短临异常,且有典型的异常形态,数字地磁资料预报地震确是很有前途的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地磁脉动预报地震是很有前途的地震预报新方法,它将会使以磁报震的研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庐江综合观测井在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南Ms7.6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及震时、震后效应。该井在这次地震的前兆异常的主要特点是:(1)溶解气体组分、水氡、井压等存在中期异常,异常时间都在3~4年;(2)水位和水温存在短临异常;(3)大部分测项震后效应明显;(4)水位和水温的震时和震后效应几乎同时出现,但却是逆向发展,为多年以来地下流体综合观测资料中所少见。  相似文献   

7.
汞的玻璃炭电极极谱溶出法已有一些工作发表,但汞的脉冲极谱溶出法测定尚未见到报导,我们在前人及普通极谱溶出法测定汞的工作基础上,用自装JP-MI型脉冲极谱仪,最大灵敏度为5×10~(-11)安培/格即2×10~(11)安培/毫米,对汞在旋转玻璃炭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地震异常信息是否在我国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有明显的异常体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用收集到的全国“十五”地热观测网中的190个地热前兆观测点的数据资料,对汶川8.0级地震的映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个观测点震前有前兆异常,86个观测点有同震响应及震后调整。其中有前兆异常的观测点仅占16%,震中距〈1100km出现前兆异常观测点占全部异常点(30个)的77%,占震中距〈1100km观测点(83个)的28%。由此分析了我国地热观测的现状及预测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例如观测孔勘选不理想有待筛选改进,数据资源私有应在全国及时实现资源共享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冷原子吸收法是测定水中汞的国家标准方法,通过大量实验对汞的测定进行探索,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对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特点介绍,以及地下水宏观异常、动物宏观异常、地光、地声的产生原因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各种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的产生,是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发生剧烈变化所造成的。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在地震预报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江水和沉积物中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黄浦江江水的总汞、溶解态汞和颗粒汞含量变化较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4±0.44)ng/mL、(0.27±0.42)ng/mL和(0.13±0.10)ng/mL,江水中汞以溶解态汞为主.黄浦江沉积物的总汞含量为70.52ng/g~387.30ng/g,平均汞含量为(204.03±97.41)ng/g.江水和沉积物中汞的沿江分布具有中游高,上游和下游低的特征,西渡—南浦大桥江段汞含量为整个黄浦江最高的江段,汞的分布特征与两岸工农业布局相一致.沉积物总汞与有机质显著相关,沉积物中高汞含量的地点都在高水汞点的下游,与河流的动力沉积特点一致.沉积物中汞以可交换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为主,少量为碳酸盐结合态.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汞具有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而残渣态汞与此相反.在剖面方向上,沉积物中的汞主要集中在残渣态,少量为腐殖酸结合态,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随着深度增加残渣态所占比例不规则增加.愈接近长江口,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愈容易被重新激活.  相似文献   

12.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对汞的脱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烟气中汞污染的控制是目前重要的环保课题之一,燃煤电厂利用现有的脱硝、脱硫、除尘设备去除汞,文章分析燃煤电厂烟气净化设备超低排放改造后汞的排放水平,说明现有废气处理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既能有效降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也有利于汞的去除,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后汞的排放浓度远低于现行0.03 mg/m3的限值;通过分析燃煤电厂现有烟气净化设备对汞的协同去除效果和脱除汞的原理,提出了未来燃煤烟气汞污染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沉积物汞的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晓静  王起超  邵志国 《环境科学》2007,28(5):1062-1066
将1973、1976、1983、1991年和本次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第二松花江中下游表层沉积物汞含量的时间变化规律.1976年以前汞含量处于增加趋势;1976~1982年汞含量有所下降;1982年汞污染源被切断,汞含量骤降;随后,汞污染浓度处于缓慢净化时期.将本次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分为3个粒度等级,最后以63 μm粒级的沉积物汞含量为代表分析了汞的水平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是,排污口处汞含量最高;哨口至朝阳桥断面汞含量增加;朝阳桥至五家站断面,汞含量骤降,在五家站断面汞含量达到最小值;五家站至泔水缸断面汞含量又略有增加.并给出了本次研究中各断面沉积物汞的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环境中汞污染的来源;汞及其化合物的毒性,并且着重说明甲基汞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状况;同时也介绍对环境中的无机汞和有机汞的监测分析方法,其中几种比较常用的甲基汞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全自动烷基汞分析仪测定水中的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的方法.实验中衍生化反应所用的试剂为含有2.0 mol/L醋酸缓冲液,1%(g/v)NaBEt4(四乙基硼化钠)和1%(g/v)NaBPr4(四丙基硼化钠)的2%(g/v)氢氧化钾-水溶液,经衍生化的水样直接吹扫捕集后,进入气相色谱柱中分离并高温裂解,最后进入冷原子荧光检测器(CVAFS)中检测甲基汞和乙基汞的含量.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2 ng/L和0.005 ng/L.  相似文献   

16.
构建汞物质平衡模型以识别高汞触媒及低汞触媒电石法聚氯乙烯(CCPVC)企业中汞的产生、转化和排放过程.进一步针对典型企业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比较通过低汞触媒替代来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要求的各种方案.结果表明,案例企业将在履约的情况下,使废气和废水汞排放量分别减少25%和85.7%~98.9%,净效益增加50.7%~55.4%.案例企业最有利的选择将是在厂内回收废触媒并改进汞减排设施,但含汞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不可忽视.原因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侧重于CCPVC行业的汞输入而非汞排放.此外,目前的汞环境税率低于最优税率,无法为CCPVC企业提供足够的激励以控制汞排放.因此,为了提高《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政策效力,有必要推动我国CCPVC行业汞物质平衡的构建,加强对含汞固体废物堆存的监管力度,提高汞排放的环境税率,并将所含的环境风险物质量作为固体废物的计税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中汞的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MA 254-Automatic solid/liquid Hg Analyzer对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不同年份封场单元上覆土壤中的汞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垃圾填埋场的汞主要以气态形式进行扩散释放。上覆土壤中的汞含量与土壤自身的特性有关,上覆土壤中总有机碳、土壤总汞、易挥发汞和结合态汞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影响并控制着汞的释放,同时垃圾封场时间对垃圾填埋场中汞的释放有明显影响。不同成熟度垃圾的上覆土壤中汞都具有次表面样品总汞含量高于表面样品的特点,但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8.
Mercury (Hg) is a toxic element that is emitted to the atmosphere by both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processes. Volcanic emissions are considered a natural source of mercury in the environment. In some cases, tree ring records taken close to volcano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volcanic activity over time are contradictory. In 1949, the Hoyo Negro volcano (La Palma-Canary Islands) produced significant pyroclastic flows that damaged the nearby stand of Pinus canariensis. Recently, 60 years after the eruption, we assessed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the stem of a pine which survived volcano formation, located at a distance of 50 m from the crater. We show that Hg content in a wound caused by pyroclastic impacts (22.3 μg kg?1) is an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e Hg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in the xylem before and after the eruption (2.3 μg kg?1). Thus, mercury emissions originating from the eruption remained only as a mark—in pyroclastic wounds—and can be considered a sporadic and very high mercury input that did not affect the overall Hg input in the xylem. In addition, mercury contents recorded in the phloem (9.5 μg kg?1) and bark (6.0 μg kg?1) suggest that mercury shifts towards non-living tissues of the pine, an aspect that can be related to detoxification in volcanism-adapted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汞在喜鹊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汞在喜鹊体内8种组织和器官中详细的分布规律,对采自太原南郊区7只喜鹊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汞在喜鹊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股肌>肝>肺>心>胸肌>胸骨>股骨。经方差分析,组织间及个体间汞的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汞在喜鹊体内的分布为不均匀分布。肝和心中汞,肺和肾中汞等均具有明昱的正相关。同时,对喜鹊组织和器官中汞含量进行了生态和生理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大地震在主破裂前往往行成地壳变形,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反映到地倾斜观测日均值曲线上,表现为固体潮形变趋势异常,这些异常能否指示远距离的地震,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远场前兆往往出现在对应力、应变变化反应灵敏的特殊构造部位.佳木斯台可能处于这种特殊的构造部位,对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短期前兆异常"场兆"的趋势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