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具有十分广阔的国内外旅游市场。北京市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且较发达,旅游经济对城市发展拉动作用明显。力图求证北京市旅游经济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是否明显,具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探索性地构建旅游经济区域差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方法对北京市16个区县的旅游经济进行差异进行科学测度,发现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经济差异明显,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评价,提出促进北京市各区县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3.
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最新资料分析了青海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优劣因素和当前旅游经济的特征,探讨了建设黄河河谷度假旅游区以及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途径,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等保持旅游业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应以系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赋存理论、梯度推移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它是实现区域旅游规模经济的必要条件,解决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发挥地区旅游资源比较优势的有效手段,满足旅游者求异心理、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方法。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建设的重要举措与旅游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区域旅游发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在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各地区旅游产业迅速发展、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作为广东旅游资源最富集地区之一的韶关市的区域旅游开发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对该区旅游开发的战略背景、战略思想、战略定位、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利旅游是水利经济的新兴增长点,吸引力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研究。借鉴引力理论,构建了由25个指标组成的水利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PCA—Borda主客观组合评价法,对我国水利旅游吸引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水利旅游吸引力地区不平衡,江苏、广东、山东、湖北、河南、浙江、湖南、北京和江西等省水利旅游吸引力较强,西部省份和处于我国版图中轴线附近的省份水利旅游吸引力较弱。 相似文献
8.
9.
交通是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桥梁,交通网络演化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旅游发展较不均衡地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分析了2007—2019年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的演变特征及二者关联耦合,揭示了区域旅游一体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交通可达性水平以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减,并由“京津”核心演变成以“京津廊保”为核心。②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呈网络化趋势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近邻规律;联系总量空间差异显著,但差异不断缩小。③交通网络对区域旅游经济联系及区域旅游一体化空间格局演变有较大影响,二者关联耦合作用逐渐增大;区域旅游一体化历经了核心集聚模式、核心边缘拓展模式和多中心辐射发展模式。④区域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一般,交通可达性对旅游发展作用未完全释放。提升中心城市两翼次区域的交通建设,加强政府主导与合作创新,增强中心城市的引导辐射和建立多元化旅游协作方式,将有利于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向动态均衡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10.
11.
汉江襄阳段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汉江襄阳段生态旅游开发为例,运用SWOT分析,在对该区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概述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把开发格局确定为“一心、二带、西区、六点”.提出开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在该流域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保护生态环境、挖掘汉水文化、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旅游资源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精品、区域联动、科学管理,才能将本流域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襄阳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并借鉴国内有关开发(园)区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择经济总量、经济效率、基础设施和产业质量4方面共计12个指标评估开发区的发展状况,并在评估的基础上把安徽沿江15个开发区划分为重点拓展型开发区、优化提升类开发区、积极培育类开发区,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开发区分别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为残障人士无障碍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旅游业人性化的标志、和谐社会的美好乐章.目前,对无障碍旅游环境的实证研究很少.通过田野调查和网络平台相结合,对残障游客群体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无障碍的硬件设施设备和旅游软环境因素与残障游客无障碍旅游环境感知的相关程度较高,而残障游客的心理因素影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5.
皖江地区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所在。加快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是安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采用产业经济学分析工具——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皖江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得出的研究结果将为皖江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一轮皖江地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安徽省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部崛起"战略和安徽省"沿江开发"战略的指引下,安徽沿江地区得以快速发展。合理划定区域生态功能区,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GIS技术为支撑,从自然生态约束分区评价着手,以安徽沿江41个县市为基本单元,选择山地、水网、湿地、水环境容量等指标进行生态功能差异评价,经聚类归并以及兼顾功能区的完整连片,将安徽沿江地区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功能区1、4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安徽沿江地区生态功能分区对科学有效地管理安徽沿江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策略,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安徽沿江地区提供了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对当地发展旅游业的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运用社会交互理论和道科西旅游发展阶段理论,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从四个维度研究了禾木景区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大都持乐观的支持态度,旅游发展使居民的生计方式、收入水平明显改善;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较大,对生态环境和环保意识的影响较小;对居民的传统文化影响较弱,居民与游客的双向交流很少,旅游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当地居民的旅游感知目前还停留在经济层面,缺少对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感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