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斑马鱼和凡纳对虾诊断污染场地污水的生物毒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对某废弃有机污染场地中有毒有机废弃物堆积产生的污水(1号塘污水)和场地及周边地表径流积水(2号塘污水)的生物毒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号塘污水对斑马鱼和凡纳对虾96 hLC50分别为46.2%和59.6%, 2号塘污水的毒性试验中两种试验生物的死亡率皆为0.化学检测表明,1号塘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苯酚类和酞酸脂类物质,而2号塘污水中均未检出有机污染物.化学检测结果与毒性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地球物理在污染场地调查中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国内外对不同污染场地调查环境地球物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成果,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污染场地调查污染深度浅、污染浓度低的特点,提出了建立重金属污染在浅层迁移的数学物理模型和提高设备检测精度的必要性.对环境地球物理方法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Surfer软件和AutoCAD在污染场地调查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中需要描述污染物分布和确定土壤修复区域和范围,目前对此无统一的技术要求,不同案例使用的技术方法不同。今提出将 Surfer软件和 AutoCAD结合使用生成等值线图件,以及据此确定污染土壤修复范围的方法,并基于某搬迁化工厂初步土壤调查及风险评估的案例介绍了操作步骤。旨在介绍2个专业软件联用的新功能的开发和使用技巧,为编制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提供一种便捷、易操作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VOCs快速检测在某化工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某化工企业搬迁遗留污染场地为例,采用VOCs快速检测法辅助现场钻孔取样,以初步判断土壤污染深度,同时将现场样品送实验室检测。试验表明,VOCs快速检测法与实验室检测法结果基本一致。将452个样品测定结果做比对,结果表明实验室检测数据VOCs加和值与快速检测法现场检测数据存在显著相关,R2为0.803 7。污染物主要集中于场地5 m~9 m的粉土层中。其中,13种VOCs检出,4种VOCs超过《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2011)商业用地筛选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管理和风险评估污染场地,结合调查和评价应用中的管理工作流程,对污染场地数据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数据标准的制定、数据库总体结构设计和数据表设计等;同时具体介绍了调查与评估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为系统的构建进一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膜界面探测器在工业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苓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27(1):27-31
膜界面探测器是一项采用直接推进技术,可实时提供场地地下挥发性有机物近乎连续分布信息的直接感测工具。以某历史上从事有机氯农药生产的废弃工业场地为例,运用该技术,配置土壤电导率传感器、电子捕获检测器以及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该场地中潜在污染区域进行快速筛选调查,初步确定了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热点区域及其三维分布和地层信息,为后续进一步调查方案优化、场地概念模型建立及后续修复方案设计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8.
以天津某污染场地为对象,开展了污染识别、初步采样及补充分层监测,依次构建了初步场地概念模型、污染表征概念模型、地下水流-溶质运移数值模型,更新优化的场地概念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污染空间分布与地层结构,明确污染成因。结果表明,该场地以氯代烃类污染为主,污染物以独立污染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且多积聚在浅层潜水层,粉质黏土层有效阻滞了其垂向迁移。数值模型污染预测结果表明,污染区域范围内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对流弥散作用对其影响较小。基于精准调查建立的场地概念模型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为掌握场地实际污染状况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论述污染场地调查之前开展场地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性。通过案例说明,水文地质调查能够查明场地内各土层的渗透性,判断相对隔水层和透水层的分布特征,这些信息为建立场地水文地质模型、设计污染土壤取样范围和深度、确定地下水监测井设置深度和滤网位置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节约调查经费,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主动生物监测技术在水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生物监测技术综合分析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污染诱导的生物学效应,用于评估和预测水环境中化学品的生态风险,对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主动生物监测的概念、操作流程,以及相对传统的被动生物监测所具有的优势,综述了主动生物监测技术在海洋和淡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常用的指示生物,以及能对不同污染物作出响应的各种生物标志物,讨论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工作实践,分析了我国场地调查土壤中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包括缺少一些行业特征污染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和现场快速检测技术标准,以及部分方法的可比性和适用性较差等,提出了结合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土壤基质的特点及风险评估与治理修复的需求,加快制定缺失的行业特征污染物和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标准...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当前静力触探的现状与发展。介绍了国际最新研制的RCPTU(电阻率孔压静力触探)探头和多功能静力触探技术在污染场地评价、地下水污染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位高度评估等环境领域的应用及工程实例。指出了多功能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上海典型化工企业场地(A)和金属制品企业场地(B),运用低成本的频率域电磁感应技术(FDEMI)进行全覆盖扫描探测,依据地层视电导率(ECa)空间分布特征,快速定位土壤/地下水疑似污染区,并合理布置钻孔取样点位。取样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地下水实际污染空间分布与地层ECa值平面分布高度一致。综合FDEMI全覆盖扫描和钻孔取样分析结果,采取\"点面结合\"方式对全场进行风险分级分区,确定了场地A的西北部及中部存在TPH、氯代芳烃、苯系物和重金属Mn的复合污染区,占全场总面积的28%;场地B的中部为重金属(Cr、Cu、Ni和Zn)重度污染区,占全场总面积的23%。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线性电导特性、污染物质极性、有机物自然降解过程中的离子释放现象等可能是引起地层ECa值空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云南会泽县者海镇矿区重金属污染场地,按不同暴露途径计算土壤中Pb、As、Cd、Zn、Cu、Cr、Hg等金属污染物的风险,并通过风险评价,分析场地内的健康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暴露途径中Zn、Cu、Pb对人体健康的平均风险较小。在居住用地情景下,土壤中Cd的综合致癌风险为2. 6×10-5,As的综合致癌风险为3. 3×10-4,场地内As和Cd的污染对敏感受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现状与技术研发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现状和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需求,指出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技术研发趋势.当前,我国污染场地含水层监测主要以地下水监测为主,且监测仪器设备简陋陈旧、技术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数量日益增长的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需求,急需发展一批新型、高效、经济、实用的监测技术和监测... 相似文献
16.
面向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功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环境功能材料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材料按功效分为固化/稳定化材料、氧化还原剂类材料以及催化剂类材料,重点对固化/稳定化材料进行了介绍。根据环境材料科学的发展前沿提出了污染场地环境修复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功能材料开发与应用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