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徐晓楠  施照成 《火灾科学》2014,23(2):102-108
利用锥形量热仪实验测定了纸面石膏板暴露在不同辐射热通量、不同暴露时间下的烧损程度,基于火灾烈度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石膏板受热痕迹的半经验模型。通过修改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的源代码,将模型嵌入到软件中,与自身功能相结合,实现重现石膏板受热痕迹的功能。同时进行了石膏板受热痕迹的实体实验,研究了不同油盘面积、受热时间和相对位置对石膏板受热痕迹形成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利用增加了新功能的FDS软件对实体实验进行了数值重构,对比实验和模拟的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可用于石膏板受热痕迹的重现。该技术完善了火灾的数值重构技术,作为火灾调查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于完善事故调查的证据链,辅助火灾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拟火灾现场喷水灭火的情况条件,将高温下的混凝土喷水冷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混凝土的显微结构。研究发现,当受热温度低于300℃时,喷水冷却混凝土的显微结构与空气中自然冷却试样没有明显的差别。当受热温度达到300℃以后,冷却过程中的水会在混凝土中产生新的水化物,显微结构中发现有新的晶体。受热温度越高,新的水化物晶体就越多,同时混凝土的显微结构破坏越严重。这些特征可以用来鉴定火场中遏水冷却混凝土的受热温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下混凝土受热痕迹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经历不同温度的混凝土试块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混凝土的显微结构在受热后会产生一些变化,在不同温度下C—S—H凝胶结构、Ca(OH)2晶体以及骨料与胶体之间的界面等显微结构各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来鉴定混凝土的受热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火场中岩棉彩钢板的火灾痕迹特征,以马弗炉和油盘火2种热源模拟火灾现场。首先,模拟理想条件下的火场辐射状况,改变马弗炉的热辐射温度,研究辐射温度对岩棉彩钢板火灾痕迹特征的影响特征;然后,以油盘火作为稳定热源,通过控制彩钢板与油盘的距离来改变彩钢板受热条件;最后,观察岩棉彩钢板受火后芯材和金属片的痕迹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芯材外形蓬松度逐渐增大,到600℃时,芯材整体收缩变形,1 000℃时,芯材严重受损开裂;金属板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受损,外漆脱落,并出现凹坑、破裂等受损痕迹;研究结果为彩钢板建筑火灾调查中确定火势蔓延方向、起火部位和起火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火灾特性,用锥形量热仪等仪器,对单向碳纤维预浸料、双向碳纤维布和碳纤维夹层板等3种典型材料进行试验,测定其燃烧速度、极限氧浓度、热释放速率(HRR)、失重率等性能参数,分析其热稳定性和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点燃位置对材料的火焰传播速度影响较大,底部点燃时燃烧速度较快;泡沫芯材受热易形成炭层,炭层能降低火焰传播速度、增大极限氧浓度;泡沫芯材在较低温度下就会受热分解,其点燃时间、达到HRR峰值时间、热解和放热时间均提前;当采用相同环氧体系时,织造方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燃烧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酯涂层镀锌钢板高温受热后的痕迹特征变化,选择热塑性丙烯酸涂覆的镀锌钢板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涂层进行热重分析的基础上,讨论钢板在不同受热温度及时间作用下的痕迹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升高至360℃时,热塑性丙烯酸涂层发生明显的热解炭化,带涂层钢板的质量降低;在410~590℃温度范围内,涂层开裂、脱落,聚酯涂层钢板整体质量进一步降低;受热温度继续升高至600℃,镀锌层露出并发生氧化破坏后,钢板基体露出并发生氧化,钢板质量回升,局部区域不同程度的氧化过程导致整块钢板呈现出多层次且不均匀的受热痕迹;受热时间对痕迹的影响在高温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受热温度下炭化红松表面微观形貌和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赵敏  张世星  白俊 《火灾科学》2008,17(3):150-154
红松的微观形貌及其成分含量与受热温度关系密切.对模拟火灾不同受热温度条件下的炭化红松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受热后,炭化红松管胞切面逐渐变得光滑;管胞胞腔逐渐增大;管胞纤维间距逐渐加大;胞壁逐渐变薄,在高温作用下变形明显;管胞纤维结构仍然存在,但在高温时会出现明显断裂和破碎.随着受热温度升高,炭化红松表面的含碳量变大,含氧量减小,含钾量和含钙量变大.对炭化红松的微观形貌以及成分随受热温度的变化的研究,可以帮助火灾调查人员判断火灾蔓延路线,认定起火点,查明火灾原因.  相似文献   

8.
火灾引发超高层建筑非连续倒塌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变形特征及失稳后的非连续坍塌过程,掌握引起变形和坍塌的原因,将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作为模拟平台,设置核心筒-框架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区域,并模拟坍塌过程。在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火灾区域中构件属性设置方法及模拟步骤。分析得到造成建筑结构摆动的3种原因,一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上部结构对火区的压力不同,二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结构受到的约束不同,三是受热膨胀性使构件产生不同程度变形。结果表明:燃烧温度为500℃,3 h后建筑发生摆动,表现出对火区位置和燃烧时间敏感的特征。1 000℃下1 h内,建筑物首先发生破坏的是梁构件,然后是承重柱。即建筑一旦进入结构破坏阶段,坍塌将是迅速且不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受热自燃     
可燃物质达到燃点,不用明火去点是不会着火的。如继续加热可燃物质到一定温度,就是不用明火去点,也能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 发生受热的过程是:当可燃物质受热对,便开始了缓慢的氧化,由于氧化速度小,发出的热量不多,而且随即消散,这时并不发生自燃。如果在外界热的作用下,使该物质达到较高的温度,氧化速度加快,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量也增加,当达到该物质氧化发出的热量超过损失热量时,温度又有增高,从而获得了剧烈氧化条件,直到自燃起火。 受热自燃点:就是使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温度。可燃液体受热自燃点,如;甲醇500℃、车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温度载荷作用下煤层露头火区上覆岩层受热破坏特性,揭示上覆岩层的强度和变形特征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采用MTS8 15.02电液伺服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NM-4A型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对岩样进行了25~600℃加温加载试验。试验得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岩样受热破坏特征和纵波波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岩样纵波波速逐渐减小,600℃时砂岩X、Y、Z 3个方向的纵波波速下降了48.54%。高温对岩样的强度有一定的弱化作用,其峰值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600℃时岩样强度降幅达47.1%。岩样的峰值应变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400℃时峰值应变增大了55.6%,600℃时峰值应变增大了60.9%。随温度升高,砂岩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均减小,400℃时弹性模量降幅达13.5%,600℃时弹性模量降幅达59.6%。这表明在大面积高温火区的作用下,煤层露头火区上覆岩层产生大量漏风裂隙,热风压增大,致使高温煤体上部空气通过裂隙发生自然对流,从而维持煤体附近一定浓度的氧气。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挤塑型聚苯乙烯(XPS)保温材料两种不同着火方式下的着火温度。采用南京江宁仪器分析厂生产的DW-0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对XPS的着火温度进行了测定。利用辐射引燃仪得到了2.2 cm厚挤塑型保温板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着火温度。结果表明:DW-0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测得的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的点燃温度约为355℃;热辐射引燃仪测得的2.2 cm厚保温板在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着火温度是365-370℃,且引燃时间随着辐射引燃仪加热功率的增大而逐渐缩短;明火火源比热流辐射容易引燃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研究结论对FDS模拟挤塑型聚苯乙烯燃烧特性时,材料热解参数的设定有指引作用,对实际工程中遴选合适的外墙保温材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露点温度的确定方法,论述了防止除尘系统结露的技术措施,即把烟气的温度控制在高于露点温度,常用的方法有保温法,直接加热法,间接加热法,首先应采取保温法,如果仅靠保温不能使烟气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则还需要采取直接加热法或间接加热法。  相似文献   

13.
刘红雅  屈立军 《火灾科学》2007,16(4):185-189
国内外铜结构抗火规范在钢构件的温升计算中,都忽略了构件与之相接触的混凝土板之间的热传递,虽然这样计算较为简单,但可能过高地估计了钢构件的温度.本文以三面受火工字型铜构件为研究对象,考虑构件实际换热条件的影响,建立了钢构件的热平衡方程,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钢构件的温度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本文计算温度与试验实测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项凯  潘雁翀  王国辉 《火灾科学》2017,26(3):183-190
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在升温、降温加热曲线作用下的截面温度场分布。完成了1根边长700mm方形钢筋混凝土柱的四面受火温度场试验,加热曲线升温段为ISO-834标准升温曲线,降温段为随炉冷却降温曲线。试验过程中测得了柱截面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方形柱截面内不同位置的升温速率、降温速率受其距受火面距离影响较大;截面内距离受火面越远的位置,升温滞后现象越明显;在ISO-834标准升温和随炉降温加热曲线作用下,当方形柱的截面边长大于等于700mm时,柱截面内的温度分布可反映大截面尺寸钢筋混凝土柱在火灾升、降温阶段的温度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室内装修所产生的甲醛污染危害,对不同甲醛清除剂去除甲醛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用量内,甲醛清除剂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活性炭,且持久性较好;最佳量的甲醛清除剂处理不同板材所含同一甲醛浓度时,中密度板的去除效果要高于木板、细木工板和装饰单面贴面胶合板;环境温度升高时,最佳量的甲醛清除剂去除甲醛的效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的耐火性能,在1:5缩尺寸模型内进行了4次单孔接头整体在不同特性防火板保护下的火灾试验.试验主要量测了火灾全过程中防火板背火面、混凝土、钢筋、防火隔断、止水带等位置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200℃火灾持续2 h,接头在25 mm~30 mm厚单层防火板保护下,混凝土外表面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热源及空隙率在松散煤体内自卷吸供氧过程中对上部松散煤体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测试了热源温度分别为30℃、60℃、90℃、120℃、150℃、200℃时,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10 mm、10~15 mm的松散煤体的内部温度,计算了不同热源强度下松散煤体内部的浮升力。结果表明:1)当热源温度及煤体空隙率一定时,各测点温度分布基本呈线性变化规律,但是随着热源温度不断升高,线性变化规律减弱;2)空隙率一定时,随热源温度升高,松散煤体内各测点温度增大,各测点的温度梯度也增大;3)当热源温度值一定时,随煤体空隙率的增大,同一测点的温度值整体增大;4)随热源温度升高,煤体内各相邻测点区间浮升力大致呈指数规律变化;浮升力随热源升高而增大,不同测点区间的浮升力影响因素不同;当热源温度一定时,距离热源区间越远,煤体浮升力越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电加热原理,研制了一种加热服装,由背心、电池和加热载体三部分组成,可遥控操作不同的发热功率,全功率发热时间大于3h,衣内表面温度不低于50℃。  相似文献   

19.
聚苯乙烯泡沫板在建筑节能中具有重要应用,其阻燃防火性能影响建筑火灾安全。应用UL-94垂直燃烧性能测试方法研究无机包覆聚苯乙烯泡沫板在垂直状态下的燃烧情况,结果表明包覆后的聚苯乙烯试样的等级可达到V-1以上;应用烟密度仪和气体分析仪研究无机包覆聚苯乙烯泡沫板燃烧烟气产生规律,结果表明MgSO_4/MgO、α-石膏、无机黏结剂、无机粘结剂/膨润土均对聚苯乙烯泡沫起到阻燃效果,并对烟气产生抑制作用,抑烟能力由大到小为MgSO_4/MgO,α-石膏、无机黏结剂/膨润土、无机黏结剂。同时能不同程度地影响聚苯乙烯泡沫燃烧时产生CO_2、CO有毒有害气体的体积分数,其中CO_2的最大体积分数分别为2.09%、1.79%、1.52%、1.62%;CO的最大体积分数分别为434×10~(-6)、340×10~(-6)、358×10~(-6)、369×10~(-6),从数据分析可知,4种无机包覆聚苯板中,无机黏结剂在4种包覆剂中对CO_2生成的影响效果更佳,α-石膏在4种包覆剂中对CO生成的影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