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民国初年我国救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包括地方和中央的两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的赈济款项,特别是后者,活动十分活跃,社会影响巨大,在民初救灾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用。此外,外国政府、华侨等也参与了救灾活动,提供了资金,遇有灾歉积极援助。资金的分配一般是分批次进行,数额是以各地灾情的轻重程度来权衡分配,分配方案一般由各地区省府主管官员根据资金总数制定。民初我国救灾的资金筹措方式多样化,以及分配的批次手法,对今天我国救灾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乾隆三年的宁夏地震给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创,但由于各级政府积极应对,救灾组织有序,比较成功地解决了灾后各种社会问题。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相关档案,并结合地方志、地方地震史料汇编等资料,对乾隆三年宁夏地震中的政府救灾背景和救灾举措进行全面的分析。宁夏因地处偏远,经济实力和士绅力量不如江南发达,所以民间救灾力量实为有限,此次救灾工作的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宁夏作为清廷军事重镇的重要战略地位,从而引起了皇帝的高度重视。在皇帝、督抚大员的统筹调度以及基层官员的恪尽职守下,宁夏地区灾后的救济和重建工作才得以成功展开,民众得到妥善的救助和安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灾后的经济恢复奠定了基础。对此次地震中的政府救灾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够为当前政府抗震救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震级最强、破坏性和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面对如此巨灾大难,中国在救灾观念、政策、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汶川抗震救灾呈现出新特点:在救灾理念上突出以人为本;救灾信息公开透明;救灾方针强调开放性;救灾呈现国际性;救灾捐赠广泛性和多样性;注重心理救助;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汶川抗震救灾所形成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救灾机制对于中国救灾机制的创新和公民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民国初年我国的政府救灾行政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国家行政要务的救灾,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救灾机关是内务部,内务部的权力职掌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虽然其名义上作为中央一级专门救灾机构,但由于机构初设.经验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无论是部务还是权限与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农商部等都颇有纠缠.至于地方政府救灾机构,作为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的一部分,虽属专管,但有兼管之嫌.一些专门的赈济机构,只不过有时囡灾于公署内暂设,事毕即行撤消.当时除了政府救灾机构外,还存在着具有亚政府色彩社会救灾力量.内务部与地方救灾系统之隶属关系相对自由,并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格局.总体而论,民国初年的救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比清末进一步完善,其业务范围也逐渐趋于稳定,但由于中央政权极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致使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撤设变化较多,从而引起救灾机构的相形混乱.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年我国救灾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救灾主体多元化,这可从阶层、国籍、职业、身份等方面看出,总体上又可划分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两个方面。至于救灾效能,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救济力量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二是短效机制占主导,这可从救灾因素之临设性、救灾甚于防灾两点看出。三是社会过渡性彰显,无论是思想,还是机构、制度,都呈现出明显的新旧交错性,即社会过渡性。  相似文献   

6.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民初北洋政府漠视救灾,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例举了当时内务部等政府部门在救灾方面的措施,其大致可分为消极式的治标举措和积极式的治本举措。其中治标举措包括赈济、调粟、养恤、除害、资遣、蠲缓、放贷类灾后补救办法,积极式的治本举措包括重农、仓储、水利和林垦等。各重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的同时并举,显现了民初北洋政府对救灾的重视,学界那种认为政府漠视救灾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我国救灾物资储备和调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救灾工作的进度与成效,因而重视救灾物资储备问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救灾物资储备方式大体上分为政府储备、协议企业实物储备、协议企业生产能力储备等,不同储备方式有不同特点,发挥着不同作用。政府是我国救灾工作有效开展与顺利推进的主力军,企业在物资储备方面亦具备独特优势。政府与企业在救灾物资储备问题上的良好合作,有助于完善我国救灾储备体系。明确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的性质,规范救灾物资储备协议的具体内容,能够有效发挥救灾物资储备公私合作的应有功效。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我国救灾的成效方面存在着相当的不足,并直接引起连带性恶性效果。影响民国初年救灾成效不佳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点,即:施政重点倾斜、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救灾功能减弱等。  相似文献   

9.
清代建都北京,在这里实行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救灾组织系统也与各地不同。清代北京地区政府救灾组织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旗、汉分城办理。清初实行的旗、汉分城居住政策,导致北京城市居址环境的变迁。内城八旗救灾事务由八旗都统负责,外五城救灾事务由五城察院负责。这一特点既与清代逐渐演变形成的特殊官制有关,又与中央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安徽省便着手大规模治理河川、兴修水利,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在洪水来临时,全力抗洪抢险,转移安置群众,并采取以群众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的救灾方针,寓救济于生产,恢复群众自救能力.防灾是救灾的前提,救灾是防灾的延续,二者互为表里,安徽省政府不拘泥于临时救济和灾后补救,主张防救协同、标本兼治,继而...  相似文献   

11.
辽河流域浑河、太子河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浑河和太子河的鱼类栖息地环境需求,构建了由流速、水深、水面宽率、湿周率和过水面积率5个河道参数组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分别选择浑河的沈阳、邢家窝棚和太子河的辽阳、本溪和唐马寨5个河段,通过分析河道形态特征以及水位与流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河道流量与每个栖息地指标间的经验关系公式,并确定指示鱼类在不同生活期的最小栖息地适宜标准,计算出为满足不同栖息地标准所需要维持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并采用最大值原则确定出各河段为满足鱼类生存的河道最小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浑河的最小生态流量4月~11月介于9.59~12.78 m3·s-1,分别占年平均天然径流量的17.13%~23.72%,12月~3月为5.70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10.59%;太子河的4月~11月介于9.83~19.83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23.33%~37.01%,12~3月为3.84~6.47 m3·s-1,占天然径流量的8.83%~9.82%.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3-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秩相关系数法对郁江、黔江和浔江广西桂平段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江和浔江水质呈明显好转趋势;郁江水质呈好转趋势,但不明显。提出了继续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分析水体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论文以引江济淮工程涡河段为例,首次提出MIKE 11模型结合稀释流量比m值法计算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1)基于MIKE 11模型的m值法计算环境容量来分析河流水体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是可行的,它综合了环境管理中的总量控制和质量控制思想。2)通过对参数的合理取值,可建立客观反映模拟河段水动力、水质时空演变规律的模型;MIKE 11模型综合考虑河床糙度、纵向扩散系数、综合衰减系数、地表储水层最大含水量、土壤或根区储水层最大含水量等因素,水深的绝对误差(Re)、确定性系数(R2)和Nash-Suttcliffe系数Ens分别为3.30%、0.990和0.984;流量的Re、R2和Ens分别为9.8%、0.969和0.997;义门大桥断面COD模拟误差为13.7%,氨氮模拟误差为14.7%。3)基于MIKE 11模型的m值法计算谯城区COD的月均环境容量为-220.48 g/s、氨氮的月均环境容量为-10.97 g/s;涡阳县COD的月均环境容量为-17.05 g/s、氨氮的月均环境容量为2.56 g/s;蒙城县COD的月均环境容量为30.58 g/s、氨氮的月均环境容量为4.47 g/s;怀远县COD的月均环境容量为176.59 g/s、氨氮的月均环境容量为10.67 g/s;与传统的一维模型计算值相比,计算精度更高。结论认为,此方法可为MIKE 11模型的应用拓宽新思路,为引江济淮工程中河流水体的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提供依据,为污染物在横断面均匀混合的非感潮河流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和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潘晓雪  马迎群  秦延文  邹华 《环境科学》2015,36(8):2800-2808
为了解"引江济太"调水过程中长江、望虞河对贡湖营养盐输入特征,于2013年8月和2013年12月引水期间对20个采样点各形态N、P质量浓度的沿程和时间变化以及百分含量占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不同的引水期,长江-望虞河-贡湖段水体各形态N、P沿程和时间变化均表现不一:长江引水经望虞河入贡湖后,水体NO-2-N、NO-3-N、NH+4-N和TN质量浓度均较长江和望虞河段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贡湖段DO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长江和望虞河段,但长江-望虞河段水体各形态N中NO-3-N质量浓度最高.长江和望虞河TP质量浓度总体表现平稳,而各形态P质量浓度在两个引水时期内有所变化.从时间变化来看,2013年8月水体的DON和TP质量浓度总体上高于12月;而NO-3-N和DOP质量浓度总体上低于12月.总体来说,两个引水时期内,NO-3-N和TPP是望虞河经长江引水的主要N、P形态;而贡湖经望虞河水体输入的N、P主要形态分别为NO-3-N、PO3-4-P和TPP.  相似文献   

15.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wenty-one sites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and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determined for sixteen priorit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by isotope dilution GC-MS method. The total PAH contents varied from 10.8 to 252 ng/g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sediment, and from 84.6 to 620 ng/g in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 The mean total PAH content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was approximately twofold higher than that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 erence may be the rapi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high population along Yangtze River and high silt content of Yellow River Estuary. The evaluation of PAH sources suggested that PAHs in two estuaries sediments estuaries were derived primarily from combustion sources, but minor amounts of PAHs were derived from petroleum source in Yellow River Estuary. PAHs may be primary introduced to Yellow River Estuary via dry/wet deposition, wastewater e uents, and accidental oil spills, and Yangtze River Estuary is more prone to be a ected by wastewater discharge.  相似文献   

16.
用鱼类回避试验和微生物毒性检测等两种生物检测技术来判断黄浦江某支流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该支流河水能引起鱼类强烈回避,毒性显著,河水污染以有机物为主,河水中的1.2 ̄1.4μm悬浮颗粒物上吸附有大量的微生物抑制物,在碱性条件下,这些物质有释放趋势并产生生物毒性,可抑制微生物群落的功能,而酸性提取物不显微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槽高、滩低、堤根洼”的特点,结合国务院发布的《黄河流域防洪规划》,分析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黄河下游河道进行改造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工程实施对黄河下游河道水文情势、水生生态、淤填区陆生生态、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退水等环境影响研究。针对工程实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水环境、生态修复、防护和保护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Mike11 HD和AD模块建立双台子河口区感潮河段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对水动力、水质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所建模型,以夏灌期为例分析了在两种水文条件下橡胶坝对支流绕阳河纳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种水文情景下,建橡胶坝后纳潮量分别增加18.3%和16.9%,最大流量分别增加了32.7%和31.2%。盐度分析表明修建橡胶坝对绕阳河纳潮盐度变化影响不大,可满足苇田灌溉对盐度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盘锦双台子河口苇田科学灌溉、促进增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梯级水库建设对沉积物氮形态分布的影响,通过分级浸取方法得到沉积物的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提取态氮(WAEF-N)、强碱提取态氮(SAEF-N)以及强氧化剂提取态氮(SOEF-N),对比研究了有梯级水库建设的澜沧江和干流无水电站建设的怒江沉积物中氮形态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可转化态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条流域沉积物赋存环境存在差异,进而使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呈现明显的差异,最终导致沉积物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空间分布也不同,澜沧江沉积物可转化态氮的含量高于怒江,且澜沧江的空间变化也大于怒江,怒江IEF-N、WAEF-N、SAEF-N与SOEF-N含量范围分别为1.56~2.55,16.91~46.42,1.83~10.66,486.61~719.27mg/kg,澜沧江IEF-N、WAEF-N、SAEF-N与SOEF-N含量范围分别为1.55~14.35,20.77~83.08,1.36~92.15,562.61~1404.82mg/kg.两条河流的可转化态氮含量大小排列顺序一致,均为SOEF-N > WAEF-N > SAEF-N > IEF-N,怒江与澜沧江上游自然河段可转化态氮含量及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在澜沧江的梯级水库段上,4种可转化态氮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水库的建设导致了沉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总有机碳、粒度、氧化还原电位对可转化态氮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以永定河流域(北京段)和温榆河流域为对象,通过历史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流域内地下水环境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8年间永定河流域(北京段)和温榆河流域均存在地下水埋深加深、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开采量略增、地下水水质恶化的趋势.1940—2008年间两流域的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