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弘扬绿色文化 营建生态文明——关于绿色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文化作为文化的高级表现形态,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促进作用显著。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方法和举措,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人类集中聚居的场所,是人类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和集中体现,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培育绿色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文化就是环境意识和环境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它渗透到现代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构成其内在动力和重要内涵。绿色文化的培育和营造取决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机理,现阶段,我们尤须加快绿色文化的培育和营造。  相似文献   

4.
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探究三者在时代背景中的交融互动与影响,并解释了传统工业文明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弊端。由此出发,探讨我国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是近一二年才兴起的一个产业,但从本质上来说,文化创意又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进步。但在当今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特别是在全球化影响下。大批外国文化产品和理念涌入境内后,人们对文化有了更多的需求,“口味”也越来越挑剔。如何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品位、需求。“投其所好”,或者说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让人们心甘情愿掏腰包。一直是文化创意人试图努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绿色生产力是以"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生产力。绿色文化是以生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系。绿色文化是发展绿色生产力的价值选择。绿色文化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发挥生产力功能。绿色文化作为价值观,指导管理、法律法规等,共同实现生产力绿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培育民众生态环境素养和关爱环境行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群众文化需要与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等主流文化融合,用文化的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以文化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陕西汉中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单位活动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汉中、和谐汉中的重要抓手.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9.
石全坤 《环境导报》2003,(20):44-44
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太湖西畔的宜兴市,是我国著名的陶都和环保产业之乡。近年来,该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052个参评县(市)中名列第13位,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陶的古都处处展现绿色文明的新姿。“绿”在加大投入上1996年至今,仅宜兴市财政就投入6.26亿元,用于组织开展一系列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宜兴市先后关停50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完成232家水污染企业和1300多家烟尘污染企业的治理任务,顺利通过“一控双达标”专项验收。接着又完成190家粉尘污染企业和37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限期治理任务,关闭轧石企业…  相似文献   

10.
创建绿色学校 培育绿色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彬 《环境》2007,(12):93-95
环境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中小学生通过环境教育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广东,开展“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已有9年,成果菲然。该文重点探讨的是,在今后“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如何从教育观念更新、多学科渗透、调查研究、社区活动等多方面,做好“培育绿色文明”的本质工作。  相似文献   

11.
绿色经济与绿色GNP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给出了绿色经济与绿色GNP的科学内涵,论述了其演进过程,提出了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主要对策,其中包括:调整产业结构的力度要不断加强,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的应用与推广,推进清洁生产和ISO14000认证,研究适应绿色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文明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镇居民食品账户生态足迹核算一直面临着消费项目不完善与消费-土地利用矩阵信息匮乏的问题。研究通过改进自下而上生态足迹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构建了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概念与分类层次体系,在生态影响“数量”评估的基础上开展了“质量”评估。论文对2005—2012年中国及各省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文明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城镇居民部门食物账户的生态影响变动主要驱动力为在外就餐;2)全国及大陆省份中除山西、江西和青海外的28个省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文明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国如果忽略城镇市场倒逼机制对生态文明的巨大作用,规模扩大与食谱增富的城镇化可能将整个中国带入生态环境脆弱性增强的境地。  相似文献   

13.
钱易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069-1074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本文分别讨论了为什么要抓大保护,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该由谁来完成等三个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应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城镇化建设领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领域,以及加强法治、制度、政策和文化、教育、宣传等领域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社会主题。由于人类缺乏对生态文明、环境伦理、环境道德的合理吸纳,造成愈演愈烈的生态恶果。人类文明正处于历史转折点,必须对传统人类文明加以辩证之否定,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通过提供理性制度安排、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来规范人类的道德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源动力和前提条件。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对8个县市区的2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和19个对照村进行了生态文明意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生态文明认知度、农民环保态度、生态文明行为现状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与期望四个部分。调查结果表明,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聊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申农民生态文明认知度有所提高,对照村处于较低水平。村民个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文明意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玮娜 《内蒙古环境科学》2011,23(1):13-13,24
由于时代的变化,当人类违背某一生产方式或文化传统的时候,当地的生态环境必然遭到严重破坏。游牧文明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它是合理地利用草原上的一切资源,维持游牧人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的文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达到了一种我们今天称之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事实上,游牧文明正是一种符合先进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文明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一是深化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相提并论,并把“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进行统一部署。二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的地位,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三是丰富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把资源产权、用途管制、生态红线、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管理体制等内容充实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来。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省要以生态文明为指导。生态文明的产生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汇合,它在产生背景与理论针对性、具体内容、指导思想等方面超越了以往的生态观。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创建生态省,需要具有世界意识、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前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