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路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态公路产生的背景,探讨了生态公路的哲学思想,进而深入剖析了生态公路的内涵,提出了生态公路实现的措施,最后对中国生态公路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直接上位指导性规划,基于小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上游为例,首先,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确定了89个小流域单元,进而定量评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食物供给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5个生态功能分区;然后,以生态功能分区内生态群落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态群落的生态功能统计比较,划分12个生态修复分区;最后,将小流域合并得到沟域生态系统单元,进而划分了25个生态修复工程分区统筹后期工程项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本文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城市和城市化的生态困境,研究了可持续城市的概念及生态特性,论述了城市生态可持续性辨识的目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城市生态调查,城市生态评价与城市生态决策分析,指出可持续城市在城市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城市的概念,人类需求与生态完整性,空间尺度,结构与功能匹配,城市绿地,物种流6个方面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生态城市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三亚城市生态规划为例介绍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是都市规划和建设和最佳模式,在总结系列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生态城市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总结,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早日推广。  相似文献   

5.
叶洪岭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27-29,57
简介了生态城市绿地建设发展现状,分析了昆明市生态绿地建设进展情况,提出了基于环境功能昆明生态绿地建设的建议:优化生态结构,多生态单元为本底的生态系统,城乡生态系统的连通,城市生态的水网化和林网化,入湖河道下游自然化。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生态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的世纪里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与方法是时代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生态经济论,自然资源价值论,生态承载力论,生态文明观,生态意识与生态伦理观,生态系统管理方式等主要理论的基本概念,并简述了产生这些理论的时代背景和认识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生态安全产生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生态安全的定义、内涵及生态安全的研究意义,引申出生态安全的特点,提出保障生态安全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包头市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不断涌现,生态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想顺应这一形势的要求,实现切实有效的生态保护,首先必须对生态破坏状况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生态监测是全面掌握生态状况的有效手段和唯一 途径。目前国内的生态监测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技术规范。本研究针对包头市的特点,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将包头市划分为五大景观生态系统,根据其各自特点,突出主要生态问题,制定了相应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从而为生态监测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莉 《环境工程》2022,(1):296-297
<正>在我国高等教育迈进整体提质创新的关键时期,大学英语课堂方法、内容、特征以及角色都发生了变化,以生态学理论来建构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促使各个生态因子得以综合健康发展,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围绕什么是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和怎样做大学英语生态教学模式这一时代之问,《大学英语生态课堂与生态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教育学、生态学为视角,以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生态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将生态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相结合,重新审视了大学英语生态教学的本质、内容、结构、功能,系统阐释了英语教学、生态课堂、生态平衡观等概念,总结了大学英语教学与生态教学的现状,并基于教育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观,聚焦生态平衡和生态给养,  相似文献   

10.
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理论研究目前很少,为了更好地编制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其理论研究日益显得重要。本文阐述了我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理论研究的意义,以及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理论应用,并率先提出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生态社会学理论,最后就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理论研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23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本文在分析国家生态保护修复监管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梳理了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现状,从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确保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取得成效、提升生态保护修复监测与预警能力、建立生态保护监管长效机制和发挥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物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总目标的基本工作方针,基于内蒙古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提出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生态环境保护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阐述了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额济纳盆地生态系统的地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生态地质学的角度对额济纳盆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阐明了额济纳盆地各个生态子系统的地境条件与相应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指出了各生态子系统的稳定性:①河湖岸带生态子系统地境条件最好,但大多数植物的生存域范围狭窄,群落结构并不十分稳定。②湿地生态子系统、荒漠戈壁生态子系统和沙漠生态子系统地境条件较差,但是生长在这些子系统中的大都是一些生存域宽,能够适应恶劣环境的植物,因此群落结构相对较稳定。最后根据各个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生态破坏经济损失估算与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确定了安徽省生态损失估算的指标体系,定量计算出安徽省生态经济损失值,对和防止生态破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引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杞麓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流域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2.59,生态安全以较低安全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36.33%,中度安全和不安全次之,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3.36%和22.53%,高度安全面积最少,仅占17.77%.较低安全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此外,以天然林地、重要水库和湖泊缓冲区100m以内区域作为生态源,选取坡度、海拔、植被覆盖度、土地覆盖类型、距水体距离、距建设用地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等8个阻力因子,结合MCR模型与GIS的cost-distance分析模块,生成最小累积耗费距离表面,划分5个阻力等级;依据累积阻力值频率变化特点及生态服务功能,确定了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农业耕作区和人类活动区共5个生态功能区.杞麓湖流域生态源总面积为126.87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74%,生态源在面积、数量和空间分布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呈四周连片集中,中部分散破碎的分布格局,生态廊道呈四周连续紧凑,中部分散破碎的空间格局.生态节点的空间阻力值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生态节点累积阻力比较大,位于流域景观累计阻力值最大区,对生态流的流通安全性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最小累积阻力面,结合GIS的Hydrology模块,构建了由生态源与19个生态节点、23条生态廊道共同组成的具有结构性的流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高原湖泊流域研究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石拐区实际,阐述了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与危害,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以地面塌陷,煤矸石综合利用和生态恢复为重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手段,建设生态经济为中心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7.
马本  孙艺丹  秦露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928-5940
为保障生态产品供给,中国设立了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立了生态保护转移支付制度.本文首次在县域层面构建2002~2017年县级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政策组的“反事实”情形,基于双重差分法评估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的县域经济效应.结果表明,该政策提高了县域财力、长期来看一定程度改善了产业结构;以标准财政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机制弱化了县域经济发展激励,资金补助不能完全抵消限制开发对县域经济带来的负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内资企业受影响较大.随着投入资金累积、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该负向效应随时间而减弱、经济促增效应逐渐显现.政策效应在不同生态功能和经济区位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建议持续增加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将生态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作为资金分配依据,考虑按生态功能类型设计差异化政策,更好激励县域生态产品高水平供给与经济价值实现的双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绍兴夏履为例,分析了镇域内不同地域生态环境的差异、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在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对夏履镇进行镇域生态功能区划即第四级生态功能小区的划分。并为每个生态功能小区提出了主导功能和相应的生态建设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括了生态规划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阐述了西部大开发应该从生态规划入手的观点,在总结国内外一些学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实践,推荐了区域的生态规划程序,提出了在进行西部地区的生态规划时要坚持的自然生态原则和经济生态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创建生态城市改善城市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鹏 《山东环境》2002,(5):13-14
改善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是一种国际趋势,也在中国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就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基本策略,以期推动城市生态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