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沙尘暴发生过程中的风速和土壤湿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内蒙古中西部二连浩特、乌拉特中旗和乌海等3个地区2001—2004年的6小时风速风向观测资料和每小时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沙尘暴观测数据,统计研究了在沙尘暴发生季节,沙尘暴发生过程中风速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这个季节,沙尘暴的发生主要受西风影响,沙尘暴发生过程中的风速达到最大,沙尘暴发生前和发生后风速变化较大,统计样本中的最大变幅达12m/s;统计样本中土壤湿度在沙尘暴发生前达到最小值,在沙尘暴发生过程中和发生后则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的变化。土壤湿度是制约沙尘暴发生的较为重要的下垫面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地震灾害具有破坏性强的特点,一旦发生则可能会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坚强的伤员,在废墟下被埋压坚持了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仍能保持意识清醒。但也有一部分伤员,从废墟埋压下获救后数小时内,却遗憾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  相似文献   

3.
卞云 《民防苑》2009,(7):25-26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出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飑线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鸡,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相似文献   

4.
美国地质调查局不久前宣布了一个新的网页,该网页给出了加州未来24小时发生地震的概率图。这些图根据地理位置图解余震和可能的前震型地震概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21目19时44分(当地时间),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和布迈德斯发生了6.9级的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东约70公里处,震源深度仅10公里,主震后的2小时内又发生200多次余震,造成2251人死亡,1万余人受伤。 地震发生时正值当地晚饭时间,许多市民惊惶失措跳窗逃生,结果逃生未成反丧生,更多的居民则根本来不及逃离现场,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定记得,2008年2月9日晚,北京央视高159米的配楼发生火灾,大火燃烧5个小时后,大楼内十四层以上的火还在燃烧。火势无法完全控制的主要原因是灭火的水上不去,  相似文献   

7.
减灾短訉     
2002年11月25日19点18分——22点33分,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连续发生了密集的小震群活动,在三个小时内发生了68次小震,最大震级达到2.6级。这一异常现象,立即受到中国地震局、吉林省委、省政府领导及有关方面和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今年上半年,在我国发生了多起森林火灾。4月,甘肃两当左家林场发生一场大火,救火群众奋战50多个小时才将火扑灭。5月,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大火延烧20多天,损失严重。6月以来,还有一些地区的森林、草原相继发生火灾。另外,苏联贝加尔一带也发生森林大火。预防森林火灾不仅涉及到管理问题,也涉及到许多科学问题,本文仅就后者进行一些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1986年11月14日,即将竣工的无锡市果品公司冷库工地发生重大火灾,大火持续延烧了近3个小时,100多名消防战士顶着浓烟烈火奋力扑救,才将大火扑灭;3名建筑工人还是在大火中丧生,2人被烧伤,主库、库内外脚手架、安全网和库内其他建筑材料、机器配件等大量物资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达9.77万元。经调查,这是由于负责人思想麻痹和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引起的火灾事故。在事故发生前4天,这个工地上已曾发生过火情,但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作业人员在铺设地面油毡时,违反冷底子油浇过后5—10小时内不允许浇灼热沥青的规定,竟在冷底铺油涂刷后20分钟浇上了沥青,结果酿成了一起大祸。  相似文献   

10.
王志成 《民防苑》2009,(5):14-16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的汶川、北川等地发生特大地震后,几乎所有交通、电力、通信等设施处于严重瘫痪状态,给灾后搜救带来了许许多多难以面对的困难。但由于我国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救灾工作带来很大进步。仅仅在灾害发生后的1小时里,移动通信网络、电视、互联网就帮助我们了解和传播了救灾的相关信息。这次在汶川等地大地震后采用的新科技有:  相似文献   

11.
《灾害学》2019,(3)
台风暴雨对台风登陆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为探究台风暴雨事件的具体变化过程,以2018年的超强台风"山竹"为例,分析了该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73 h的逐小时降雨变化过程,并评估了暴雨灾害危险性和其动态变化。主要内容和结论包括:①计算该事件的总降雨量与最大小时降雨强度探究事件的整体特征,总降雨量达到389 mm,最大小时降雨强度达到74 mm,且均发生在广东省境内;②计算小时降雨面积分析此次事件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探究台风登陆前、中、后的平均小时降雨面积比例的变化,发现降雨强度在台风登陆前与中最大,随着台风消退而减小,降雨范围随着台风路径移动并逐渐扩大,在台风消退后逐渐缩小;③评估此次事件的暴雨灾害危险性,高危险区出现在广东与海南部分地区,分析台风登陆前后的危险性变化发现台风登陆后12 h内是暴雨灾害危险性最高的时期。分析此次事件的降雨变化过程及评估其暴雨灾害危险性主要目的是为台风暴雨灾害预测研究提供案例与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2.
据媒体报道,2014年5月上旬我国南方暴雨成灾,波及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许多省份,受灾人数超过60万人。因暴雨深圳变成"水城",广深线动车全部停运,2000辆汽车被淹。暴雨一般指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或连续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以上的降雨。24小时降水量为100-25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暴雨等灾害天气频繁出现。世界上最大的暴雨出现在南印度洋上的留尼汪岛,24小时降水量为1870毫米。中国最大暴雨出现在台湾省新寮,24小时降水量为1672毫米。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除西北个别省(区)外,几乎都出现过暴雨。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国家,从晚春到盛夏,随着季风的由弱变强,主要雨带位置亦随季风由南向北推移。3-5月,雨带在华南,华南地区暴雨频频发生。6-7月,雨带到长江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常出现持续性暴雨,7-8月,雨带到达我国北方。9-10月,随着季风的减弱,雨带又逐渐南撤。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暴雨不仅是局地的,还常常波及很大范围。我国因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仅次于干旱气象灾害。它每年造成的损失约占所有气象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的27.5%左右。国外发达国家应对暴雨灾害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供我参与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把小时雨量大于等于20 mm的降水定义为小时强降水。小时强降水由于降水强度大、短时内雨量累计多,常带来城市内涝、交通堵塞等影响,造成山地丘陵等地区出现滑坡、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利用广东省自动气象站、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广东汛期(4—9月份)小时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小时强降水多出现在广东3个多雨区域内;5月份是高发期,其次是6月和8月;8月份小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是双峰结构,汛期其余月份日变化均呈现单峰结构;每天13至19时是小时强降水出现的集中时间段,16时出现小时强降水次数最多;小时强降水多出现在粤西云雾山、粤东莲花山山脉南侧、清远南部和珠江口等地区,跟山脉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正> 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发生6.2级地震,其余震活动逐渐衰减,并似有倍九日期的特点。主震发生后,在24小时内发生了3.8级和3.7级二次较大余震,直到5月30日,即主震后第一个九天,发生了3.7级余震,以后每逢倍九日期都发生了较大余震,直至主震后第七个九天,即7月24日凌晨,发生了一次最大的强余震,震级为4.9级(见表)。在南黄海6.2级地震后,第一、第二个倍九日期发生了较大余震,当时我们观测到余震活动可能存在着倍九特征,运用这个特点并在尔后的监视余震活动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1968—1970年的三年中,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组成的震前动物异常研究小组,首先用实验证明家鸽的惊飞反应与未来24小时内地震的发生是相关的。本文在此基础上用实验进一步探讨了家鸽震前出现异常反  相似文献   

16.
马志飞 《民防苑》2009,(7):20-22
瞬间来临的灾难 2009年4月3日中午,当穿行如梭的汽车行驶在湖北省宜昌市至兴山县312省道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滑坡瞬间阻断了人们的行程1312省道黄花段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宜昌市通往兴山县、巴东县和神农架等地的干线公路中断,导致交通阻塞,上千辆汽车滞留达3个小时之久,所幸无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8月23日20~h41~m54~s在新疆乌恰县南、东径39.4°,北纬75.2°发生一次7.4级强烈地震,这是继1976年8月4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后的又一次大于7级的强震,其间相隔了9年。7.4级地震发生前4小时,该地曾发生了一次5.1级前震,由于该地平时小震频繁,没有引起人们注意。主震发生后,笔者于8月26日前往灾区考察,途经距震中约五百公里的阿克苏时,该地居民反映,震时强烈有感。  相似文献   

18.
冯锐  玉霞 《防灾博览》2003,(2):20-21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沉睡在炎夏之夜的唐山突然发生强烈的地震。北京在震撼中万家失色;天津在房倒屋塌中众人惊醒;国内14个省、市、自治区感受到了大地的颤动;全球地震仪器记录下了来自中国的地震波动。然而,当惨绝人寰的大地震已发生1个多小时之后,京津地震台网还没能确定出震中在哪里,问题出在何处?  相似文献   

19.
减灾短讯     
陕西省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演练在宝鸡举行陕西省地震应急抢险救灾演练,于2007年6月26日上午在宝鸡市举行。这次演练设定在该市陈仓区千河镇发生了6.2级破坏性地震,省市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三级响应,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应急抢险救灾行动。这次演练历时1小时20分,涵盖了16个科目,表现出  相似文献   

20.
《民防苑》2006,(1)
惊心动魄刚过去的一年,真是惊心动魄。继2004年年底印度洋大海啸之后,2005年3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又发生了里氏8.5级大地震,一度发出海啸警报。此前,1月24日印尼和印度曾发生二场里氏6.3级地震,二场地震仅间隔8小时。夏天,卡特里娜飓风扫过美国墨西哥湾沿岸,重创新奥尔良。几乎与此同时,台风泰利也横扫了我国东南沿海,并深入安徽、江西、湖北,暴雨引发洪涝、滑坡和泥石流。11月底的我国九江发生了5.7级地震和哈尔滨市大停水,城市危机应急管理又一次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