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花生壳中提取糠醛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控讨了从提取菲丁后的花生壳中提取糠醛的工艺路线及工艺条件。实验证明:在花生粒度为 2~4m m ,温度为 105℃、酸浓度为 01m ol/ L、浴比为 08~12 的条件下,糠醛提取率可达 51%左右。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当前印染废水污染问题,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海绵结构花生壳炭,并用于结晶紫染料废水的吸附。通过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花生壳炭进行了物相表征。结果显示,KOH活化处理的花生壳炭(400℃,2 h)以石墨晶型组成,孔隙结构丰富,为海绵结构。考察了花生壳炭焙烧温度、投加量及溶液的pH值等对结晶紫废水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处理的花生壳炭(400℃,2 h)对100 mg/L的结晶紫废水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当花生壳炭用量为2 g/L,吸附时间为30 min时,吸附率为97.91%,其吸附结晶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y=0.031 3+0.019 3x,并给出了吸附机理。该文所制备的花生壳炭具有高效水体污染物处理能力,可为花生壳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酸甲醛改性花生壳吸附Pb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壳为原料,甲醛为改性剂,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并对其吸附水溶液中Pb2+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98 K温度下,花生壳对Pb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为吸附的主要速率控制步骤.在实验温度下,改性花生壳对Pb2+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热力学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取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制备花生壳活性炭的最佳条件是:活化温度为500℃,活化时间为1h,花生壳与氯化锌溶液的料液比为1∶ 2,氯化锌溶液质量浓度为30%.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花生壳活性炭吸附处理六价铬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吸附温度45℃,吸附时间60min,振荡速率190r/min,活性炭用量为2g/L.对花生壳活性炭的再生以及与市售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对比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花生壳为原料热解得到花生壳生物炭,并用铁盐对其进行改性,得到改性花生壳生物炭。利用改性花生壳生物炭吸附磷酸盐,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曲线,同时探究了pH对吸附除磷效果的影响。并利用吸附有磷酸盐的改性生物炭作为小麦种子生长的基质。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生物炭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1.11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拟合方程,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主要为单层吸附过程,吸附过程的最适pH为4~10。同时,吸附有磷酸盐的改性花生壳生物炭能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并且能促进早期幼苗的生长。该改性生物炭可以有效吸附磷酸盐,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还能作为缓释肥料,实现环境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废弃的秸秆、花生壳、杂草,经过加工就可以变成人们喜爱的环保型板材,这是河北省井陉县科技部门,经过两年研制开发出的一项科研新技术。到目前,该县已建成年产2.1万块环保型板材生产企业,年消化秸秆、花生壳、杂草等157万多吨。  相似文献   

7.
陈琳媛  邱振鲁 《环保科技》2024,(1):35-39+46
本研究采用热分解的方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并用乙醇、硝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分别研究不同方法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d2+的性能对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pH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花生壳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明显提高。在花生壳投加量一定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得知硝酸改性后对Cd2+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为48.47 mg/g,去除率为96.94%。最佳条件为:Cd2+初始浓度200 mg/L,pH为7,吸附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8.
针对花生壳掺混对市政污泥燃烧性能的影响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分析了升温速率和花生壳掺混比例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花生壳掺混比例为40%时,升温速率从5℃/min增加到30℃/min,样品的综合燃烧性能指数增大6.9倍,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增大4.5倍;当升温速率为30℃/min时,花生壳掺混比例从0%到40%,样品的综合燃烧性能指数增大1.7倍,挥发分释放特性指数增大5.6倍;因此花生壳的掺混能有效改善污泥的燃烧性能.非等温动力学拟合结果显示,随着花生壳掺混比例增大,样品的反应活化能从87.16kJ/mol下降到69.73kJ/mol,更有利于反应进行.污染气体实时监测结果显示,花生壳掺混比例从10%增加到40%,样品的NO排放峰值下降了60%,说明花生壳的掺入能够显著减少样品燃烧时污染气体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9.
以花生壳为原料通过微波辐照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并含有大量中孔的活性炭。讨论了活化剂类型、浸渍时间、浸渍比、活化剂浓度、微波功率和辐照时间对花生壳活性炭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磷酸和氢氧化钠,采用氯化锌活化剂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有更好的碘吸附性能;在浸渍浓度为40%,浸渍比为1∶6,浸渍时间为48 h,微波功率为500 W,辐照时间为6 min的条件下,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898.6±12.8)mg/g和(46.2±3.8)mg/g;微波辐照工艺制备的活性炭,其碘吸附与亚甲基蓝吸附能力均优于马弗炉工艺;花生壳活性炭的碘吸附与亚甲基蓝吸附能力均优于市售活性炭。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覆盖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扬  李锋民  张修稳  吴召富  于辉 《环境科学》2013,34(8):3071-3078
为研究生物炭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将芦竹茎、芦苇茎、花生壳及玉米芯利用限氧升温炭化法烧制成生物炭(Biochar),在模拟反应器中覆盖在受污染底泥上,研究生物炭对上覆水NH4+-N、NO3--N、NO2--N、COD及PO34--P浓度的影响,并计算各指标累积释放量及释放速率;同时测定了生物炭可溶性NH4+-N和PO34--P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未覆盖生物炭的对照组上覆水氨氮浓度在第25 d达到最大值4.27 mg·L-1,之后稳定在4.02 mg·L-1左右,而4种生物炭处理组在第25 d以后,氨氮浓度稳定在0.3 mg·L-1以下,其中芦苇处理组抑制效果最明显,氨氮累积释放量减少了85.61%;4种生物炭组COD累积释放量较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组减少了28.83%~30%;玉米芯生物炭处理组磷酸盐浓度高于对照组,芦竹及花生壳处理组对底泥磷的释放抑制效果较好.生物炭NH4+-N和PO34--P的释放量在前3 d最大,花生壳生物炭组氨氮释放量最大,为36.79mg·kg-1,玉米芯生物炭处理组磷酸盐释放量最大,为70.64 mg·kg-1.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底泥NH4+-N、COD及PO34--P的释放有削减作用,具有应用到污染水体底泥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改性花生壳对水中镉的动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龙腾  易筱筠  党志 《环境科学》2012,33(9):3177-3181
采用高锰酸钾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对镉离子进行固定床吸附实验,考察了床层高度(30~50 cm)、初始离子浓度(0.55~11.00 mg.L-1)、进料流速(15.11~37.00 mL.min-1)等操作参数对镉吸附特性的影响,同时对吸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改性花生壳固定床对水中镉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吸附操作初期,吸附柱出水镉离子浓度几乎为0(<0.001mg.L-1),吸附操作时间根据不同的操作条件可达2~62 h,镉离子总去除率均大于54%.传质区长度主要受初始离子浓度、进料流速影响.床层高度的增加使得穿透时间增加,但传质区长度几乎保持不变;初始离子浓度和进料流速增加,穿透时间缩短,传质区长度增加.在低浓度条件下,BDST模型实验穿透曲线拟合效果较好(R2>0.99),运用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吸附柱的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花生壳为原料,分别使用程序控温法和微波法制备生物质活性炭.采用高分辨电子扫描电镜(SEM)和氮吸脱附曲线对花生壳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波法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比表面积大于程序控温法制备的花生壳活性炭比表面积,且微波法制备活性炭成本远低于程序控温法.将制得的两种活性炭和商用活性炭分别辅助微波处理氨氮废水,确定了生物质活性炭辅助微波处理氨氮废水的最佳条件.初步讨论了活性炭辅助微波处理氨氮废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稳定化处理对矿渣中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土壤中重金属的不同存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并直接影响重金属的毒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以石灰、粉煤灰、干化污泥、花生壳为稳定剂,对某金矿区含重金属矿渣进行组合处理;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淋滤试验、植物盆栽试验,探讨矿渣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稳定剂后,酸性矿渣的pH升高至中性以上,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矿渣中As、Pb、Zn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使矿渣中可交换态As和有机结合态As含量分别降低了65.6%、87.7%;添加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使矿渣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As主要向碳酸盐结合态As转化;添加石灰和粉煤灰使矿渣中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Pb、Zn主要向残渣态Pb、Zn转化.经前期稳定化处理后,矿渣淋滤液中As、Pb、Zn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添加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的As、Pb、Zn含量进一步下降.其中,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57.4%;石灰、粉煤灰和花生壳处理后淋滤液中Zn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为24.9%.添加稳定剂处理矿渣明显有利于植物的萌发与生长,其中添加粉煤灰、干化污泥和花生壳效果最好,香根草的萌发率为76%.  相似文献   

14.
花生壳生物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花生壳作为原材料,采用限氧升温炭化法在200、450、700℃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在对其元素组成和表面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生物炭对邻苯二甲酸酯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花生壳生物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为COHN,热解温度的升高使碳元素含量显著增高,芳香性增强且极性减弱;花生壳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总孔面积、微孔面积和微孔孔容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平均孔隙宽度随之减小;花生壳生物炭含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热解温度升高使羟基数量大幅减少,烃基逐渐消失,芳香化程度增强;花生壳生物炭对DEP、DBP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能力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高温生物炭的吸附过程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全程自养脱氨氮悬浮填料床反应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NH+4-N溶液为基质建立和启运了全程自养脱氨氮悬浮填料床反应器,反应器连续运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8.0~8.5、溶解氧为0.7~1.0mg/L和温度为28℃的条件下.当氨氮表面负荷为2~2.5g/(m2@d)时,其表面去除速率为1.1~1.3/(m2@d),全程自养脱氮率基本稳定在55%左右;全程自养脱氮的最适pH范围为7.5~8,5,其中最佳pH为8.0左右;最适溶解氧范围为0.5~1.5mg/L,其中尤以0.8~1.0ms/L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技术,以高纯氮气为载气对花生壳进行了详细的热重分析研究。通过观察、比较升温速率分别为5、10℃/min的TG-DTG-DSC曲线,将花生壳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发现TG-DTG曲线随升温速率的提高向高温侧移动。通过质谱分析获得了温度和升温速率对热解气化产物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解动力学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活化能、频率因子等动力学参数,表明花生壳热解是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考察了生物炭(热解温度200,300,400,500℃)对Pb(Ⅱ)的吸附行为,并以草酸和柠檬酸为代表,探讨有机酸对生物炭吸附Pb(Ⅱ)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较Freundlich模型更适合于对两类生物炭(花生壳生物炭、松木生物炭)吸附Pb(Ⅱ)的数据进行拟合,200℃制备的花生壳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容量最大;生物炭吸附Pb(Ⅱ)的过程为自发过程,且花生壳生物炭强于松木生物炭,低温生物炭强于高温生物炭;柠檬酸浓度为2.60×10-2mmol/L及草酸浓度为7.65×10-2mmol/L以下时,其在生物炭表面的吸附为Pb(Ⅱ)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从而促进了Pb(Ⅱ)吸附;有机酸浓度增大以后,占据生物炭的内部孔隙,竞争重金属吸附位点,从而抑制了Pb(Ⅱ)在生物炭上的吸附.本研究将为系统认识生物炭的环境效应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有助于全面评估有机酸影响下生物炭在环境修复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硅改性花生壳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敏  张小平  王梁嵘 《环境科学》2021,42(11):5433-5439
为实现花生壳资源化利用,通过硅酸钠溶液对花生壳进行浸渍改性,再热解制备成硅改性花生壳生物炭(Si-PSBs),探究Si-PSBs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未改性花生壳生物炭(PSB),Si-PSBs对磷的吸附量明显增大,8%硅酸钠溶液改性的生物炭(8% Si-PSB)对磷的吸附量是改性前的3.9倍.SEM、FTIR和XRD等结果表明8% Si-PSB上有二氧化硅生成,二氧化硅影响吸附过程中源于生物炭的碳酸钙形态,提高了生物炭自身所含金属离子Ca2+的反应活性.强酸强碱环境中,8% Si-PSB对磷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反应平衡后,8% Si-PSB和PSB对磷的吸附量分别在2.79 mg ·g-1和0.71 mg ·g-1上下浮动,对磷的吸附均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反应以化学吸附为主.等温吸附实验数据采用Langmuir模型拟合度更高,说明8% Si-PSB和PSB对磷的吸附均以单层吸附为主.溶液中腐殖酸(HA)的存在抑制8% Si-PSB和PSB对磷的吸附.8% Si-PSB是一种低成本的新型除磷材料,可提高花生壳自身金属钙离子的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化学共沉淀法,利用微波辅助成功合成了γ-Fe_2O_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合成扩大了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提高了生物炭表面γ-Fe_2O_3颗粒的分散度.此外,微波效应使得γ-Fe_2O_3牢固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并提高了吸附剂的磁性.在最佳pH=6.0的条件下,微波辅助合成的磁性生物炭对环丙沙星(CIP)的吸附量为8.30 mg·g~(-1),吸附量高于传统法制备的吸附剂(4.50 mg·g~(-1)).吸附过程受多重机制控制,5次循环实验证实由微波辅助合成的γ-Fe_2O_3/花生壳磁性生物炭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效、稳定、可重复使用的吸附剂.微波辅助合成给磁性生物炭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为提高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的脱氮能力与库区水体质量有密切关系,对其加以强化有助于提高消落带的径流氮素截留量,而适宜的碳源可促进生物脱氮。以花生壳、刨花、稻草秸秆、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5种农业固废作为反硝化碳源,研究了添加碳源后消落带土壤的脱氮效果及释碳情况。结果表明:m(固废碳源)∶m(土壤)为1∶4和1∶10下,5种碳源均强化了土壤的脱氮效果。m(固废碳源)∶m(土壤)为1∶10去除效果更好,添加5种碳源后25 d时土壤对NO3--N去除率均达到85%以上。2组碳源比例下所释放的总有机碳(TOC)浓度在10 d时均达到较高水平,1∶10碳源比例的TOC含量在实验后期出现了下降,添加秸秆类碳源材料的TOC含量较高,花生壳和刨花TOC含量较低且能满足NO3--N有效去除的碳源需要。综合考虑脱氮效果与安全性,认为花生壳和刨花为较适宜的农业固废碳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