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9月,河南省濮阳市某化工厂(A厂)发生一起氯气泄露事故,致使相邻某机电设备厂(B厂)职工11人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岳勇 《劳动保护》2005,(11):69-69
事故经过 2005年4月27日深夜10点55分左右,某化工厂一台反应釜(滴加罐)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2名操作工死亡,其余操作工因及时从2米多高的操作台跳下逃离而未受伤害。  相似文献   

3.
6月2日13时13分,启东市公安局“110”接到群众报警,位于启东市南阳镇、少直镇交界处的东仓港桥下,有一只被遗弃的液氯瓶发生泄漏事故,造成附近部分庄稼受损,村民产生恐慌情绪。  相似文献   

4.
氯气泄漏事故的案例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几起氯气泄漏事故案例的分析,指出了当前氯气等危险化学物品储存,使用,管理和事故救援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液化石油气槽车是公路运输液化石油气的专用液车。其运输的液化石油气饱和蒸气压高(50℃时为1.6兆帕)闪点、燃点低,爆炸极限范围大约为2%-10%。一量发生泄漏事故,泄漏的液化气能沿地面迅速扩散,在大范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1千克液化气全部气化后体积可达5000升。若以2%浓度计算可组成25立方米爆炸性气体,其爆炸威力相当于10千克TNT炸药的爆炸当量。爆炸形成的冲击波不仅会使建筑物倒塌,而且瞬间形成大体积空间火焰,破坏力极强。近年来液化石油气槽车的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威胁。  相似文献   

7.
2001年10月8日6时50分,贵州省某厂氯化分厂液氯蒸发站在换装液氯钢瓶时,发生氯气泄漏,造成厂区及周边居民部分人员和牲畜氧气中毒。现将中毒事故调查分析如下: 事故经过 2001年10月8日6时,某厂氯化分厂液氯蒸发站当班工人为通氯效果更好,准备换上3号、5号液氯钢瓶使用。6时50分左右,当班工人李某在1号系统操作,吴某  相似文献   

8.
9.
10.
化工企业爆炸事故后果严重,若引发剧毒化学品泄漏向大气扩散,会使社会公众无辜地中毒,社会危害极大,已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事先的防范措施,事中的应急处理和事后的分析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12.
液氯泄漏事故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1996年1月21日在西班牙发生的一起液氯泄漏事故的后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分析结果同事故实际所造成的后果是一致的。表明采用基于数学模型的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对于救灾和对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事故预案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21日,国务院通报了近期发生的7起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紧接着4月22日,浙江宁波又发生1起化工原料泄漏事故,随之引发大火和剧烈爆炸,造成1死1伤。8天之内发生8起涉及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22人死亡和失踪,数百人中毒、受伤,15万人紧急疏散,大量设备设施损坏,事故如此集  相似文献   

14.
一次,湖北某化工厂因加氨阀门压盖破裂,填料滴漏液氨,维修工在安全措施不完全的情况下盲目检修处理,导致加氨阀门填料冲出,大股液氨喷泄,差一点酿成大事故。  相似文献   

15.
氯气属剧毒品,室温下为黄绿色不燃气体,有刺激性,加压液化或冷冻液化后,为黄绿色油状液体。氯气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不稳定的次氯酸迅速分解生成活性氧自由基,因此水会加强氯的氧化作用和腐蚀作用。氯气能和碱液(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盐。氯气在高温下与一氧化碳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气能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氯与许多有机物如烃、醇、醚、氢气等发生爆炸性反应。氯作为强氧化剂,是一种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用途极为广泛,一般用…  相似文献   

16.
刘强 《安防科技》2004,(9):13-14
4月中下旬以来,继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爆炸事故之后,连续发生多起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事故。如:19日,广东省茂名市一私人炼油厂发生一起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0日,长江江苏省南京段一艘正在维修的油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吉林吉化集团公司一生产基地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北京市怀柔区中发黄金冶炼有限公司八道河冶炼厂发生氰化氢气体泄漏事故,造成3人死亡;江西省南昌市江西油脂化工厂发生废弃氯气钢瓶残留氯气泄漏事故,造成多人中毒。21日,浙江省台州市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许素睿  胡广霞 《安全》2019,40(9):69-74,6
为了提高涉氨制冷企业的安全业绩,基于事故致因"2-4"模型分析典型氨泄漏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本和根源原因。结果表明:氨泄漏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在涉及氨制冷管道、有毒有害环境及带电作业中的违章操作和氨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是员工对于氨危险性认识的不足、较差的安全习惯以及安全意识不高;根本原因是组织缺失特定的安全管理组织程序,制度执行不力;根源原因可追溯到员工对安全的重要度、安全制度执行方式等安全文化元素理解不到位。进而提出实用性对策措施,为提高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