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阳铭  徐培 《环境科学》1993,14(3):32-35
分别以活性炭和陶粒作为载体,在无回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上升流速时,反应器的离散数D/μL和串联数N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上升流速,固体混合特性以及载体性质均对反应器离散程度产生影响.只要反应器达到一定的膨胀率,反应器的流态就比较接近完全混合型.活性炭为载体时,上升流速为0.29cm/s,膨胀率为9.5%,串联数N为2.17.说明用完全混合型反应器模拟生物流化床反应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固——流组合式生物反应器设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好氧流化床和厌氧固定床两种实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构造上的改进,使设备内部形成很宽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提高了设备内的生物种群和数量,从而达到提高处理效果的目的。该研究在设备内流态特征的示踪,对应氧分布及微生物观察,处理效果对比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处理负荷高、效果好的固-流组合式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3.
将生物流化床工艺与活性污泥工艺相结合,以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回流液为研究对像。以0.3~0.45mm活性炭颗粒为载体对生物流化床中微生物进行培养、驯化,挂膜成功后,分别对生物流化床厌氧段和好氧段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得出进水的最佳pH值介于7.0~7.5,生物流化床厌氧段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4.4h、最佳碳源为蔗糖,;缺氧段及好氧段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2.69h、8.06h,曝气量0.5mL/min。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污泥回流液脱氮除磷试验得出,此工艺可使总氮浓度为150.0mg/L,总磷浓度为59.0mg/L的污泥回流液的总氮浓度降低至65.19mg/L,此时的总氮去除率为56.54%;总磷的去除率较低。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处理污泥回流液中氮磷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工艺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闾刚  徐乐中  沈耀良  吴鹏  张婷  程朝阳 《环境科学》2017,38(3):1116-1121
为研究如何获得厌氧氨氧化的快速启动工艺,采用两种不同水力流态反应器:完全混合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和推流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分别接种絮状硝化污泥,考察其厌氧氨氧化快速启动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反应器均能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MBR启动周期(90 d)比ABR(111 d)缩短20%;稳定运行期内,MBR总氮(NH_4~+-N+NO_2~--N)平均去除负荷[0.098 kg·(m3·d)-1]也明显高于ABR[0.089 kg·(m3·d)-1];此外,两个反应器中污泥形态差异明显,MBR中污泥呈絮状,而ABR第1隔室中以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为主;NH_4~+-N、NO_2~--N和NO_3~--N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相较于ABR,MBR能实现完全的生物截留,使得系统内含有更多种类的脱氮功能菌,有利于氮素的去除.MBR在厌氧氨氧化的快速启动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混合流态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流态已成为厌氧反应器工艺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就厌氧反应器的流态分析、要求及新型厌氧处理技术(SMPA)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提出了改进厌氧处理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反应器理论上对高效厌氧反应器流动状态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在化工过程理论中固定床和流化床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过渡区,生物反应器在过渡区的行为是以往研究的空白。经过对反应器过渡区流动状态细致研究,提出悬浮床反应器的概念。进而对生物颗粒沉降、悬浮床反应器膨胀率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数学模型的研究,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从实验角度证实厌氧悬浮床反应器的流态状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超高效螺旋式厌氧生物反应器流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冷态模拟条件下,采用脉冲刺激响应技术,运用轴向扩散模型和多釜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模型研究了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的流态.结果表明:低负荷下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的流态趋于平推流(分散数D/uL0.2,串联级数N→∞);超高负荷下流态趋于全混流(D/uL≥0.2,N→1).反应器内总死区平均值为27.99%,其中,生物死区平均值为6.98%,水力死区平均值为21.01%.水力死区(Vh)与容积水力负荷(L)和容积产气速率(G)之间满足关系式:Vh=0.7603L+0.1627G-4.0620,容积产气速率对水力死区的影响大于容积水力负荷.超高效螺旋式厌氧反应器流态的适宜范围相当于等容多釜串联级数N≤3.01.最后提出了兼顾反应器传质效果和容积效能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用厌氧颗粒污泥接种启动UASB反应器,通过调节碱度和出水回流来实现浓缩果汁废水在低碱度下的稳定运行。研究结果表明:经35天UASB反应器可完全启动,负荷为9.5gCOD(/L·d),COD去除率在80%以上;回流比为0.3,进水碱度和pH值分别为1500mg/L和6.75、1000mg/L和6.52时,反应器能够稳定运行;采用出水回流的方法可以使酸性的浓缩果汁废水厌氧处理大幅度降低用碱量甚至完全不加碱的条件下实现稳定运行,本试验在回流比为8~10时,反应器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通过对其控制条件实验室研究,显著的降低了浓缩果汁废水的处理成本,在工程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厌氧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并对厌氧工艺与好氧工艺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厌氧工艺的特性;阐释了厌氧工艺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厌氧流化床反应器(AFBR)、上流式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EGSB)、复合厌氧反应器。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近年来,随着能源的日趋紧张,厌氧处理工艺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又开展了厌氧流化床和膨胀床工艺的研究。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些工艺各有特点,并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但是厌氧流化床和膨胀床工艺需大量的回流循环水,能耗较大,而厌氧污泥床存在污泥易于流失等难以克服的缺点。为此,试验了厌氧间歇式膨胀床工艺,以达到既保留连续膨胀床的优点,又降低能耗的目的。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索间歇膨胀床的工艺运行参数,寻找合适的负荷率、膨胀度和间歇膨胀周期。通过连续流模型试验,了解间膨胀床工艺的性能及应用范围,以便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厌氧发酵液回流可提高厌氧系统性能,而不适的回流比例又会造成系统酸化的现象,采用单相连续反应器研究了发酵液回流及不同回流比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gVS/L的有机负荷下进行三种比例(10%、30%、50%)的发酵液回流使系统日平均产气量比不回流阶段分别提高0.7%、13.0%、4.9%,且对气体甲烷含量无显著影响。回流使VFA降解更充分,也使系统缓冲能力得到调节,但在较高的回流比(50%)下会造成Na+积累从而抑制系统产气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脉冲示踪法以NH4Cl作示踪剂,通过其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分布来研究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AMBR)的水力特性。反应器的结构决定了反应器的流态,从而控制着可能达到的处理效率。为优化设计反应器结构研究了反应器的构型、导流板与器壁间距对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反应器的流态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之间,带有导流板的反应器推流程度更大一些,而底部有孔的反应器推流程度弱,反应器的水力死区较小,均小于20%;导流板与器壁间距为8 mm时最佳。  相似文献   

13.
填埋结构对渗滤液回流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四个大型模拟填埋场,其中两个进行渗滤液回流,研究了填埋结构对渗滤液回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渗滤液回流有利于渗滤液中COD、NH3-N浓度的下降,其下降率分别为95.8%和89.8%,下降率高于厌氧填埋,且下降较为平稳;厌氧填埋渗滤液回流虽有利于渗滤液中COD浓度的下降,下降率为82.2%,但在回流初期浓度有升高的现象,NH3-N却持续累积;增加渗滤液在填埋层中的停留时间能提高回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中温餐厨垃圾(FW)厌氧消化反应器为研究对象,结合稳定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考察了两种常见的厌氧消化反应器—完全混合式反应器(CSTR)和有回流的推流式反应器(R-PFR)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构型的反应器均能在3.0 kg·m-3·d-1(以VS计)负荷下稳定高效地运行.R-PFR具有更稳定的稳定性指数,如总碱度(TA)和挥发性脂肪酸比TA值(VFA/TA),以及更低的氨氮(TAN)和游离氨(FAN)浓度,但产气效率(如比甲烷产率(SMP))不及CSTR.R-PFR中以Chloroflexi门(37.35%)和Firmicutes门(31.22%)为优势细菌,而CSTR中以Bacteroidetes门(31.14%)与Firmicutes门(44.41%)为优势细菌.CSTR和R-PFR均以Methanosaeta属为优势产甲烷菌(98.72%和84.90%),乙酸型产甲烷途径为主要的产甲烷途径.但CSTR中除Methanosaeta属以外还有一定丰度的混合营养型的Methanosarcina,以及氢营养型Methanospirillum和Methanolinea.CSTR中具有对VFA和TAN更具耐受性的产甲烷菌群,更有利于餐厨垃圾产甲烷过程的稳定进行.由于R-PFR的敏感性较低,有利于处理剧烈变化的底物,但R-PFR容易出现严重的局部酸化现象,不利于长期处理过高负荷的易降解底物(如餐厨垃圾).这些结果可为优化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设计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良型A~2/O工艺(两级生物选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为了防止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在传统A~2/O工艺的厌氧区后耦合一小型缺氧选择池,进行反硝化和污泥回流;同时,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除磷实现"一碳两用"。研究了C/N比、硝化液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获得最佳脱氮除磷效果的工艺参数如下:进水为C/N=6、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污泥回流比为1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相似文献   

16.
温度为30℃±1℃,厌氧氨氧化污泥为接种污泥,人工配制无机废水为进水,通过改变运行方式,研究内回流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不同运行阶段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经过42d启动成功,TN去除负荷为3.26kg/(m3·d),TN去除率达到76.04%;内回流对于厌氧氨氧化UASB反应器的培养初期与培养成熟后的阶段,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启动初期,增设内回流(回流比为92%)对反应器运行有负面影响,TN去除率由无回流时的30%下降到19%;颗粒污泥形成后,增设内回流(回流比为92%)对反应器脱氮性能有正面作用,TN去除率由无内回流时的76%提高到84%.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A~2/O工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良型A~2/O工艺(两级生物选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为了防止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在传统A~2/O工艺的厌氧区后耦合一小型缺氧选择池,进行反硝化和污泥回流;同时,在缺氧区通过反硝化除磷实现"一碳两用"。研究了C/N比、硝化液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获得最佳脱氮除磷效果的工艺参数如下:进水为C/N=6、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污泥回流比为1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相似文献   

18.
采用颗粒活性炭厌氧生物流化床处理某农药厂生产废水。研究了AFB反应器在中温(30±2)℃条件下处理农药生产废水的性能,实验表明:在进水pH为7.0~7.5,水力停留时间为4h,回流量控制在使活性炭处于流化状态下,当进水COD浓度1400~2000mg/L,COD去除率达到44.99%~86.72%,有机容积负荷达12.08kgCOD(/m·3d);并初步研究了废水中氮元素去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氨氮渗滤液处理的ANAMMOX A2/O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好氧出水回流到厌氧流化床可以实现厌氧氨氧化过程.对于高浓度氨氮渗滤液,ANAMMOX反应可使ANAMMOX A2/O工艺比普通A2/O工艺的TN去除率提高15%~20%,达32%以上;好氧出水NO-2-N浓度有较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出水水质.ANAMMOX反应总反应级数为3级,对NH+4-N、NO-3-N和NO-2-N的反应级数均为1级,反应速率常数为-3.43E-5 L2@(mmol2@h)-1.  相似文献   

20.
不同SRT条件下厌氧污泥中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素是衡量污泥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中所含的四种氮素形态之间可相互转化,研究其过程中的氮素变化规律对于优化厌氧消化工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5 d和10 d两种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的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研究,分析氮元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RT为5 d天和10 d的两个系统中,均无亚硝态氮的累积,实验前期,10 d的系统中硝态氮的产生速率比5 d的快,但系统运行10 d后10 d系统的硝态氮的含量低于5 d系统。在两反应系统中,氨氮的变化规律十分接近,10 d的系统中氨氮含量一直高于5 d的系统。总氮含量的变化与氨氮含量变化一致,四种形态氮素中,对总氮贡献最大的是氨氮。实验过程中,两系统中均并无明显产气现象,在SRT小于等于10 d的厌氧反应器中,虽然有发生反硝化反应,但通过该反应去除的氮素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