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五里湖基底条件和湖岸(底)类型对生态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泊地形地貌和湖岸类型对生态重建有很重要的影响.研究了东五里湖清淤后的地形地貌;在实地词查其水生生物生长的情况下,划分出5种湖岸(底)类型,并讨论了基底条件和湖岸(底)类型对生态重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浅议我国东部矿区的生态重建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引起华东地区矿区生态系统奴化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生态重建技术。其中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疏排法复垦,盐渍化土壤改良、水土流失防治,植被恢复和重建矿井废水治理等技术。这些技术是这一地区矿区生态重建技术体系中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露天矿开采排出大量的剥离土,引起大面积占地、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环境地质破坏及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本文针对这些环境问题,从排土场选址、排土场土地重塑、整地、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生态系统维护等方面,论述了露天矿排土场生态重建工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太湖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场调查显示,五里湖非点源污染物来源于城区道路、居民区、农业和绿化施肥等方面,在降雨时通过河道、湖周散流和大气沉降方式入湖.根据流域环境特点,将五里湖流域划分为西南山地风景旅游管理区,北部新城污染控制区和东南农业、渔业综合整治区3个区域类型,并对各区提出了如下的非点源污染控制对策:西南山地风景旅游管理区需采取陆上植被保护和滨水植被恢复工程;北部新城污染控制区需采取滨水区、河口区、河道区植被恢复工程以及人工湿地工程;东南农业、渔业综合整治区需采取有机农业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植物塘净化工程和河道生态净化工程.   相似文献   

5.
试论复垦的概念及其与生态重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剖析国外对“土地复垦”的定义、目标的理解和介绍有关国外复垦法规、复垦研究内容和历史的基础上,从复垦和生态重建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探讨了二者内涵与关系,认为:“复垦”的研究十分重视生态原则,也一直将生态重建作为其研究的焦点。因此,“复垦”一词的实质是既恢复土地资源,又重建生态平衡,即“复垦”包括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两方面。  相似文献   

6.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的阶段性及其定量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生态重建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准确分析重建投资效果应该以价值形式为基础定量评价生态重建效益。本文阐述了生态重建目标及生态经济系列演变对重建效益配置的作用,分析重建效益的三个阶段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探讨定量分析和评价生态重建效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土壤改良技术、表层岩溶水开发技术和生物恢复重建技术等对广西平果县果化示范区的土壤和植被等进行了恢复重建,结果是:果化示范区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重建前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水土流失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控制,土壤侵蚀模数下降到了510.92 kg/(km2.a)。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恢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示范区新增的间接利用价值达10186873元,间接利用价值是直接利用价值的12倍。新增的生态效益为8002053元,社会效益为2184820元。扣除治理期间实际投入的科研费用,增加的总生态服务净价值为8869308元。  相似文献   

8.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的珊瑚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其退化原因和生态修复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综合阐述了全球变暖、海洋酸化、富营养化、悬浮物、旅游活动对珊瑚礁生长的影响,并论述了现有的珊瑚礁修复方法,包括自然修复、珊瑚移植、人工养殖珊瑚和人工鱼礁,以期为珊瑚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试论矿区生态重建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学科多、面广,而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尚未获得统一认识,呈现出零散、杂乱的现象。基于10年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实践,分析了由矿区土地复垦到矿区生态重建的研究观念转变、矿区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对矿区生态重建的概念、特点、范围、时间尺度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矿区生态重建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吸附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研究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曲线,分析了不同粒径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化学组成等理化特征对其吸附磷的影响,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贡湖沉积物每一粒级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效率均高于五里湖沉积物;各粒级的变化趋势均为粘粒级>细砂粒级>粗砂粒级>粉砂粒级;各粒级中粉砂粒级SiO2含量最高,可能是造成其对磷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效率在各粒级中最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五里湖与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化学组成,总氮、总磷、有机质、各形态磷含量及其在粒径组成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五里湖与贡湖沉积物不同粒径磷含量的差异主要在无机磷,而有机磷含量相差不大;各形态磷含量均为五里湖大于贡湖;五里湖沉积物总氮和总磷、有机质以及各形态磷的85%以上分布在细颗粒中,贡湖沉积物仅有50%~60%左右分布在细颗粒中,而分布在粗砂粒中的比例均最低.  相似文献   

13.
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沉积物磷形态的垂向变化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太湖北部梅梁湾和五里湖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向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一湖泊,不同地点沉积物磷形态的垂向变化有差异.五里湖西部沉积物中铁/铝磷、无机磷和总磷在深度7~12cm处含量最高,往深层方向呈先增后减的垂向分布特征,而有机磷和钙磷含量则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梅梁湾小湾里沉积物中铁/铝磷、无机磷、有机磷和总磷含量均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至22cm以下略有增加,而钙磷却在柱样下部随深度增加呈累积趋势.研究还发现,近年来五里湖西部人为源的磷输入逐渐减小,可能得益于污水排放的削减;而梅梁湾小湾里沉积物中人为源的磷含量明显增加,可能与污水和农业径流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博斯腾湖生态保护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博斯腾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的基础上,从防治干旱区湖泊咸化和富营养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焉耆盆地污染源控制、湖滨湿地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控等方面的工程措施.同时,通过多目标决策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博斯腾湖生态保护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由于泥沙淤积,洞庭湖区调蓄容积减少、洪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本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找出了导致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期恢复其原有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叶春  李春华  邓婷婷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2):1283-1289
湖泊缓冲带在湖泊保护和流域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湖泊缓冲带是保护湖泊的隔离生境,是缓解或减轻湖泊水生态系统受流域内各种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的破坏、干扰和污染的空间. 湖泊缓冲带应具备缓冲隔离、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施特殊的环境经济政策与生态补偿等3个主要功能,其宽度需考虑生态环境目标和环境准入标准、生态环境现状、技术经济约束和社会与管理制度制约等4个影响因素. 湖泊缓冲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般遵循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自然恢复与人工强化相结合、生态建设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主要技术体系包括湖泊缓冲带内的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泊缓冲带缓冲体系改善技术. 湖泊缓冲带的管理主要涉及通过环境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生态工程长效运行管理和环境经济政策与生态补偿等3个方面. 未来湖泊缓冲带的研究方应包湖泊缓冲带范围的合理设置、相关生态学模型的引入、缓冲带建设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四平市区生活饮用水源地,二龙湖正遭受水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淤积、底泥污染等问题,不仅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二龙湖水环境问题的解决应以水源保护区划为切入点,水资源保障与污染防治相结合,同时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建立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冬季净化湖水的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做到全年改善饮用水水质,需要研究在冬季怎样有效净化水质的问题为此,在太湖重富营养化水域进行了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改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若干措施后,能大大地改善水质;滞留时间<2d时,工程内净化效果不明显;滞留时间延至7d左右时,水质指标能改善50%-80%;工程内水质净化的机理为高等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细菌的共同作用,使人工生态系统工程成为抵抗环境变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使水质变化处于良性循环;而滞留时间<2d或在人工生态系统工程外,水质变化处于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