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案例回放】分班的名单,已经张贴在教室门口,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找到自己的名字,孩子们陆续进入了教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眉头紧锁的妈妈找到了教导处,向我请求:"我想给俺妞儿调一个班。"我问她:"班都已经分好了,为什么又想调呢?""俺妞儿哭着不愿意到这个班,因为又和那个叫奇的小男孩儿分到一个班了。在幼儿园的时候那孩子就老是打她,俺妞儿见到他就怕。"妈妈一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小女孩和动物们在公园里玩。小老鼠眨巴着眼睛问道:"大象哥哥,我能看看你的鼻子吗?""当然可以呀。"大象回答。小老鼠又问:"你的鼻子又长又大,有什么作用呀?"大象说:"我的鼻子可以卷东西吃,可以  相似文献   

3.
<正>一转眼,小竣跟随房老师学习小提琴已经8年了。一天下午,正在练琴的小竣突然停下,走过来对我说:"妈妈,我想在你的电脑上听听那些大师们拉的《流浪者之歌》。""为什么?"我很自然地反问了一句。对于他的这一举动我颇感纳闷,因为过去往往是我提出让他听听别人是怎么拉的。这次是他主动,这很少见。"我对谱上这个音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4.
<正>这天,吹总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萌萌姐姐专为他带的爱心便当。阿笨在一旁可怜巴巴地盯着,还不停地咽着口水,吹总本打算无视阿笨的存在,可过了两分钟,又过了三分钟,阿笨还是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吹总和便当。吹总一怒,大吼道:"阿笨,快回到你的座位去,离开我的视线!"阿笨弱弱地说:"真想跳到你的碗里去!""此话怎讲?""萌  相似文献   

5.
正"为什么每天都要测量空气质量?这些数据都是怎么来的?监测环境的高科技设备都是如何运作的?""原来一直以来有那么多环保人士每天辛苦处理生活垃圾,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污水处理厂的干净、整洁程度超乎我想象!"社会公众在参观广东省环保设施时不时发出疑问和感慨。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基础性作用。推动相关设施向公众  相似文献   

6.
<正>阿笨左手抱着牛皮,右手拎着早餐气喘吁吁地跑到指纹考勤机前,伸出右手大拇指按了一下,指纹考勤机毫无反应,阿笨再按……"阿笨,你怎么累成这样?"萌萌姐姐关切地问。"我起晚了,电梯又坏了,我刚爬楼梯上来,呜呜……还差一分钟就迟到了,你看,这指纹考勤机怎么没反应?""阿笨,你当初在指纹考勤机上存的是哪个手指的指纹?""左手大拇指啊!""可你现在用的是右手大拇指……"  相似文献   

7.
<正>"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怎么爱你都不嫌多……"一大早,阿笨竟捧着一个苹果,依依不舍地对着它唱歌。吹总不禁眉头一皱:"世界杯不是结束了吗?你还没回魂?""就因为世界杯,我积攒4年的零食全都输给了大嘴和小创!"阿笨一听到  相似文献   

8.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9.
<正>在"异宠"界,有一句话特别有名:玩得就是心跳!不信你去搜关键词,保证看到大部分"异宠"的图片,绝对会"当下一惊""心头一跳"。因为那些被简称为"异宠"的异域宠物,大部分都外形奇特而又少见。可是,偏偏这些"怪异"动物,被少部分人当作猫、狗一样的宠物来饲养和观赏,难免会让人"敬而远之"。其实,不怪大部分人拿着"有色眼镜"看"异宠"以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正>谁最合适妻子:亲爱的,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大师的塑像,你看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之中谁最合适?"丈夫:当然是贝多芬了!妻子:为什么?丈夫:因为它是聋子。公民权利法律课上,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回去熟读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第二节课上,他叫一个学生说出10项公民权利。学生站起来,没回应。老师说:"好吧,你就列举5项吧!"这个学生仍不出声。老师无可奈何地说:"只要你讲出你身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     
<正>忘记带笔阿尔伯特:老师,我忘带铅笔了,没法考试。老师:噢,那你对士兵上战场不带枪怎么看?阿尔伯特:我想他准是当官的。天堂的体罚一位女歌手去世了,她正在去天堂的路上。在天堂门口,一个卫士拦住了她,问她:"你一生中唱错了多少个音符?""3个。"女歌手回答。卫士朝着里面喊道:"三——次一"然后,出来一个天使,用针刺了女歌手3下。  相似文献   

12.
<正>六一快到了,大人们会送我许多礼物:帅气的衣服、美味的零食、精美的玩具……但是这些东西我都不喜欢。我想,如果我能送礼物给自己,那该多好啊!假如我可以送礼物给自己,我想要一个会变大变小的书包。因为我的书包又大又重,像一座小山压在身上,我都快变成"小罗锅"了。如果我拥有它,只要喊一声"变小",它就会变得像一张书签那么  相似文献   

13.
<正>张爱玲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而在这里,我想说,因为无知,所以恐惧;因为了解,所以安心。在网络上搜索"电磁辐射",很容易就搜到来自各个大小论坛的不同渠道的相关信息,其中,尤以"电磁辐射是否有害健康""电磁辐射怎样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意图在近期开展的主题活动"特别的我"中,幼儿通过各种活动初步了解了"我自己身体的奥秘"。有个幼儿在接触人体血液方面的图片时,谈到身边一个小伙伴在运动中不慎摔倒后的出血现象,感到很害怕。他的言行引起不少同伴的关注。大家对身体流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暑假时我到表哥家玩,被一个铁钩刮破皮,流血了,很疼。""我被玫瑰花刺伤过,手指流出一滴血。""要是摔倒流血了应该怎么办啊?""血液到底藏在身体的  相似文献   

15.
<正>阿笨:给侄女讲小红帽的故事,当讲到猎人成功地把外婆和小红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救出来时,我问她:"你从中领悟了什么道理?"她说:"吃东西时,一定要嚼碎了再咽……"吹总:公交车上,侄女拿着棒棒糖对一个陌生男子说:"我要把你变丑,把你变丑……"那陌生男子转过头对着侄女笑了笑,结果侄女愣了一下,接着对他说:"对不起,我会想办法把你变回去的。"  相似文献   

16.
<正>案例":你"是我的缘记得新学期分班前,我就想班上孩子学习差点无所谓,我只要多花点儿工夫,孩子的学习不成问题,只要没有特殊儿童就行。可是现实总是没有想象中美好。分班名单一到手,就有老师告诉我,你抽到了一位特殊儿童,他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别照顾,智商又低,根本学不上,更谈不上考试了。我的脑子顿时蒙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我今后该怎么办呀?就这样,我与特殊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一条关爱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每到诺贝尔奖颁奖时,总会有人重复"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也许,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杰出人才的特质。新科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卡普拉斯教授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化学反应做计算机模拟,逐渐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莱维特教授"现在还是自己编程""总是去做新的东西";而瓦谢勒教授对工作的看法是"就像你看到一块表,你会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对于事物本质的孜孜以求,突破传统、对新技术的精深掌握和创新应用,是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共同特点,概括成关键词就是创新和引领——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意图我园地处长江岸边,每年秋游,我们都会组织幼儿到江边的安全区域游玩。幼儿非常喜欢捡拾各种各样的鹅卵石,或堆砌、或拼摆、或旋转、或敲击,还意犹未尽地把它们带回园。我将这些鹅卵石集中放在园内戏水池的一个角落,作为幼儿的游戏材料。有一次户外活动,幼儿在水池边玩海洋球、泡沫、鹅卵石,杰杰突然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所有的鹅卵石都沉在水底,它们能‘浮’上来吗?""你能不能想办法帮助它们‘浮’起来?"我轻声启发。于是,杰杰和同伴们开始尝试起来,有的把鹅卵石放在泡沫板上,一边拨动水波比赛看谁  相似文献   

19.
<正>下午放学以后,小曼突然跑进了办公室。我奇怪地问她:"放学了,怎么又跑回来了?"她眨了眨眼睛,一边挠着脑袋,一边回答:"妈妈叫我请乔老师出去一下。""乔老师到综合楼开会去了。""哦!"听了我的话,她转身就蹦蹦跳跳地走了。等我下班走出校门时,意外地看到了站在学校门口的小曼和她的妈妈。小曼妈妈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严老师,小曼最近上课听话不听话?""很乖啊!"我回答着,心里却很奇怪。  相似文献   

20.
<正>议论文通用的写作思路是:以议(剖析)带叙(论据)论证观点。因此,高考实战技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练起:1.观点要有新意高考议论文要想"独步考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观点必须新颖独到。那么,如何"独辟"蹊径""呢?第一步,看到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它决定了你的观点能否"推陈"。第二步,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它决定了你的观点能否"出新"。下面以一则短论演绎一下"两步走"策略:第一步: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