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小朋友,快把这页拿给老爸老妈看,告诉他们,在这里可以分享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体会,也可以为其他小朋友推荐好书哟!让他们也成为"创粉"吧!为了让儿子受到较好的教育,我们把他送到了离家较远的学校读书。儿子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给他办了一张学生公交卡。每天看着他小小的身影挤公交车上学,晚上又拖着疲倦的身子回来,我心中满是酸楚。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3.
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放手让孩子去玩,让孩子"玩"出好成绩。要想玩能产生正效应,就需要看得准,要看什么时候玩,玩点什么和怎么玩。列举了一些适合课堂和课间玩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同时能学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正>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经验丰富的同事提醒我说:"讲课文前,记得让学生预习哟!"听后我暗自琢磨:不就是预习嘛!简单!学第一课《草原》时,我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今天回家预习第一课。"学生们乐呵呵地答应了。第二天,我想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才发现无从下手。就这样,预习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直到有一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郭老师,孩子回到家把课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然后让我签字,说是您布置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湖南卫视父子亲情秀《爸爸去哪儿》热播。这个堪称"80后育子样本"的节目让网络上关于亲情和爸爸的话题不断发酵。有网友感叹:"做了10年爸爸了,好像今天才懂得,儿子是这么需要我,儿子到底在想什么。"而几个爸爸和孩子单独相处遭遇的困境,以及他们的教育方式也在家长中引发热议和讨论。节目中,没有妈妈陪伴,爸爸和孩子要进行72小时的单独出行挑战,众老爸直呼Hold不住。这种形式不仅让我们看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大多数技工学校的学生是成绩差,而没有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就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造成的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英语这一学科。上了技校,学生和家长的看法就是赶紧学好技术,早点毕业当工人,英语学得好不好无所谓。英语课上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课堂上的气氛死气沉沉,让技校的教师很尴尬。这种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根本无法达到现代科技社会提倡的"要培养双高,知识多元化的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赏识、被认可,我们要充分发挥作文多元评价的导向作用,真正在作文教学中践行我们学校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教育理念,营造"追求成功、体验成功、获得成功"的积极向上的写作氛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基。一、学生、家长、教师多方参与学生习作的评价传统的作文评价中,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目的主要在于甄别,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家长、教师多方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切入点,多角度发现、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新的学期开始了,新的幼儿、新的家长、新的班级组合、新的环境……一切都是新的。作为小班的老师,此时此刻,我们在想,家长最关心是:孩子是否能够在这个新的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独立生活,学会与人合作……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一、明确一种思想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是为家长参与社会劳动而服务。所以,"早出晚归,延长服务"是我们职业的奉献;"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尘埃味     
<正>这本相册从堆着旧物的箱子里逃出来,蒙着10年的灰尘,我很难克制自己不去翻阅。然后这张照片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我眼前,即使时光让它泛黄,我还是能一眼认出你,在一堆龇牙咧嘴的黄毛丫头中间,从容大气。因为幼儿园太早毕业而被迫上了一年学前班,印象里那时的数学似乎比现在难些,加减法必须要像床前明月光一样呼之即出,还有法术一般玄乎的名字——珠心算。被老师骂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关心孩子的美术教育,这是好事。然而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儿童画,总会有一些家长对儿童画的种种特点无意认同。并且,多数人只以为以"像"与"不像"作为造型标准来判断孩子绘画水平的优劣。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导致不同的结论。很多家长自己并不懂得美术技能的传授,便采用了各种方式去"教"孩子。我曾见过一场儿童绘画表演,执笔的是孩子,可是大人们在周围不时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我们认识到,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激发他们进行自我教育,那么,老师、家长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去发现孩子的潜在能力和不足,而不是主观地、孤立地思考成人自己的教育方法。然而,人是最难了解的,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他的潜能往往藏在幼稚行为的背后。这就需要家长在"发现"上下工夫,通俗地讲,就是家长要当孩子发展的显微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  相似文献   

12.
傅修才 《环境》2009,(5):92-95
六一临近,很多家长都已经开始在计划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了。对于孩子们而言,一句“儿童节快乐”的祝福固然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长辈们的礼物了。什么礼物,既让孩子喜欢,又有益孩子身心发展,本来已经够让家长挠头的了,毒奶粉、黑心棉玩具等事件层出不穷,更让家长对如何选购安全、环保、健康的礼物伤透脑筋。  相似文献   

13.
<正>"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在经济腾飞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更加重视。尤其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关注更不在话下。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重视家校的联合,就会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例如,某些家长只注重成绩,忽视人格教育,只知溺爱学生,忽略学生道德教育等等。另外一方面,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家长因素,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事半功倍。可见,在新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门科学,但在教育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出现了漠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实现"中国梦",建设"好教育",让孩子有孩子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成为中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正>黄老师:您好!小毓让您费心了。她这一学期的精神面貌改变很大,她乐观、自信多了。她经常对我说:"妈妈,原来我最不喜欢语文课(二年级在西安),现在,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我想孩子能有这样大的转变,一是黄老师精心备课的上课内容吸引了孩子;二是黄老师对于她的关注和鼓励,让她树立了信心。所以,从内心来讲,我们非常感谢黄老师……这是上学期末小毓家长发给我的电子邮件,看完后我感到欣慰与快乐,对工作更是充满了信心!一学期以来,小毓的转变确实很大,以前上课她经常走神,为此我批评她很多次,甚至是严厉批  相似文献   

16.
<正>"花开无痕,教育无痕",有专家说这是最美的教育。在育儿中,我也深深受益于"无痕教育",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如果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口语训练。有位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学了将近六年英语,每次英语成绩总是在80分以上。可是,从国外归来的亲戚用英语与他交谈,他却不知所云。从这个事例看出:在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相当部分教师只重视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训练的培养。怪不得那位家长的孩子学了近六年英语,不懂得听说。  相似文献   

18.
<正>个性张扬的学生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并不少见。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呢?他们在学校里张扬个性,试图吸引大家的眼球。甚至有些家长反映,在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对家庭关系造成了很大影响。怎样对待这些叛逆的孩子?是循循善诱还是高压强制?针对小洁的案例,我得出了一些启发和感慨。新学期开始,班上的一位女学生小洁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个头不高,自己坐在角落里看书,对新同学的喧嚣和热闹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今社会中一些小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而出走、自杀等现象,再加上看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四名女学生集体自杀》后,触发了我写这篇论文的激情。本文从一件令人深思的事件入手,提出了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论点,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小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概要》等书籍,作为自己论文的理论依据,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论述,目的是为了唤醒家长和教师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在遇到挫折、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时能正确对待,不走极端。  相似文献   

20.
快乐作文的理念,就是激发孩子写作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写作有感而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到习作是一种乐趣,采用了快乐作文教学法,解决作文教学中"教师怕教,学生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