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外许多重大事故教训表明要危险化学品企业必须与外部脆弱性目标之间设置合理的安全防护距离。目前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监管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上位法的支撑,未纳入城市规划控制程序,缺乏专门的安全防护距离标准,事故隐患企业搬迁难,以及公众参与不足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城市发展的压力,政府监管的缺失,部分企业盲目扩建、改造,周边区域违规开发建设。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问题涉及到危险化学品企业、周边开发单位、公众以及政府四个主要利益相关方,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土地资源在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公众安全需求提高之间矛盾下的必然结果。在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些综合性策略和针对新建项目和现有企业的措施建议,目前解决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防护距离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将危险化学品企业及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安全控制纳入城市规划许可程序中,以及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协调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航空煤油油库作为航空煤油的储存设施,其外部安全防护距离是参照《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T 37243-2019)中的条款第4.1条的要求来确定的,也就是采用相关标准中要求的有关距离,即依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14)的安全距离和防火间距要求。这样确定航空煤油油库的外部防护距离具有统一性,但在针对性、合理性方面明显不足;故文章对某公司航空煤油油库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基于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再次确定该油库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对上述定量分析计算得出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与相关规范中的安全距离以及防火间距进行对比,综合分析航空煤油油库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朱春靖  樊文龙  程宗华 《安全》2022,43(3):22-27
普货码头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允许运输少量危险货物,而可燃、易爆、有毒的危险货物易造成事故且事故后果严重。通过对标相关规范,此类码头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目前尚无标准规范可依,且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此类码头的特点,提出根据周边建筑物超压损坏的“安全距离”和超压冲击波、毒性扩散的伤害距离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的不同对外部防护目标进行分级管控。结果表明:通过此定量计算得出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较单一场景更加科学合理,且分级管控可节约相关资源,为码头的日常防护及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物流基地规划建设中,危险货物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设定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危险货物储区化学爆炸与毒气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大、后果严重等特点,先应用鱼刺图事故分析原理分析危险货物储区危险因素,再建立化学爆炸与毒气泄漏危害距离计算模型,最后以冲击波伤害与毒气中毒有效剂量标准为依据,根据已建模型计算化学爆炸与主、次导风向毒气泄漏伤害距离。结果表明在设定安全防护距离时,结合化学爆炸、毒气泄漏危害距离模型,能得到合理的危险货物储区周边安全防护距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安全及卫生等相关距离确定方法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周边重要区域安全防护距离制定方法的基本原则、计算程序以及主要内容等进行阐述,提出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周边重要区域安全防护距离的确定方法。该方法以危险化学品事故后果分析为基础,综合考虑企业安全防护措施影响,运用个人风险允许值和社会风险允许值来确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与周边重要区域安全防护距离。应用示例表明,该方法评价的风险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具有更好的科学性。该项研究成果对确定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防护距离、制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安全防护距离标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倬为 《安全》2022,(10):1-11
为持续改进我国坠落防护装备标准体系,本文首先对坠落防护装备和坠落防护系统进行介绍;其次对3个国际主流坠落防护装备标准体系进行分析,并梳理我国坠落防护装备标准体系的构建过程及包含的主要标准;最后对我国坠落防护装备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规划的建议。结果显示:我国坠落防护装备标准体系存在标准缺乏统一性、管理标准滞后于社会发展、缺少新产品标准规范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可通过落实标准化基础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标准修订和更新工作等措施完善我国坠落防护装备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
杨国梁   《劳动保护》2022,(1):62-65
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综合考虑我国危险化学品企业监管现状和装置自身危险特性,从而规范提高确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化工园区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园区安全规划,保护园区周边人员安全,优化内部危险源布局,合理设定园区安全容量,是国内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工作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大量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目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化工园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化工园区内部优化布局的阶梯原则,化工园区安全容量的确定方法,以及化工园区安全规划需要考虑的公用工程和配套设施,安全监管和一体化应急等内容,以期用于指导和推进我国化工园区安全规划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设定机场货站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基于爆炸威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模拟包装约束下爆炸品爆炸冲击波特性,通过引入包装约束系数,描述包装材料对爆炸威力影响,计算航空运输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结果表明:1 mm厚度聚碳酸酯、钢和铝材质外包装的包装约束系数分别为0.904 7,0.860 1,0.870 6,相较于聚碳酸酯和铝材质,钢材质外包装对易爆危险品爆炸威力削弱程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机场货站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规划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含硫气井的公众防护距离的判定法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高含硫气田井喷有毒气体扩散对周围居民的危害很大[1],通过安全防护距离的方法保护井口周边群众是国内目前比较认同的做法.但如何确立有效的安全距离既能有效的保护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又能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成为比较难的课题.这要求对于计算硫化氢的扩散范围要相对准确,对于区域距离的判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通过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来模拟事故的发生扩散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毒性负荷分析,来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消防标准体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明确我国消防标准体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分别从消防标准的数量、标龄、类型、属性和采标情况等5个方面对我国消防标准体系进行分析,并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和美国的消防标准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消防标准体系整体适用性在不断增强;需制定周期性标准复审计划;消防基础试验类和管理类标准应成为下一步消防标准制修订的重点;消防强制性标准所占比例有待进一步下调;需建立国际标准动态跟踪机制,同时应注重将我国先进的消防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我国灭火专业标准体系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分别从灭火剂、灭火器、灭火救援装备、消防通信和灭火救援管理5个方面对我国和国际消防标准化组织、美国消防标准研究机构及协会发布的灭火救援标准共200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固体和液体灭火剂标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气体灭火剂标准未涉及部分新型卤代烷气体灭火剂;灭火器标准修订情况落后于国际标准;灭火装备类标准数量较多,但不够全面且缺乏系统性;消防通信系统标准落后于目前通信技术的发展;灭火救援管理类标准是我国消防标准化最为薄弱的方面。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灭火专业标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综合比较现行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对叉车“安全保护与防护装置”的要求,分析叉车“安全保护与防护装置”的检验范围及内容,对其中争议较大项目的检验要求和方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欧美、日本与中国个体防护标准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个体防护装备,以往称劳动防护用品,是以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为目的,并且直接与人体接触的装备或者用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保障劳动者安全和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护劳动者和确保安全生产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个体防护装备的技术标准方面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形成了初步的标准体系,本文研究了ISO、CEN、JIS的个体防护标准体系,并着重对其体系和有代表性的标准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个体防护及检测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和提高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的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个体防护及检测领域的相关国际标准的研制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向倩 《安全》2020,(3):49-53
为评估并提高锂电池在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锂电池安全检测的相关标准,对标准中测试项目异同作了重点分析和对比,并讨论了锂电池的安全风险及风险分级情况。同时,鉴于锂电池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起火、爆炸等危险,探讨了电池检测过程的安全防护技术,并从样品区和试验区两方面提出了安全防护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标准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性规范,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的重要依据。为掌握安全生产标准现状,收集、梳理了已发布的安全生产标准603项和正在研制阶段的标准385项,对标准发布年份、在研标准计划年份、标准领域分布、标准级别和标准性质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总结标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及发展建议,为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的持续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Functional Safety (IEC 61508 and IEC 61511) are well recognised and have been adopted globally in many of the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or so. Conformance with these standards involves determin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instrumented risk reduction measures, described in terms of a safety integrity level (SIL). During this period within the process sector, layer of protection analysis (LOPA) ha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approach for SIL determination. Experience has identified that there is a type of hazardous event scenario that occurs within the process sector that is not well recognised by practitioners, and is therefore not adequately handled by the standard LOPA approach. This is when the particular scenario places a high demand rate on the required safety instrumented function.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how to recognise a high demand rate scenario. It will discuss what the standards have to say about high demand rates. It will then demonstrate how to assess this type of situation and provide a case study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to determine the necessary integrity level. It will conclude by explaining why it is important to treat high demand rate situations in this way and the resulting benefit of a lower but sufficient required integrity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