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频次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频次还没有统一,大部分地区仍采用的手工采样方法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每季度进行一次,每次监测五天,全年共监测二十天;使用连续采样器则根据《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每月监测14~16天(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项目);对于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则要求每月监测12天以上.众所周知,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是反映大气环境的质量,监测频次太少,将不足以反映大气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间断采样和旧监测网络数据与新测点、新方法(24小时连续采样或自动连续监测)所提供的数据可比性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替代?新监测网络设计是否能用实测结果加以验证?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1989年我们在新监测网络按连续采样法开展监测的同时,对旧监测网络仍按原来间断采样的规定,同步运转四个月(1、4、7、10月)以便分析。 一、监测条件及设备 新监测网络四个测点。用上海长城仪表厂生产的CW—1A大气连续恒温采样仪进行连续采样,每天早上9:00~10:00到次日早上9:00  相似文献   

3.
实验部分 (一)、分析方法: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进行。 (二)、实验方法: 1.进行实地监测:在同一监测点,同时采用间断采样和连续采样对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进行同步实地监测。其中,间断采样时间分别在每天7.11.15及19时,采样流量分别为0.5L/min(SO_2)及0.3L/min(NO_x),采样时间均为30分钟。连续采样,采样时间为24小时,采样流量在0.2L/min左右。吸收瓶温度控制在15±3℃。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某区一年地表水手工常规监测与自动监测数据比较,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数据有效性进行分析,提出在丰水期(非威潮影响期)每月需监测8次(隔3日采样),在枯水期(成潮影响期)每月监测1次.定量解决了上海某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数据有效性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将在一定时期内对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SO_2)及氮氧化物(NO_x)污染监测采用三种不同监测方法共存的方针,即采用间断采样实验室分析法、24小时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法及连续自动监测法。由于这三种监测方法所采用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各不相同,因此监测结果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及代表性不仅依赖于分析方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采样方法。而采样精度表示样品的代表性,它受污染物排放特征、扩散机理、采样频数、采样时段及置信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大量实地监测数据依据,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不同监测点所采用的不同监测方法的采样精度进行了比较。推荐一种估计采样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相似分析在空气连续监测缺测资料插补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气连续自动监测中缺测资料的插补处理是环境监测与科研的一项基础性的技术工作,文章应用数理统计中的相似分析原理进行探讨,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该方法对解决和处理因采样时间不足而造成的污染物浓度日均值缺失问题是十分有效的,对目前我国开展的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工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与大气24小时连续采样(夜体吸收法)有关的吸收瓶质量检查、采样系统气密性检验、流量校准等提出了操作要求:用实验说明了采样单元及限流孔单元的温控与流量稳定性的关系;简要分析了大气监测亭采气管叶测值的影响并对生产结构简化、性能可靠的大气连续采样仪器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连续排放监测(CEM)系统要连续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必须要有质量保证程序.质量保证程序是质量控制中的一项管理程序.质量控制工作,指每天和每季度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检测,以此确保连续排放监测得到的大量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9.
环境空气质量不同监测方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中,有些城市存在着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和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监测并行的情况。为考察这两种方法监测结果的异同,于夏季连续20d和冬季连续15d进行了对比监测。监测项目为SO2,NO2和PM10。在对比监测中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对人工采样实验室测定进行了综合采样器流量校正,现场空白样和全程序平行样测定;在自动监测系统中,对SO2,NO2监测仪器作零点,标点校正,PM10监测仪作K0校正。对所测得的209个日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O2,PM10两方面测定结果方差相同,NO2两种方法在冬夏两季方差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夏季SO2,PM10,冬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一致;冬季SO2,PM10,夏季NO2两种方法监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样品浓度水平及天气状况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差异亦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噪声不同高度的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实验 淮安市环境监测站开展了固定和流动噪声源在不同距离,对不同高度建筑物影响的噪声监测,监测点设在该市淮海国际大酒店各楼层临近阳台的窗口,共设置7个监测点,监测点距离地面高度(垂直高度)分别为1.5 m、12 m、17 m、23 m、30 m、35 m、42 m.监测方法按照GB/T 14623-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监测仪器为噪声积分统计分析仪.固定声源监测频次:监测4次,每次测10 min,以等效声级(Leq)值参加统计;复合声源按功能区测量方法监测,监测4次,每次为24 h连续监测,测量每小时的Leq值,实测20 min,Leq值参加统计,同时记录车流量.噪声监测点见图1.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城市现行的大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中,每季五天,每天三次.但对这三次的具体时间未给出明确的规定,各地也均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本文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最优分割原理对我市24小时例行监测数据做了处理,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最佳采样次数和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工作实践,提出环境噪声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供参考。1 环境噪声监测环境噪声一般指功能区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中山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共划分为4类(1类区、2类区、3类区和4类区),每类布点2个,每季度监测1次。该市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布点网格数>200。监测时间为昼6:00~22:00,夜22:00~6:00。监测仪器均采用AWA6218A、B两种型号噪声仪。监测时尽量使用同型号仪器,以避免产生误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要点见表1。表1 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要点项目名称功能区噪声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布点原则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个以上的长期…  相似文献   

13.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 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池靖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4):251-253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池靖 《干旱环境监测》2006,20(3):187-192
对悬浮颗粒物室外人体暴露的测定一直受到可用资源的限制,设计有效的网络就要求对测定方法的选择、采样点的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进行调整。采样位置要求能表征因周围污染源对附近地区和城市最小影响的空间数值。虽然大多数判定PM是否达标的测定方法是每第3天至第6天的24h监测,但是室外人体暴露的评价要求连续监测一整天,最好有1h或更短时间的监测时段。更详细的粒径大小和化学性质数据也很有必要,因为较小的颗粒及其特殊的化学物质要比总的样品质量更有助于反映对缝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布点现状及优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环保、水利、国土、农业、林业、气象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现有监测点位,提出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布点建议。在空间尺度上设置8个中心站,34个监测点,26个监测断面,当星子水位高于15. 99 m时加设12个监测断面;人类生产活动监测范围以环湖11县区覆盖范围为边界,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小于人类生产活动监测范围;在时间尺度上以月为最大单位,每月采样时间在当月下旬且在采样当天前5天未降雨;气象、环保和水利等部门设置监测点要统一;生物多样性监测点在气象、水文和水质监测点半径5 km内设置。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城区典型居民住宅区PM2.5和PM10监测结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网络中的一个城市居民住宅区监测点进行了为期一年的PM2.5和PM10的同步监测,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PM10日平均浓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194~0.889,月平均浓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420~0.667;冬季颗粒物中小粒径颗粒物PM2.5的比例较高,春季则较低;随着相对湿度的上升;颗粒物中小粒径颗粒物PM2.5的比例缓慢升高;比值变化的风向特征与监测点周围环境情况有关;PM2.5和PM10监测结果月均值之间和各月的日均值之间均线性相关,回归直线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甲醛法的基础上,对该法进行24小时连续采样,进一步对甲醛法考查与探索本文椎荐的方法,操作条件不苛刻、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令人满意。空气中的氮氧化物、 臭氧、重金属等不影响测定  相似文献   

19.
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河流域2009—2011年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北方季节性河流,在制定了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原则的前提下,分别运用最优分割法、变异系数与水质类别相结合方法、连续3年未检出判断法进行了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的优化。结果表明,辽河流域优化后的监测断面为18个,比优化前减少8个。在监测频次上,干旱少雨的月份中,1、5、10月应保持每个月2次的监测频次,2—4月、11—12月每月监测1次;湿润多雨的6—9月只监测1~2次即可,全年监测频次分布更合理。监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为12~20项,选测项目为3~11项。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8年9月20—29日,开展了南京市环境空气非甲烷烃(PAMS)原清单中57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手工和在线比对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碳氢化合物、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对VOCs 3 h均值、日均值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等进行比对,分析在线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的相关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3 h均值的差异度(1.43)和相关系数(0.897),日均值的差异度(2.16)和相关系数(0.946),呈现出差异度不显著、高度线性相关的特征。同时,进一步分析了监测数据产生偏离的原因,建议加强环境空气手工监测的质控管理,强化在线监测设备的运维管理,推进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合理、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