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小事做起     
正2013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整个中国,从东到西,从海边到高原,雾霾波及30多个省的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在此期间,中小学停课,航班停飞,高速公路封闭,公交车暂停营运,民众谈霾色变……显然,中国已陷入"一边开宝马一边喝污水","一边住别墅一边吸毒气"的恶性循环之中。引发更多人感叹的是,中国的许多孩子,有可能打一出生就没有呼吸过清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2.
<正>柴静自费所拍反映中国雾霾状况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被禁播了。这在中国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如果不被禁播,那才是意外。藏着掖着捂着,不让知道,不让参与,正是造就今日雾霾的罪魁。中国环境已濒临崩溃,这是个稍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首先从呼吸的空气上:中国人呼吸的空气质量从雾霾铺盖的面积上可见一斑。2013年1月29日媒体报道说,中国部分城市近日受大范围雾霾天气影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灰霾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更有严重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高峰 《绿色视野》2014,(7):67-69
持续了“一生一世”(2013~201 4)的雾霾,在吞噬环境发展的空间,在消耗人们的耐心,也在考验顶层设计者的智慧。党和国家领导对治理雾霾十分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选择在雾霾天视察北京胡同,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一连向国家环保部长提出了数十问。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相似文献   

4.
数字     
《环境教育》2013,(7):10-10
6亿人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1日公布的题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的报告中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据统计,受影响雾霾区域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区,受影响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受影响人口约6亿人。  相似文献   

5.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简称《战略》)11月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战略规划。《战略》要求,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到2020年,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2013年大连市区全年共有污染日75 d,其中86%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在1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子站中,2013年1月份出现污染日的样本数最多,出现污染日最多的是甘井子子站(三类功能区)。大连地区空气污染日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空气质量主要受燃煤、机动车尾气排放、雾霾及外来沙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中国280个地级市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城市蔓延与雾霾污染之间的作用机制。以私人交通为门槛变量,考察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点;②私人交通对雾霾污染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的曲线特征,即随着私人交通发展水平的提高,雾霾污染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③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小于第一个门槛值(e11.6130=110 525辆)时,城市蔓延会加剧雾霾污染;当私人交通的门槛值介于第一个门槛值和第二个门槛值(e12.2473=208 417辆)之间时,城市蔓延对雾霾污染的影响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私人交通跨过第二个门槛值时,城市蔓延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抑制雾霾污染。研究城市蔓延、私人交通与雾霾污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4,(4):F0004-F0004
“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谴选工作已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完成。现予发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3版)》&《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2013版)》也己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9.
雾霾何时休?     
正气候变化,让雾霾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但治理雾霾没有"速效药"。今年的国庆假期因为雾霾很扫兴,9月30日夜间至10月1日,京津冀部分城市出现的重度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政府不断加大治理雾霾的力度,但雾霾何时可以休矣?气候变化让雾霾问题更加复杂10月2日凌晨,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连夜主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2月底,一份北京市雾霾来源的数据正式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地的雾霾来源报告也将陆续出来,届时,将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我们在关心室外大气污染问题的同时,也在忧心所居住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2012年,万科房产的"毒地板"就是这样一起涉及室内甲醛超标的事件,涉事的安信"毒地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到秋冬季节,雾霾一词就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渐成常态化。2015年岁末,全国都笼罩在一片灰霾之中,多个省份出现所有地市"全军覆没"的现象。有网友调侃:今后冬季除了大雪,雾霾将成为另一种对应天气。雾霾高发2005年11月开始,全国猛然进入雾霾高发期,尤其是北方地区,半个中国都笼罩在雾霾当中。2015年11月8日,辽宁出现史上最严重雾霾,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污染最重,全省14个市中11个城市均为重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适应气候变化项目(ACCC)是首个中国与发达国家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项目。目前处于项目二期阶段,旨在通过试点研究,探索如何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社会经济发展中去,以降低中国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提高适应能力。同时通过国际分享,帮助其他国家开发切实可行的气候变化适应方法。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项目总监,来自英国的梁丽博士。记者:请先介绍一下项目的有关情况。梁丽:项目一期(2009年—2013年)由中、英、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人们经历了对雾霾从认识到熟谙的过程,如何减少雾霾对于人体的危害,网民各显神通。于是,自制口罩、做雾霾操、吃猪血黑木耳、香烟过滤嘴做鼻塞……各种防雾霾"神办法"和"神器"出现。虽然众多"神办法""神器"大多已被证实对于减轻雾霾危害并无太大效果,但反映出人们对于雾霾危害的担忧以及寻求保护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然而雾霾污染问题也较为严重。以长三角41个城市2005—2018年PM2.5浓度为基础数据,借助LMDI指数分解法从强度效应、结构效应、增长效应和规模效应4个层面研究影响PM2.5浓度的驱动机制及贡献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探究了雾霾污染集聚效应与空间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各驱动因素具有正负效应和异质性。强度效应表现为负效应且是PM2.5浓度减少的关键因素;增长效应与规模效应为正效应,其中增长效应是促进PM2.5浓度增加的主要因素;而结构效应在以2013年为分界点的两个时间段产生正负相反的效应。雾霾污染空间分布具有正相关性特征,近年来,高—高集聚城市有所下降,而低—低集聚呈现增长趋势。探讨长三角雾霾污染的驱动效应及空间演化,对长三角雾霾污染防治以及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新年伊始,一份新鲜出炉的"2013年十大热词"榜单在网上引发了网友强烈共鸣,毫无悬念的是"雾霾"与"中国梦""土豪"等一起入选。告别2013,走进2014,人们用盘点这种方式,记忆着雾霾之痛。资料表明,2013年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特别是入冬以来,举国上下出现"扫霾"  相似文献   

16.
正气候变化加剧了北京冬天的雾霾天气《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近年来北京冬天雾霾天气频发,持续时间长,给人民生命健康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雾霾天气的产生依赖于一定的天气条件,比如冬天的弱北风、大气的高热稳定性等,那么气候变化是否会通过影响这些天气条件,对雾霾天气产生影响呢?围绕这个问题,蔡文炬等人构造了霾天气指数(Haze Weather Index,HWI),用于表示天气条件是否有利于形成雾  相似文献   

17.
贾靖 《绿色视野》2013,(8):64-65
2013年年初,当北京雾霾弥漫时刻,宋丹丹大姐在微博上说:"以后我要到哪里养老呢?"较之北京,亳州算是极不起眼的小城市了,在中国诺大的版图上,连名字都微小得几乎不可闻,至今仍有不少人把亳(bo)州读作毫(hao)州。姑且不论城市的大小,仅就居住的优越感来说,北京的优越感自然远远超越许多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18.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4,(10):71-71
秸秆焚烧火点数减少五成多 环保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秸秆禁烧情况。2014年5月20日~7月31日,据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和各地报告的现场巡查检查结果,在北京、上海、青海、西藏等4省(区、市)未发现秸秆焚烧火点,在其他27省(区、市)共监测到秸秆焚烧火点2119个(剔除卫星误判火点,不含云覆盖下火点),较2013年同比减少2681个,减幅为55.9%。  相似文献   

19.
许光清 《绿叶》2013,(3):86-89
从近期席卷大半个中国的严重雾霾,到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的地下水污染和400多个癌症村地图,我们不难得到结论: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多年矛盾的累积,必将导致中国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20.
资讯     
《绿叶》2007,(1)
我国首次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近日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这是我国编制的第一部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国家评估报告。评估报告指出,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中国以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国家对策。随着中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使GDP的碳排放强度较大幅度地持续下降,到本世纪中叶,将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废旧塑料市场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