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小煤矿选择合理的供电结线方式,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井下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本文以广西6万t/a以下地方小煤矿供电系统的现状为实例,分析矿井供电结线方式对煤矿安全的重要性,指出不安全因素,并提出广西地方小煤矿供电结线方式的选择方案和采取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以共商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应用当前先避计算机控制技术、歉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供电自动化系统,集测量、保护、控制、通信、管理于一体,对矿井供电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和综合管理,实现变电所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等“五遥”无人值守功能,从而提高矿井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煤矿供电质量高低对矿井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停电意味着停风、停产;供电故障有时还会导致人身触电和瓦斯爆炸等安全事故。为此,在煤矿建设计算机供电自动化系统,对矿井安全生产和企业经济致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防止煤矿井筒出现结冰现象,对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正常生产至关重要。无风机方式有别于其他传统的方式,是一种技术可靠、造价低、非常适合于我国广大地区的井筒防冻方式。  相似文献   

4.
广西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差,煤层变化大,地质构造多,矿井规模小,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差,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非常薄弱,煤矿事故频繁发生。为了扭转这个被动局面,近年来,广西不断探索,进行煤矿安全的战略思考,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信息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化"建设工  相似文献   

5.
非煤矿山井下安全生产离不开电,如果电气设备损坏或供电有故障,将会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严重时会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所以必须加强井下供电电源和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并应依据现场工作条件和国家矿山供电技术规范采取可靠的供电技术措施和手段,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程和制度,来保障矿井人员和电气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不断延深,近年来,矿井窒息死亡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地方乡镇小煤矿,窒息事故尤为突出,本文就矿井发生窒息死亡事故的原因、规律及预防措施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解释了矿井低压电网系统引入变频器后单相漏电故障电流增大的机理。以人身触电事故为研究对象,建立煤矿井下低压电网变频器系统单相漏电故障的分段线性模型,推导出故障电流的有效值,并经 MATLAB 仿真进行了验证。其分析结果表明,人身触电电流大幅度提高,人身安全水平显著下降。并进一步归纳出矿井低压电网变频器系统单相漏电故障电流的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西煤矿企业在矿井通风和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指出目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匡立军 《劳动保护》1992,(12):36-37
煤矿井下由于生产条件差,空气潮湿,电气设备移动频繁,漏电现象时有发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漏电,会给人身、设备以至矿井造成很大威胁。所以,必须设有漏电保护。《煤矿安全规程》423条规定:“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应装设带有漏电闭锁的检漏保护装置或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如果没有这两种装置,必须装设自动切断漏电馈电线的检漏装置。” 目前,小型煤矿中的漏电保护大多没有选择性,一般采用漏电继电器和采区低压电网的总馈电开关连接,一旦电网的某一地点发生漏电,总馈电开关就会迅速跳闸,切断整个电网电源。因而,停电的范围广,影响面大。若…  相似文献   

10.
1煤矿安全状况 1.1煤矿安全防灾系统及装备 广西煤矿矿井的通风、排水、供电、防火、防瓦斯、应急救援、通讯、防尘、矿井支护等系统基本配备,但标准低,设备老化,管理人员差,部分系统如防尘系统与国家和行业标准仍有定差距.  相似文献   

11.
由于660V供电较380V供电的输送能力有明显提高,技术指标全面改善,还能节能和节省导线的有色金属。因此,660V供电广泛用于煤矿的地面生产系统和选煤厂的低压配电中。660V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安全有重要的影响。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种:一是中性点直接接地(TT或TN  相似文献   

12.
9月15日,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东怀煤矿一号井150万吨扩建项目通过了由广西煤监局组织的专家组竣工验收。东怀煤矿原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近年来。该公司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一手抓矿井建设,一手抓安全生产,全力推进矿井改扩建步伐,克服了时间紧、人员少、程序繁杂等重重困难。高质量地完成了矿井改扩建任务。目前,矿井原煤生产能力已达150万吨/年。  相似文献   

13.
应急照明是现代建筑安全保障的重要设施之一,它同人身安全和建筑物安全紧密相关。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应急照明的具体规定,对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做了进一步探讨和归纳总结,并结合具体问题对应急照明设置场所、供电时间、电源供电方式、控制方式、施工设计及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应急照明的设计和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地方小煤矿开采的煤层普遍勘探程度低、地质构造复杂,大多是边勘探、边施工、边生产,矿井生产存在点多面广、战线长,生产能力小,管理分散等状况,矿井的通风管理滞后于生产,从而造成矿井通风困难。因此,要保证矿井通风系统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对矿井通风系统技术改造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矿井通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人根据永安煤业公司柯坑煤矿各采区联合通风系统技术改造方案的实施,从中总结出低瓦斯小型煤矿的矿井通风系统实现联合通风的经验,为更好地加强小煤矿通风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矿井通风技术管理水平及矿井的抗灾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非煤矿山井下供电中性点接地方式和漏电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袁瑞梅 《安全》2010,31(1):35-36
闸刀开关是低压瓷底胶壳刀开关的简称,是一种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手动操作电器,主要用于非频繁接通和切断容量不大的低压供电线路,兼作电源隔离开关,选择合适的保险丝后,具有短路和严重过载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地方小煤矿开采的煤层普遍勘探程度低、地质构造复杂,大多是边勘探、边施工、边生产,矿井生产存在点多面广、战线长,生产能力小,管理分散等状况,矿井的通风管理滞后于生产,从而造成矿井通风困难.  相似文献   

18.
小煤矿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小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规模小,产量低,管理差,效率低。按照北京市发改委2006年核定的生产能力,北京市小煤矿生产能力一般为3至5万吨/年。小规模的开采方式带来生产系统复杂、生产集中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事故点多等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因素,安全状况差;二是小煤矿现有管理模式不利于规范安全生产。小煤矿中私人投资、个人承包的经营模式大量存在,这种投资和经营管理模式客观上不利于矿山企业的安全发展;三是小煤矿的短期行为严重影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由于北京市小煤矿采矿许可证核发的有效期较短,一般为1至3年,小矿主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愿加大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基础资料不齐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五是小煤矿“三超”即超能力、越定员、超强度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9.
储能电站在煤矿应急供电中逐步得到了应用,电池的安全运行对于煤矿应急电源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储能系统事故原因统计与文献资料,选取影响储能电池运行安全的6个子系统共30个风险因素建立评价体系,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与障碍度模型对5个煤矿2018—2022年的应急电源系统进行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煤矿应急电源系统的安全风险随时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人为因素、运行环境、外部刺激3个子系统是影响煤矿应急电源运行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顶山市新华区为全国重点产煤县 (区 ) ,区内煤矿以乡镇小煤矿为主 ;小煤矿井田多位于平顶山煤业集团大型矿井浅部报废水平内 ,主要开采残留煤柱和采后剩余底部煤层。笔者根据新华区小煤矿生产的特点 ,总结、规范了复采残采煤层小煤矿井田开拓、采煤方法 ,重点研究了房柱式采煤法采准巷道布置和采煤工艺 ,特别是保持煤房稳定、提高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特殊支护问题 ;同时结合小煤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煤炭行业的法律、法规 ,提出了小煤矿采煤方法改进的技术措施。上述研究成果 ,对规范我国小煤矿的采煤方法、提高小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推动小煤矿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