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铁阳极电凝聚处理活性黑KN-B染料废水过程中影响电能消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染料废水初始pH、染料废水温度、染料废水初始浓度和电解质浓度对能耗均有明显影响,并得到能耗与电流密度、染料废水初始浓度、氯化钠电解质浓度之间指数的曲线方程.脱色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电流效率受电解质浓度以及染料废水初始的pH影响较大;对于质量浓度为50 mg/L的活性黑KN-B染料废水,在电流强度为20.83 A/m2,电解温度为25℃,硫酸钠浓度为0.01 mol/L,pH为7.13的条件下,染料废水脱色率达93%,染料脱色电能消耗为4.14(kW-h)/kg,电流效率为105.29%.  相似文献   

2.
周期换向电凝聚法处理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属铝或铁做电极电凝聚法处理印染的废水过程中,存在阳极板易钝化而影响脱色效果、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理论分析表明,采用周期换向电源和金属铁、铝分别作为两极,电化学法处理染料废水,可以有效防止电极钝化,提高处理效率.以活性黑KN-B模拟染料废水为例,采用自行设计的周期换向电源,铝板和铁板为反应电极,对周期换向电源电凝聚法处理染料废水的脱色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活性黑KN-B模拟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在99%以上,起脱色作用的主要有电解还原氧化、气浮及金属离子絮凝等过程,且周期换向电源能有效防止采用铝铁电极电化学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出现的阳极钝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针对普通电凝聚技术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采用单向电流易造成阳极损耗增加处理成本的缺点,对传统的电凝聚法进行改进,采用换向电源、铝铁分别作为两极的新型电化学反应器,以色度和CODCr去除率作为指标,利用电凝聚技术处理活性黑KN-B染料模拟废水.通过周期性改变电解电流方向,实现金属铝和铁电极均可溶解,同时产生具有絮凝作用的金属离子,并减缓金属阳极的损耗速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活性黑KN-B模拟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最佳处理条件为: 电解时间30 min,电解电压10 V,电源换向周期10 s,染料质量浓度100~300 mg/L,电解质(Na2SO4)浓度0.01 mol/L,搅拌速度1 000 r/min,极板间距1.0 cm,pH=5~9.在此条件下,色度去除率可达99%以上,CODCr去除率可达50.0%以上.电解时间、电解电压、换向周期、染料质量浓度、电解质(Na2SO4)浓度、搅拌速度、极板间距、pH值等因素对色度和CODCr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影响.色度主要是由于活性黑KN-B染料发生化学反应,染料分子中的发色基团-N=N-键被打开,生成苯环衍生物而得到去除;CODCr的去除则主要是絮凝和气浮现象共同作用的结果.扫面电镜测试(SEM)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缓阳极损耗过程.  相似文献   

4.
电凝聚法脱除高浓度染料废水色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pH值、板间距、电流强度、通电时间、电流密度、投加食盐量的条件下,研究了电凝聚法对高浓度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得到了亲水性的高浓度染料活性艳红X-3B染料液脱色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电凝聚法处理染料水的工业化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褐煤腐殖酸吸附脱除废水中染料活性艳红X - 3B,研究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腐殖酸投加量和溶液pH值对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褐煤腐殖酸对废水中染料活性艳红X-3B的吸附符合二级速率方程;染料的吸附等温线数据都可用Henry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描述;废水中染料脱色去除率随腐殖酸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去除率的变化随投加量增加而降低;废水中染料脱色去除率随着pH值的减小而增大,直至pH =0.5时,去除率达到最大,为100%.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褐煤腐殖酸对废水中染料活性艳红X -3B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粉煤灰处理活性艳红KD-8B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废水的pH值和粉煤灰的投加量对活性艳红KD-8B染料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粉煤灰经酸化改性、加热活化和碱化改性后的脱色能力.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12.3;未经改性的粉煤灰脱色效果不好且投加量大;碱改性粉煤灰的脱色效果最佳,脱色率可达99.9%以上,对高浓度活性艳红废水,脱色率也能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电凝聚-气浮法对印染废水脱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凝聚-气浮法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主要考察了废水的pH值、电流强度、电凝聚时间等因素对印染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pH=6-7、电流强度I=1.5 A、电凝聚时间t=20 min时,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该方法具有较宽的操作范围,电流强度在1.0-2.5 A范围内,废水色度去除率相差不大;进水pH在5-8范围内,废水色度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400W高压汞灯下有机染料模拟废水的光氧化脱色,实验结果表明:在近紫外光照射下,H_2O_2/草酸铁络合物能使染料迅速氧化脱色,其脱色速率显著高于UV/H_2O_2光氧化;pH在3左右,脱色效果最佳,pH>4脱色率急剧下降;Fe~(3+)、草酸和H_2O_2的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染料废水的光氧化脱色率均有较大影响;水溶性的单偶氮染料和双偶氮染料光氧化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H2O2辅助TiO2/CdS/壳聚糖复合膜光催化甲基橙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可见光对染料废水进行高效脱色,采用仿生矿化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TiO2/CdS/壳聚糖复合膜光催化剂.用氙灯模拟日光,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了催化剂用量、H2O2投加量、甲基橙初始浓度、溶液pH值、无机阴离子和催化剂重复使用对甲基橙溶液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橙质量浓度为15 m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00 g/L,H2O2浓度为3.9 mmol/L,pH值为6.0时,光照130 min后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99.90%.催化剂重复使用试验表明,制得的催化剂使用寿命较长,且其反应活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对酸性红B具有脱色活性的菌株,考察了不同碳源、不同氮源、葡萄糖初始质量浓度、酸性红B初始质量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对酸性红B脱色效果的影响,对菌株脱色酸性红B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脱色的动力学方程。获得了对酸性红B具有良好脱色能力的菌株,对50 mg/L酸性红B模拟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6.65%,命名为Y15。通过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得到Y15菌株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对酸性红B脱色需要外加碳源,以葡萄糖最好,但不能超过2.0 g/L;适宜氮源是(NH_4)_2SO_4。在葡萄糖初始质量浓度为2 g/L、初始酸性红B质量浓度为50 mg/L、温度为35℃、初始pH值为8.0时脱色效果显著。在温度为20~40℃范围内,脱色效果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镁铝水滑石对直接冻黄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镁和氯化铝为原料,按照镁铝摩尔比3∶1制备了镁铝水滑石,并通过镁铝水滑石处理直接冻黄染料模拟废水的条件实验,研究了固体投加量、废水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镁铝水滑石对直接冻黄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于70 mg/L直接冻黄溶液,镁铝水滑石投加量为2.5 g/L,pH值为10.5,反应时间为20 min,脱色率可达96.46%。  相似文献   

12.
针对铬盐废水蒸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腐蚀问题,采用失重法、pH值检测、扫描电镜(SEM、EDS)和XRD等手段,模拟研究了温度、Cr3+质量浓度对20#碳钢腐蚀速率、腐蚀产物的影响,并从废水pH值和形貌分析角度探索腐蚀速率发生突变的原因.研究表明:废水Cr3+质量浓度在150~180 mg/L范围,碳钢腐蚀速率发生突增,废...  相似文献   

13.
椰壳基活性炭吸附高氯酸盐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高氯酸盐污染物椰壳基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参数,以高氯酸铵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L25(5)4正交试验考察活性炭投加量、温度、pH值、高氯酸盐初始浓度等参数对活性炭吸附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lO4-的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ClO4-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去除率,高温不利于活性炭的吸附反应。最佳工艺参数:活性炭投加量为0.4 g/L,pH为中性,温度为25℃,高氯酸盐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对ClO4-的吸附率为74.87%。  相似文献   

14.
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钢渣和改性粉煤灰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不是很好.用氢氧化钙对粉煤灰进行高温活化后对六价铬有良好的去除效果.改性粉煤灰对六价铬的去除效果受粉煤灰的加入量、温度、振荡速度和废水初始pH值的影响.应考虑改性粉煤灰在工业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洗车废水,以保证处理后出水能够循环利用。考察电流密度、初始pH值、NaCl浓度及电解时间等操作因素对COD与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处理条件下,出水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另外,去除COD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去除单位浓度COD产生4.02×10-3kg湿污泥、3.10×10-4kg干污泥。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含铅废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强化超滤技术对含铅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重金属离子铅去除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 H值鼠李糖脂浓度重金属离子铅的初始浓度操作压力,去除重金属铅离子的最佳条件是:鼠李糖脂浓度为8 CMC,p H值为9,操作压力为300 k Pa,最大去除率可达到89.66%。  相似文献   

17.
苯酚和酚类化合物是工业废水中的主要环境污染物,如焦化厂、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等,去除工业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对环境保护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富集驯化,从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效苯酚降解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及降解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BPH-3菌为假单胞杆菌;菌株最佳的降解条件pH=7.0,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in,最高耐盐度为3%,在接种量为5%,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600 mg/L,菌株12 h内的降解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a new biosorbent derived from Abelmoschus esculentus (A. esculentus) seed for the removal of Acid Blue 113 (AB113) in aqueous solutions was investigated in batch mode. Biosorp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varying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cluding initial pH, biosorbent dosage, contact time,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sorption properties we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initial p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hydroxyl, carboxylic and amide functional groups present on the biosorbent surface were involved in the dye removal process. Equilibrium data were best fitted by the Langmuir model. The maximum biosorption capacity was 169.9 ± 3.1 mg g−1 at 25 °C and initial pH 5.5. The kinetic data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The process was controlled by diffusion through boundary layer at the initial stage followed by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at the later stage.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was end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A. esculentus seed with maximum biosorption capacity which compared well with valu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can be a potential biosorbent for AB113 dye removal.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铁炭二元内电解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投加第三种接触材料镍构成的铁/镍/炭三元内电解体系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的处理速率和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在ZVI、镍粉和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1∶1,X-3B染料废水初始浓度50 mg/L,初始p H值为4,温度20℃的恒温搅拌条件下,三元内电解体系对废水的降解效果要优于二元内电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