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平潭综合实验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将结合平潭自然环境状况、现有及五大风口生态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生态防护林的功能角度出发,提出加强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内容与任务、重点建设和保护区域,构建以基干林带为主体,消浪林、防护林、农田林网、道路林网、城乡绿化美化相结合,建成以城市、乡镇、村庄、森林公园、风景区绿化为"点",以基干林带、道路绿化、农田防护林为"线",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和其他防护林为"面",逐步形成由浅海水域向内陆延伸的带、网、片相结合的林种树种丰富、层次多样、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长江上游部分港口码头环保基础设施、技术、工艺较为落后,难以满足日益趋严的环保要求的问题,以重庆长寿港区为例,按照“关键生态环境问题识别—码头布局功能优化—生态风险分析”的思路,开展了长江上游老旧码头布局功能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现状中存在的关键生态环境问题:煤炭砂石等高污染码头作业区分布散、规模小且同质化经营,导致岸线集约化利用程度低;铁水联运条件未充分利用,导致公路转运对城区环境压力凸显.②基于产业规模与泊位建设供需分析—泊位布置—作业区布置的技术路线,通过优化临港产业布局,关停并转作业区6个,恢复岸线483 m,规划生产性泊位由56个减至46个,规划利用岸线由9 565 m减至8 225 m,促进码头作业规模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岸线利用集约化.③根据铁路物流量测算,规划提升铁路运能,预测2035年铁路货运分担率将达13%、水运分担率将达29%、公路运输量将逐年下降.④布局功能优化后,港口码头与铁公水联运的生态环境相对风险值大幅降低,证实了岸线集约利用和提高铁水联用运输结构比例可降低交通运输对区域生态环境的风险压力.研究显示,面向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总体布局与面向高效低污染的铁水联运优化,是长江上游老旧码头提升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战略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保护好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整个经济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上游生态环境问题,识别生态屏障建设面临的屏障与难题,提出了按照"功能分区—工程措施—制度保障"三个层次来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体系的思考建议,以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优的水源水质、最小的水土流失"三个目标,保障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保障长江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7.
湖泊围垦的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70年代初,在“以粮为纲,向荒湖要粮”的影响下,不注意生态经济效益,掀起盲目“围湖造田”高潮。本文针对这种“围湖造田”的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损益作了较具体分析,除对发展粮食生产,消灭钉螺有一定好处,在其他农业生态,水产,滨湖气候,水运等方面都带夹了不良影响。因此看出,盲目围垦的作法是利少而弊多。 文中提出,对湖泊资源只有合理的充分利用,才能做到有效地保护和管理;又只有加强保护和管理,才能源源不断地使用这些可更新的自然财富,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观点,对汈汊湖水体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滨湖地区采用以水产为主,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湖区资源,推行“以种促养,综合经营”,发展水体生态农业,可取得持续稳定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林业建设环境分析、论证,提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在认真保护、科学经营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中段、年楚河谷地为主线,重点建设沿江防护林带,构成防护林体系的主要骨架;在河谷农田草场加速防护林网建设,完成防护林体系的网络结构;依土地条件积极营造薪炭林,适当发展用材林和四旁植树(含林卡和经济果树等),完善防护林体系的带网片结,建立起我国高原最大的综合防护林体系,保护好地理环境独特的高寒农业区和“世界第三极”。 相似文献
10.
11.
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着水土流失、山洪、泥石流、地方病和水质污染问题等环境问题。文章将重点阐述这些环境的性质、强度、分布规律及其危害,并据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异特点划分出四个环境问题综合区。最后提出了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探黄河近代三角洲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近代三角洲拥有丰富的天然油气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并具有建深水港条件,但由于黄河尾闾流路多变,油、气资源发现较晚,生态环境脆弱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等原因,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远不及长江和珠江两个三角洲。为振兴三角洲经济、开发富饶资源,其对策是:稳定黄河尾闾流路,加速黄河海港建设,大力发展以石油和农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生产,狠抓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农牧渔业基地,保护自然环境,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15.
图门江流域*人口变化对森林生态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近百年来图门江流域我国一侧的人口变化过程为主导因子,历史地分析了森林植被破坏以后,一系列生态资源所受到的影响,并以珍贵毛皮兽紫貂为例,定量地分析了珍贵生物资源在该流域濒临绝迹的原因及历程。 相似文献
16.
17.
森林影响河川径流的流域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国内外所进行的小区或小流域试验表明,砍伐森林径流量增加,增加森林植被覆盖则径流量减少。但是,在大流域,砍伐森林并不一定能增加河川径流量。小面积试验得出的结论不适于推而广之到大的流域。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因素——所处的自然气候地带、地质地貌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大面积种树种草或砍伐森林,对一个较大流域总水量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水量减少、增加或者变化不大,要对整个流域进行详细地调查和观测,只进行简单的小流域试验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 相似文献
18.
茂兰喀斯特原生林不同地球化学背景下的土壤种子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野外取样和盆栽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茂兰3个不同岩性地球化学背景下森林的土壤中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种子库储量在187.5-550粒/m2。(2)相对而言,纯灰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大,不纯碳酸盐岩的次之,纯白云岩的种子库储量最小;在垂直方向上,种子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土壤种子库中自然萌发的种子物种多样性指数为纯灰岩>纯白云岩>不纯碳酸盐岩。(4)从土壤种子库萌发的种子数量和组成成分方面来看,纯白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白云岩和纯灰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纯灰岩和不纯碳酸盐岩之间的相似性系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