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3):282
评《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书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著名的森林培育学家沈国舫教授主编的《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一书,经作者们和编辑们连续两年多的辛勤劳动,终于在国庆50周年前夕完成,并于2000年12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了。这是第一本全面论述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专著。是沈国舫院士和参加编著的专家们多年来酝酿在心头的一本书。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也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森林面积只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9%,森林蓄积只占世界森林蓄积的2.6%,要想以只占世界3%~4%的森林资源,既要满足占世界22%人口的生活、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维护占世界面积7.2%的国土生态环境的需要,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中国的森林资源如何发展?能否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来保证,又要有广大公众的参与,只有广大公众对森林的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中国的森林资源才能不断地增加,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想这就是作者们酝酿已久的心愿。    《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这本专著,全书共12章,该书从森林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出发,以深入浅出的笔调,全面阐述了现代森林的概念,结合中国的国情、林情介绍了中国森林的分布,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和特征,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消长动态分析,并从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各个侧面:生物资源、物产资源、生态防护功能、社会公益功能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森林资源清查、监测和调整、法制建设和公众参与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最后,作者还在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中国森林存在的问题,就中国森林资源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针进行了战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是我所见到的近年来难得的如此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科技图书专著。我深信这本书将对所有关心中国森林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管理干部、科技、教学和生产部门的人员以及广大公众都将有所裨益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   2001年2月19日于北京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及有效措施,特别对森林资源的国际合作与国内南北联合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水江流域是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经济落后的地区。本文通过对该流域森林资源变迁的剖析,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以保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将森林资源管理纳入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森林资源核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定位于服务各级政府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借鉴会计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森林资源管理的特点,构建了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系统。核算系统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要素的界定和确认标准,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负债、森林资源净权益的核算账户设置,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森林资源资产变动表、森林资源权益变动表的表式,以资源调查数据和资源变动数据为基础的动态核算流程,以及复式记账的核算方法。通过核算系统,实现以年度为核算周期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龙江省2004年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全省森林资源现状的特点,并以近50多年来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对森林资源主要项目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力求寻找变化的原因.通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预测未来时期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实现科学经营森林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重庆临峰山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属于次生林系统,系统的抗害能力较弱。森林公园规划、开发和运营中存在着较为严峻的生态风险。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评价了其主要生态风险源——森林火灾和生态入侵及其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7.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②过去50年全国、林区、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明显;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即: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已造成森林植被的毁坏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破坏,引起了生态失调甚至造成生态系统崩溃.森林植被破坏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了气候异常、温室效应等恶果.为此提倡中国的森林植被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要从法制和管理方面入手,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及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森林资源价值构成的基础上,运用目前常用的价值估算方法,对白云山森林资源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粗略的估算。计算结果表明白云山森林资源的环境价值远大于其林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地处黄河中游的山西十年九旱,自然灾守频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森林资源稀少,草地沙化、碱化、退化现象严重,恶劣的生态环境直接阻碍了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联贫致富的脚步.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人类必须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和生存环境,而对于生命支持系统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水资源实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是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物质保证。全球水文循环使世界各地的环境连成一个整体,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必须从总体出发综合开发和管理水资源,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注意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干扰,并服从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全面需要,不能只就水论水。本文就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规划思想及其原则,阐述一些基本观点,并指出促其实现必须依靠全社会共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岱海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岱海流域水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岱海流域水资源所面临的水量、水质以及环境生态问题,得出岱海流域水资源以及水环境问题的成因,提出岱海流域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3.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质的分析,结合利用以及发展情况,得出呼和浩特市地下水资源已处于超量开采状态,将对水环境系统构成破坏性影响。针对地下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东胜区水资源及水环境概况,在实地调研并以环境技术检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区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现状,提出该城区实现污水资源化的观点并论证了其现实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东胜区推进污水资源化,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的出现 ,标志着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短期行为和意识正被维护环境的长期概念所取代。在这一概念的内涵中 ,加以维护并长期保持完好的环境不仅是实现自然环境平衡的需要 ,也是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地应用于人类的保证。环境经济核算就是以货币化的方法揭示自然资源及环境与经济的特定关系 ,并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测度提供基本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森林资源及其产品流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论文运用物流分析的基本思想,基于我国森林资源产品的产量、贸易量统计资料,采用统一的“原木当量(m3)”单位,沿森林资源采伐→资源产品加工→资源产品消费链,研究了我国“九五”期间主要森林资源产品的流动状况。结果表明,我国“九五”期间年均消耗森林资源16962×104m3,其中48.3%来自国外;本国森林资源主要流向原木、锯材、人造板加工制造行业,仅有9.3%用于制浆造纸;而纸类产品所用的森林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终端消费中75%的森林资源产品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生产和包装3个主要消费项。因此,认为我国必须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纸类产品中的森林资源用量,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流动的经济效益;资源战略上既要充分利用国外森林资源,又要提高我国资源供给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浅析迪庆州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庆州经济相对落后,森林生态、草场生态和珍稀生物资源均已受到破坏,污染开始蔓延,尤其是旅游环境负荷加重,对可持续发展形成威胁。必须结合迪庆实际,从加强精神文明和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着手,坚定不移地推进迪庆州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within the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bate. The various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put forth by different, institutions are critically explored. Specific types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policies/projects in the forest sector are identified and examined in the light of the general,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reas of compatibility and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climate mitigation objectives and the minimum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are identified and discussed. Emphasis is put on the problems of monitoring and verifying carbon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such projects given their impacts on pre-existing policy objectives 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The implications of such policy interactions on assignment of carbon credits from forest projects under Joint Implementation/Activities Implemented Jointly initiatives are discuss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regime must include an impact assessment on the criteria covered under other agreements such as the Biodiversity and/or Desertification Conventions. The actual carbon credit assigned to a specific project should at lea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criteria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The value of the impacts and/or the procedure to evaluate them need to be established by interested parties such as the Councils of the respective Conventions.  相似文献   

19.
流域经济的发展是以水资源为先导和主体的综合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必须遵循公平和效率原则,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实施流域开发多目标协调、流域的系统化管理和跨流域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0.
盘锦市海洋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分析盘锦市海洋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充分考虑盘锦市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盘锦海域进行了科学的功能分区,并确定了各功能区的主导功能。这将为盘锦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综合管理提供服务,同时也有利于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