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内适当减缓行动的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已成为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2009年底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减缓行动不仅要在国内进行测量、报告和核查,并且要通过国家信息通报提供有关行动执行情况的信息,以便接受"国际磋商与分析".纵观国际社会,碳排放市场业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本土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政策工具,而温室气体测量、报告与核查制度则是建立排放交易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气候融资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融资的发展演变,并在综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资金常设委员会评估报告、CPI以及OECD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气候融资的规模和组成。研究发现,当前气候融资总体呈上升趋势,私营部门是主要来源。同时,国际气候融资呈现出多边资金规模低于双边、适应资金占比较低、优惠度整体不高、亚洲系主要受援地区等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出资承诺和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国际气候融资未来发展将呈现私营部门资金占比逐渐增大、多边气候基金发挥核心作用、双边气候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多边发展银行保持引擎效应等趋势。  相似文献   

3.
黄淼 《环境保护》2008,(5):68-71
"世界各国应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是党的十七人报告对中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明确要求,是实现生态文明和世界和谐的重要途径.自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环境会议规格不断提高,频率不断增加,合作范围不断展.通过参与联合国框架、区域间以及双边环境台作,塑造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提高了参与国际环境治理能力,维护了国家环境利益,保障了国家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发布了"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名单.《环境科学学报》荣获"2013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据了解,这是首个全面评价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指标体系第二次发布评估结果,175种科技期刊和56种社科期刊分别入选.同时公布的还有"2013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据中国科学文献评价中心主任杜文涛介绍,参与此次报告撰写的研究人员对WOS(美国汤森-路透公司科学引文数据库总称,包括SCI、SSCI、AHCI)的国际期刊与此次入选名单的中国期刊进行了统一排序发现,不少非SCI和SSCI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能比肩和超过SCI和SSCI收录的众多国际期刊.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平均高于大部分日文、俄文、法文等非英语WOS期刊.  相似文献   

5.
正气候变化正在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资金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域,"气候投融资"是当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核心议题之一,发展气候投融资已成国际共识。一、国际气候投融资实践气候投融资的来源包括以双边或多边金融机构赠款和贷款为主的国际资金、以信贷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为主的金融市场投融资活动以及企业直接投资等。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新的减排联盟在利马气候大会期间宣布成立。这个名为"十亿吨联盟"的国际组织旨在通过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十亿吨联盟"表示,将通过测量和报告温室气体减排,努力实现每年节约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和减少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十亿吨联盟"是基于很多国家已经或将要开展的可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入冬以来北半球经受了创记录的严寒侵袭,联合国IPCC报告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地球气候变化趋向陷入纷争的境地.从地质学和考古学的视角,以更长的时间周期去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或许对将来气候的长期预报有所启示.地球在漫长的演化史中经历了以千万年计的"地质气候旋回"、千百年计的"史前气候周期"及近现代以百年计的"世纪气候波动".不同级次的周期均为内在自然因素所制约,CO2含量在地球演化史中趋于波动下降过程,当代的CO2浓度和气温均处于地质史的低点.人类活动可能在百年尺度内存在对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自20世纪初开始至今近百年升温趋向中,令人关注的是在中国曾有1941年、1969年、2009~2010年之交极度低温的出现,"低温节点"时距约为30~40年,似与海洋存在数十年为变化周期之说相近.由此引发对人为因素导致持续增温的质疑. 2009年入冬以来的严寒是否为近百年升温波动周期的终结抑或只是次级的突变因素所致,尚有待观察.但自然因素主导的周期波动规律不可逆转,不能被未经实证而被夸大了的"人为因素"所左右.  相似文献   

8.
臧高 《环境》2012,(3):72-75
月藏高原是世界第一大高原,被生物学家誉为"野生动植物的王国".这里虽然气候寒冷严酷,空气稀薄,但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独有性高,有"珍稀野生动植物天然园和高原物种基因库"的称誉.  相似文献   

9.
王田  高翔  马翠梅 《环境保护》2020,48(5):32-37
2018年年底,在波兰卡托维兹气候大会上,与会各方完成透明度后续实施细则的谈判,通过了"通用+灵活性"的模式、程序和指南,标志着2020年后国际报告与审评制度的正式建立。新规则在强制性报告要求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内置的灵活性,在权责和义务方面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强化"的透明度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报告要求显著增强,对国家自主贡献进展追踪、收到的支持信息的详细程度的要求均有所提高。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立法、人员和经费安排、数据库建设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亟须通过立法或部门规章明确国家履约义务和部门职责,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与报告办公室,利用技术支撑机构不断提高报告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一、气候变化治理的司法转向 (一)立法论主导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呈现"疲软"的弊病 作为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然而,由于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环境、经济、政治等诸多错综复杂利益博弈的国际综合议题,以气候谈判为主要应对之道的国际立法模式越发陷入"治理疲软"的窠臼.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0日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说,随着在利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出现新的捐资承诺,绿色气候基金所获捐资承诺已超过100亿美元.潘基文对此表示欢迎.声明说,在大会期间获得了新的捐资承诺后,绿色气候基金获得的捐资承诺已超过启动资金目标100亿美元.潘基文相信,这笔资金将增进计划在明年达成新气候协议的各方之间的信任,而且是减排行动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的一笔"首付款".  相似文献   

13.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对此报告保留所有权利.报告详情可登陆网址:www.chathamhouse.org.uk 注:查塔姆研究所(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作为一家独立机构,一贯致力于促进国际问题的严谨研究,但不发表其自身意见.本出版物中所发表的意见由"中国与欧洲能源和气候安全相互依存性"项目团队负责,并行使其自身职责,并不一定反映本工作的多个参与机构或主办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气候大会即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的相关机构和国际组织近期纷纷在北京发布气候变化政策建议报告,为中国和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出谋划策。中国布阵碳减排根据联合国环境署11月16日发布的旗舰性报告《迈向绿色经济:通往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各种途径》,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9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12,(23):2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3,(4):63
近日,由美国航天局资助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新一期《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报告称,他们的研究员借助地面和卫星观测数据以及17种气候模型,分析了地球北方高纬度地区气温和植被生长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变暖,使原本被冰雪覆盖的北方高纬度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导致这一地区近年来不断被绿色植物"侵占",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变绿",一些曾是苔原的地区如今已被树林和灌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如果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绿色清洁经济、大幅减少低效矿物燃料使用、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必须引起足够的国际重视.  相似文献   

18.
环球     
<正>国际能源署发布气候报告促各国减排6月15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能源和气候变化——全球能源展望特别报告》,首次对各国已提交的气候承诺和意向及其对能源部门的影响做出评估,并促请各国加强减排承诺以实现2摄氏度温控目标,为将于12月在巴黎举办的关键性气候变化会议——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供支持。该报告指出,各国目前已做出的减排承诺对未来能源的低碳化具有正面影响,但仍不足  相似文献   

19.
玻璃海 《环境》2007,(6):78-80
打开"google",输入"气候变暖",1240000,是它的搜索结果.如果你还有一点耐心,你就会发现,2007年度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热情几乎高过了往年的总和.它已经不再是环保人士的专利,而变成了一个放进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1月22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CNKI)等机构发布"2017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评选结果.《环境科学》荣获"2017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是唯一入选的环境科学与资源科学类中文期刊,也是自首次评选以来连续6次获此殊荣.评选以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进行排序,遴选出排名前5%(Top5%)的期刊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