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危机管理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危机通常通过推动采用预防危机反复出现,并提高社会对危机事件迅速有效反应能力的措施,而成为改善环境管理的催化剂.回顾了美国、欧洲与日本的几个环境危机事例以及国家调整性政策的改变.总结出进行环境危机管理工作应该考虑:①紧急准备要求国家与地方权力机构应该通过仔细监测工业用有害化学品的使用情况、使用结果与运输情况,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了解其潜在的环境灾难.要求从事可能会带来环境危机活动的责任方证明其已经制定了综合有效的应急反应计划.②排放有害物质的责任方要负责承担补救环境与人类健康损失所花费的全额成本.建立有效的责任计划可以推动对预防环境危机措施方面的投资.③发生环境危机时,采取的最基本措施是及时将有关危机性质与范围等情况通告应急反应权力机构及公众.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保持公众的信任.④吸取经验预防环境危机事件再发生.独立调查委员会要探索发生环境事故的原因,并为预防工作提供意见或建议.⑤政府与行业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公众免受与有害物质排放和其他有害活动相关的潜在危害;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反应并使损害达到最低;对人类健康与环境造的成损害提供赔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美国管道危险物质泄漏事件的申报统计制度,基于美国交通统计数据库对陆上和近海管道危险物质泄漏事件的危险物质种类、事件原因、泄漏情况、事件后果及环境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建议建立完善的从事件原因、泄漏地点、损害后果到处置方式的突发环境事件统计体系,为环境风险防范及环境应急管理提供依据;二是针对一些环境事件损害的持续性及潜伏性特点,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更正制度;三是建议汲取美国运营方自主申报信息准确性不高的缺陷,采取污染方自主填报和政府部门审核相结合方式,并加大对虚报、瞒报信息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环境则关乎到人类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靠科学技术进行能源开发,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减少能源开发对环境的损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能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淑文 《环境保护》2013,41(9):48-49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敏感期和环境突发事件多发期,环境事件新闻报道是解决突发环境事件的必要环节,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如何做到公正、客观、高效地报道环境事件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升环境危机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我国传媒界面临的问题之一。环境危机传播对大众传媒的要求《韦氏英文辞典》将危机定义为,"有可能变好或变坏的转折点或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5.
饭岛伸子是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教授、著名环境社会学家.她重视环境社会学及环境与社会、社会与环境关系研究,为促进环境社会学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确立对象及方法 学术界对环境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有许多论述,但这些论述不是过于笼统就是过于含糊.饭岛伸子避免了这些不足,以精确的语言表述对环境社会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饭岛伸子认为,"环境社会学是研究人类所处的自然的、物理的、化学的环境与人类群体关系的一门学问"、"是把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且又影响环境的人类群体和人类社会的结构及其变化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的人体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于2006年2月5日以冀政办[2006]3号文件印发了《河北省突发环境事件虚急预案》。  相似文献   

7.
再论循环型经济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型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种体现经济系统生态化的新的经济类型.对循环型经济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简要回顾,基于对社会发展历程中经济主导要素的演替规律和环境-社会系统中两大基本矛盾的分析,阐述了经济发展的生态化与人文化走向.研究认为,由直线型经济向循环型经济转变是由工业文明时代向环境文明时代转变的需要.从物质流和能量流视角分析了循环型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关键问题,指出循环型经济的关键在于“废物的再利用"成为经济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循环型经济的实质并不在于追求物质的“封闭式"循环利用,而是强调资源利用率及利用效率的提高.探讨了在推进循环型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政府、企业与公众3种行为的整合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建立合理和实用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和环境指标体系具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应用集对分析中联系度的同异反态势排序法,给出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功能损害态势度表示,并提出了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满足的生长曲线指数计算公式。对大理市评价的实例表胆:基于联系度的同异的同异反态势排序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2,(7):2
环保专项行动一直是我国政府加大执法力度、整治违法排污企业、震慑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武器.2011年环保专项行动取得了新突破,但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PM2.5成为社会热议的新焦点,污染减排任务艰巨,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突出,基层环保执法手段和力度仍不能适应环保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环境执法监管的任务更加繁重,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环境损害是环境污染或破坏所导致的损害后果。根据损害对象不同,环境损害可以分为环境人身损害、环境财产损害和环境自身损害。我国环境损害相关立法忽视了对环境自身损害的救济,并且没有区分环境人身损害与环境财产损害。应当确立环境损害责任的三元立法,原因在于:对环境本身的损害应当救济,而传统环境侵权法难以实现。环境人身损害与环境财产损害具有不同性质,应当实施不同的规则,而且确立环境侵权的二元规则,更加有利于对人身权的救济。环境损害责任三元立法的内容是:首先确立造成环境自身损害应当承担责任,责任内容为过错责任。其次将环境侵权分为环境人身损害和环境财产损害,环境人身损害承担无过错责任,环境财产损害承担过错推定责任。  相似文献   

12.
防范环境矛盾演化为公共事件,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包括丰富社会管理的内涵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通过强化政府强制措施、建立企业行为约束与激励机制、保障公众参与畅通有效、加大法制机构的监督力度、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协调作用,平衡各方利益,有效防范越来越多的环境矛盾演化升级为环境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3.
以某天然气泄漏污染事件为例,构建了一套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的量化评估方法.从应急处置费用、生态环境损害两方面量化了该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  相似文献   

14.
环境本身损害的责任缺失是我国环境污染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文章从社会经济系统与其支撑环境间作用关系过程链的三个响应环节出发,分析了建立环境本身损害责任机制的作用、意义及环境本身损害赔偿的内涵与构成。提出了围绕突发性污染排放问题,以恢复环境为目标,衔接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系统实施环境本身损害责任的构架。结合突发性污染排放建立环境损害的恢复责任,对推进环境污染损害管理和深化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2012,(13):13
当前,我国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工作比较滞后,部分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淡薄,各类环境风险突出,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国家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社会对违法企业的批判声不绝于耳,对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未雨绸缪胜于亡羊补牢。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关乎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企业的重大社会责任,是检验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标度尺和风向标,是企业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是建立全防全控防范体系的基石。因此,企业在实践中需牢固树立防险胜于救灾的意识,不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发展与  相似文献   

16.
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就是环境风险预防机制中很重要的一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环境损害转嫁给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本,同时增加行为人的行为成本。在弥补受害人的损失,补救对侵害行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功能的下降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为例,阐述环境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构成。  相似文献   

17.
环境知情权是现代社会里被普遍公认的一项基本人权。但环境信息公开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对于政府、NGO、公众以及企业而言,各自都代表着社会不同层面的利益,站在不同的角度或立场,他们心中的底线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否有共同可依的标准?这也许是对环境信息公开在具体实践中最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黄德生  王华 《环境保护》2016,(16):54-56
本研究对环境社会调查制度,环境社会调查的设计、实施和操作规范,以及我国建立环境社会调查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这些分析对建立环境社会调查制度提出了若干工作建议,如对环境社会调查技术方法和制度设计开展研究、进行环境社会调查制度试点和总结推广、出台政策文件、加强环境社会调查的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环境事件: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群众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越来越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在阐述损害的构成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确立环境损害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对环境侵权损害后果作出较为准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