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昆明地区酸雨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5-1999年昆明地区降雨监测资料的分析,昆明地区酸雨主要为局 地污染引起的硫酸型酸雨,酸雨污染近五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城区酸雨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强于效县。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酸雨控制区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卫红 《福建环境》2002,19(2):11-13
以福建省酸雨控制区1996年-2000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描述了酸雨控制区酸雨污染的特征,并从环境空气质量,致酸源,气象因素及外围区域的影响等诸方面分析了酸雨形成的原因。认为本省酸雨形成不仅与局地源的影响有关,还与外来源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3.
浙江西北山区酸雨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临安市为例分析了浙江西北山区的酸雨污染现状,并用线性回归分析的灰色关联分析等就其成因作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徐强 《福建环境》2001,18(4):3-6
通过对南平市开展酸监测以来所取得的大量降水数据的分析,结合气象及相关资料,综合提出南平市酸雨状况,并初步分析酸雨的成因及近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我国酸雨的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情况,从发展高效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可替代煤的洁净能源技术等方面阐述了二氧化硫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酸性降水成因及其控制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李佩军  黄灵 《城市环境》2001,15(6):27-28
从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了污染的成因,同时对光污染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酸雨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梅芳 《福建环境》1999,16(5):11-13
分析了福州市酸雨现状,污染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并提出酸雨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埔地区是广州市重要的工业区,本文以1984-1994年酸雨监测资料为依据,分析了该地区11年来的酸雨污染状况及特点,并对酸雨成因及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酸雨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浩波  司蔚 《环境科技》2000,13(4):22-23
依据江苏省部分城市的酸雨监测资料,对该省酸雨污染现状及“八五”以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河以南酸雨污染普遍重于淮河以北地区;酸雨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降不酸度并未减弱;降水组份中,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仍占首位,酸雨带来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未得到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酸雨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湖南省酸雨的特性,从能源、气候、地形等方面,阐明湖南省酸雨的成因,并提出了酸雨防治的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青田县酸雨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3年-2007年青田县降水和大气监测数据,对青田县大气污染因子(SO2、NO2和TSP)和降水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青田县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季度变化趋势来看,第一、四季度酸雨污染问题突出;从月份变化趋势来看,1月-3月、10月-12月酸雨污染问题较4月-9月严重。其形成主要是因为上风方向的S02、NOx等污染物浓度超标,随着天气系统的移动而被携带至本地区所致,同时与降水量、风速、气温和大气层结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李礼  张润水 《福建环境》1997,14(5):35-35
酸雨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控制污染就要控制酸,而控制酸与减少酸雨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排放到环境中的酸减少50%,则酸雨可减少50%。 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酸雨呢?首先,可采用废物利用、综合治理这条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采用下述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量酸雨实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南通市酸雨污染状况,从区域性影响、局地污染影响和大气颗粒物缓冲能力等方面研究南通市酸雨污染的成因,为南通市环境综合决策和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2006-2012年监测数据,阐述了咸宁市降水的污染变化特征,从内部及外部两方面分别分析了影响咸宁市酸雨形成的各种因素,进而总结出这几年来其恶化和好转的最根本的原因,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其预防对策措施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8.
利用湖北省1999~2008年酸雨监测资料及相关气象环境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湖北省2008年酸雨特征、历史变化趋势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掌握湖北省酸雨发展形势及防治工作的开展。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2008年大部为强酸雨区,年均降水pH值为4.17,年酸雨发生频率为78.9%,年强酸雨发生频率为42.1%,年均降水K值为50.9μs/cm,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以武汉和宜昌为代表站的酸雨历史比较发现,自1999年以来,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均有大幅上升。结合相关气象环境要素进行成因分析,发现大气SO2浓度与酸雨强度相关性较大,降水强度为中雨时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较大,降水前出现逆温有利于酸雨强度及发生频率的升高,850hPa风向对酸雨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宁波市酸性降水资料的分析,明确了酸雨的主要成份和特征、摸清了当地酸雨的主要成因,提出在控制SO2的同时,对NO3在酸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能低估的见解,建议把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应提上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宣威市中心城区2004—2012年降水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探求区域降水特点、酸雨主要成因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