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珠江口海区的油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柯东胜 《环境科学》1989,10(2):90-92
本文根据珠江口海区污染调查、监测的有关资料,对珠江口海区海水中油类的分布状况以及油污染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影响海水中油类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和应采取的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讨论,为制定珠江口海区区域性防治油污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进行的河北海洋资源调查研究表明:全海域春季5月表层叶绿素a介于0.34~11,39mg/m3,平均值为3.72 mg/m3,底层叶绿素a介于0.87~7.85 mg/m3,平均值为3.03 mg/m3;夏季8月表层叶绿素a介于1.1~18.3 mg/m3,平均值为4.52 mg/m3,底层叶绿素a介于0.4~7.8 mg/m3,平均值为3.95 mg/m3.初级生产力(以C计)春季5月介于112.26~1323.68 mg/m2·d,平均值为504.79 mg/m2·d,夏季8月介于83.92~4265.73 mg/m2·d,平均值为774.96 mg/m2·d.总体趋势是南部海区(沧州海区)叶绿素a含量高于北部海区(秦皇岛、唐山海区)叶绿素a含量,秦皇岛海区初级生产力估算值最高,唐山海区最低.  相似文献   

3.
春季莱州湾南部溶解态营养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1997年5月、1998年6月两次对莱州湾南部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海区溶解态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来源。认为PO4^3--P、NH4^ -N、NO2^-主要来源于南部沿岸及河口,NO3^-主要受北部黄河的影响,SiO3^2-同时受黄河及南部河口的影响,黄河对该海区有重要影响。小清河已对部分海区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4.
辽东湾海冰晶体结构及其内部叶绿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1996年冬季首次辽东湾生态环境调查中的海洋背景条件。扼要地阐述了辽东湾海冰一般概况,分析辽东湾冰样晶体结构、存储条件及其与冰内和冰下海水叶绿素之间的关系。辽东湾冰内叶绿素符合其它结冰海区的一般规律。根据辽东湾冰层底部实测盐度变化规律阐明海冰对冰下海水营养盐的贡献。最后对深入开展结冰海区生态环境调查工作的技术、侧重点和意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Al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Al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内容包括Al在海洋中的来源及输送通量,不同海区的分布特点,水体中的溶解态Al的赋存形式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等,简要介绍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粤西海区水质、底质、生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前言 对粤西海区(东起珠江口海区上川岛,西至湛江港)的水质、底质和某些生物样品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进行分析测试。自分析结果知,粤西海区受到了有机氯农药污染,其含量分布规律和珠江口海区相似。主要特点是:雷州半岛以东沿海底质含666农药比珠江口海区高4倍。本海区的样品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仪器是英国Shando厂的FB5-D型气相色谱仪,氚源电子捕获型检测器,色谱柱长2米,内径4毫米,内装:3%OV—17/Chromosorb.W.AW.HP.DMCS(60—80目)。最低检测量3×10~(-11)克,回收率98—100%,相对误差±0.5%—±5%,检出率100%。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渤海湾南部沿岸海区1992-1995年冬季现场海冰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研究了该海区海冰的外貌特征,冰情特性及生消变化情况,并对影响该海区冰情的最重要因素-气温与海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海近岸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于1998年8~10月,对中国海域沉积物污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海区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个别近岸海区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其中大连湾、锦州湾、辽河口、珠江口、北海近岸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9.
江蓠对赤潮消亡及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跟踪监测八尺门海区赤潮的消亡过程并在室内和海区进行实验,研究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对赤潮的消亡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蓠可以加速中肋骨条藻赤潮的消亡,避免赤潮消亡后水体出现缺氧状态,减轻赤潮对环境的损害。采用室内模拟的办法,可以了解海区赤潮的发展趋势及赤潮消亡过程中溶解氧的浓度变化情况,为控制赤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厦门马銮湾养殖海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两个航次对厦门马銮湾养殖区及厦门西海域非养殖区的表层海水及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的含量,组成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马銮湾养殖区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已达到生态毒理评价标准,马銮湾养殖海区的表层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马銮湾养殖海区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并且在养殖海区的沉积物中检测到苯并(b)荧蒽,吲哚芘和苯并(ghi)Bei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存在,直接威胁养殖水体的安全。此外,还对马銮湾养殖海区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海海域的水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来,中国近海各海域先后开展了污染调查监测,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同时,对沿海污染源进行了调查。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资料,对中国近海几种主要污染物质的来源和海域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1)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方式;(2)石油是海区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最严重的两个海区;(3)中国北部海区的有机污染比南部海区明显;(4)重金属污染仅限于局部近岸和河口海区,范围很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紫露草微核技术对大连湾主要排污口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监测的五个排污口中,有四个明显含有生物诱变剂;其中有的排污口对其附近海区已造成污染,而远离排污口的海区水质未受到生物诱变剂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海域水体污染物输送规律的研究,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海域中污染物的输送规律不仅受季节、海区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较重要的是还受该海区动力场的控制。因此,当污染物一旦进入海区,不但有氧化、降解等化学或生物化学的作用过程,而且还有扩散、混合、吸附、沉降和再溶解等物理作用过程。为此,把化学、物理等方法相结合起来研究污染物在海域中的行为已有较多的应用。本文试对锦州湾水体污染物输送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由于缺乏锦州湾湾口各站位的全部资料,因此,这里只研究探讨水体中主断面上观测点30号、40号站污染物输送规律的特征(主断面上站位分布如图1)。计算是以1980年6月连续观测的资料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从1972年算起,至今已整整15年了。1972年6月,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四省(市)的10支调查队(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唐山,天津、沧州、惠民、昌潍和烟台)对渤海和黄海北部距岸35海里以内海域的第一个航次调查,揭开了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序幕。15年来,各地各部门先后对渤海以及黄、东、南海的部分海区进行了百余次调查和监测,覆盖面积40余万平方公里,累计测站近8千个,调查监测项目约60项,采集了大量的海水、底泥和生物样品,获得各种观测和分析数据50多万个,基本查明了我国近海海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入海途径和入海量,海区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及其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海岸带海洋污染调查资料为依据,对粤西近岸海区底质中的汞含量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汞的含量在0.004~0.158mg/kg之间,平均含量为0.060mg/kg。  相似文献   

16.
对珠江口海岸带进行了污染现状的调查,所得资料经分析, 整理后发现,镉在本海区的分布特征与已调查的其它重金属(铜,锌,铅汞)不同,今将镉在本海区海水,底质和生物中的分布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彦华  李昌存 《地球与环境》2005,33(Z1):331-336
本文在分析唐山市区几个典型岩溶塌陷(凤凰山公园荷花池塌陷、唐山十中塌陷、体育场岩溶塌陷)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SeaWiFS资料水色辐射模式验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94 年~1997 年,作者对杭州湾与长江口海区、台湾至吕宋以东海区和渤海海区,进行了多次光谱测量和同步取样试验,将试验所得资料经计算机处理,确定了三种验证区域各种水色要素与遥感光谱值之间的关系,提出适用于我国验证区域各种水色的验证模式。其各水色模式验证偏差均小于20% ,并适用于我国海域SeaWiFS水色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唐山铁矿开采发展概况,总结办矿以来矿山土地复垦的成就和经验,对唐山铁矿今后发展趋势及矿山土地复垦面临的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黄、渤海区沉积物中磷的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冯强  刘素美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2001,20(2):24-27,41
对1998年9月和1999年5月的渤海航次、1998年5月南黄海航次、1999年8月北黄海航次所采集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总磷和无机磷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黄、渤海沉积物无机磷占总磷的70%-80%,以无机磷为主,有机磷次之。受海流及陆地河流注入的影响,渤海海区沉积物中无机磷的总磷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黄河口附近,而黄海海区沉积物中无机磷和总磷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南黄海的西南部;整个黄、渤海海区无机磷和总磷含量的最小值则出现在山东半岛的成山头附近与朝鲜半岛西海岸之间的海区。由于海流作用及生物扰动,所采集的柱状样品中磷的含量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但总体趋势还是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含量略高,向下销有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