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坐落在巍巍昆仑山下的格尔木,是青藏高原上一座新兴的城市,被誉为昆仑山下的明珠。格尔木人记忆犹新的是,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它诞生时只有撑在荒原上的6顶帐篷。那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安营扎寨的修路驻地。那个春天是富有创造力的,将军率领人马在帐篷一侧栽上象征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是我省未来几十年中工业发展的重点城市。如何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保护和开发察尔汗盐湖资源是格尔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一、水资源分布特征格尔木地区地表水系均为内流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的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另一类是地下水排泄由泉水汇集的泉集河流。格尔木河是区内最大的河流,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经格尔木市注入达布逊湖,流域面积15477平方公里,总长度24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2米~3/秒。该河入盆地后,在山前地带大量渗漏,流量急剧减小。泉集河分布在市区北部的细土平原,地  相似文献   

3.
地貌: 柴达木地区是指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的青海省西北部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不含唐古拉地区)三县市,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镇,以及天峻县生格乡所属地区。自然区域即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同时包括茶卡盆地和部分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地  相似文献   

4.
邓佳 《环境教育》2013,(7):48-50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负责人杨欣表示,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不可降解垃圾入侵及人为干扰的增加,斑头雁的繁殖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6月5日,天刚蒙蒙亮,位于青海格尔木唐古拉山镇长江源地区海拔4600米班德湖斑头雁守护营地,来自北京的志愿者周惠,开始点起牛粪炉子烧水做饭,由于高原缺氧加上没什么经验,帐篷内烟雾缭绕,将前一天晚上的剩米饭煮成粥,并将早已冻成硬邦邦  相似文献   

5.
那只杜戈鸟     
杜戈是我第二次深入亚马逊雨林时认识的朋友。有一天,一只幼小好动的鸟,羽毛未丰便急于窥探外面的世界,不料掉在我帐篷外面的草地上。当时我正在帐篷里做笔记,想去关照它一下,又怕人的出现会给它的生活带来不便,于是就静静地坐在那里看它何去何从。起先它在地上扑棱棱跳几下,想飞却飞不起来,大约一刻钟以后,它不再动弹了。我立刘从帐篷里轻手轻脚地走出来,惟恐吓着它。谁知一看见我出现,它马上扎起翅膀奔过来,脚跟脚寸步不离地尾随着我。见它这样亲热,我便从地上将它捧起,就这样,杜戈走进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绿叶》2020,(8)
正1田间有埂,埂上有草。草是埂的住户,埂是草的庄园。春天的故事是从田埂开始的。春风、春雨、春阳,共同在田埂精心设计、百般打磨出春天俊俏的模样。芳草如茵,芳草萋萋,芳草鲜美,芳草碧连天,埂上所有的草都铆足了劲儿,把自己最好、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一埂草色,上润天空,下浸大地,世界在它绿色的怀抱里。田埂上百草丰茂。风动,草亦动,熙  相似文献   

7.
《青海环境》2002,12(3)
前不久 ,青海省环保局副局长康维新和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志坚与青海境内青藏铁路各参建单位的指挥长在格尔木签订了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责任书。该责任书的签订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尚属首次 ,它标志着环境保护工作正式纳入铁路工程建设全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青藏铁路建设“以人为本 ,保护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的理念。为了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 ,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 ,全面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从环流形势、中尺度、物理量等方面分析2015年3月31日格尔木一次强沙尘天气过程的形成和演变特征,发现:1.格尔木地区上游新疆地区500hPa以上层次均存在偏西向的高空急流向低层进行动量输送。2.在沙尘暴天气出现前三小时冷锋堆积于若羌、且末附近。当冷锋入侵柴达木盆地时沙尘天气随即开始出现。3.格尔木市午后14:00开始柴达木盆地由负变压控制,但冷锋入侵后格尔木市区升压明显且转变为正变压中心,强度为4.7hPa。4.格尔木市上层为冷平流,下层有暖平流,其中低层大气表现为干的层结不稳定。同时温度垂直递减率为γ≈0.82℃·hm~(-1)、K指数≤-20、θse≥40均说明格尔木大气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二月来了,春天的脚步离我们更近了。或许你还在疑惑:这春天究竟在哪里呢?为什么我不曾看见?其实,春天就在你我身边,只是粗心的你尚未发觉:品味野菜,是春天的气息在唇齿间荡漾“;出墙”的“红杏”,是春天欲遮还羞的倩影;而远足踏青的时候,春天的长度又在我们的脚下渐渐展开;就连那一成不变的建筑,也会披上一身绿色的外衣……“冬季严寒的地毯下,千万朵花蕾等着开放;来去有信的候鸟已经筑好新巢,在颤抖的枝头待时而唱;南方飘来的第一场细雨,将会引导春的脚步来到大地……”诗人布里吉斯笔下的春天总是充满…  相似文献   

10.
周艺在牛车上。牛车在腾格儿山的脊梁上。苍凉的沙地上,风化的腾格儿山多半陷在流沙里,就如一头牛的身子淹在泥潭里,只露出头和脊梁。周艺斜倚车栏,想着两件事。第一件,那头鹰。第二件,昨夜谁钻进了她的帐篷?阳光下,她的脸色苍白,夜里头疼,弄得她脑子也如这辆车般迟缓。那个最初在腾格儿山的顶上静止不劝的黑点,渐渐变大,往这边移动, 变成一只老鹰,翅膀上阳光闪动。它把  相似文献   

11.
蛇狼之战     
《绿叶》2000,(2)
1975年7月12日,铁道兵89368部队进驻柳河。准备打平型关隧道。探场和勘测工作在深山里开始了。担任这项工作的是团长王兵和一个工程师及两个士兵。他们在深山里搭了帐篷。每天早晨5点多钟,他们就出发到大山里进行地层探场和勘测,但必须在下午4点之前回到基地的帐篷里。这也是他们的规定。因为,在这个深山里每天4点以后,狼、豹、蟒就开始活动。这  相似文献   

12.
希望的春天     
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农家人常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即在春天播下种子,秋天收获果实.在这个春天,<地球的孩子>也在孕育着新的希望.你难道没有发现最新一期<地球的孩子>在装帧设计和栏目设置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吗?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这样的诗,“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从严冬到来的第一天起,人们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春天的明媚阳光,春天的勃勃生机、鸟语花香……无不令人神往。人们热爱春天,因为和煦的春风不仅为大地披上绿装,更给生活带来新的希望。可是,由于日趋严重的生态破坏,世界上许多地方美好的春天已经美景不再。不知从何时起,在祖国半壁江山之中,春天和风沙紧紧连在了一起。那一场紧似一场的沙尘暴,那漫天飞舞的狂风黄沙,使人们谈沙色变,打碎了人们心中春天的梦想。本期“文化漫步”刊登的《企盼无沙的春天》,是关于春天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意识的薄弱,实质上是源于我国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滞后。开展全民性的自然生态道德规范教育,并将之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进而提高中华民族的环境意识,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一种文明准则,使人们自觉尊重自然规律,已成当务之急,这是使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石上生花     
熊魁 《绿叶》2022,(9):61-65
<正>走出云顶,就到了一个小小的、住在绝壁上的山村——安静。空中有重重雾叠、片片岚霭,地上有漫山遍野苍松翠柏的支撑,大自然形成了一顶天然的帐篷。帐篷下面坐落着古朴的村落……正如这些村落的名称:云顶、安静,弥散着闲适、安然的气息。我是在大晴之日,赶了个大早到达这里的。刚好赶到云蒸霞蔚之前。如果是乘船,沿小三峡内大宁河逆流而上,行到滴翠峡里,在一个叫鱼头湾的地方抬头仰望,任凭你把脖子抻酸了、帽子仰掉了,除了一堵墙似的绝壁截断视线,也望不到这些村落。若有同行的本地人,会告诉你悬崖上盘踞、繁衍的村落。也许你会感叹,那只是得道之人安身的世外之地、立命之所。诚然,顺着山头缥缈的云雾,  相似文献   

15.
找春天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郊外找春天。树绿了,树枝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远远望去满眼绿色,让人看着非常舒畅;小草不知什么时候从土壤里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好像在说:"春天太美了!"  相似文献   

16.
北壬 《绿色视野》2012,(6):62-64
自古以来,儒家就一直提倡“君子比德如玉”,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标签。玉石之路是一条比丝绸之路开通得更早的商路,在世人眼中,一部世界玉文化史,其实就是一部和田玉进贡中原的历史。和田玉是昆仑山之心,马进贵是无数“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琢玉人中的一个。只不过和一般玉雕刻大师不同,他的“昆仑心”用金丝银线打嵌上了花边,充满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17.
徐军 《青海环境》2010,20(3):111-113
针对格尔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就生态畜牧业保护建设的必要性、作用及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用1961~2017年格尔木6个国家站沙尘暴逐日观测资料以及格尔木市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GDP、植被覆盖率、交通里程数、历年沙尘暴灾情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基于Excel和GIS进行图形处理。再利用GIS中自然断点法把格尔木沙尘暴灾害风险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针对风险区区分出不同防御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正当许多城市因水资源开采失调而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地面沉降和水资源枯竭等环境地质灾害之际,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却发生了地下水位呈大幅度上升的罕见现象。并酿成浸没灾害,引起国务院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剖析格尔木地下水位上升机理的基础上,认为其发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特别是与水库的兴建有关,故将其称作水库效应地质灾害。格尔木市区地下水位上升,始于1977年9月山口水库(即乃吉里水库)兴建之后,在截至1983年的六年里,市区地下水位累计升高6.203米,年平均上升1米,  相似文献   

20.
留住风景     
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先生说过,“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他注视着庭院里的树木,“更确切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从冬到舂,当落叶成为泥土时,草木催芽,春天的风景在蒙蒙细雨的牵引下,悄然而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