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是人口和资源大省,当前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为了谋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要提高对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再认识,将它作为复杂的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级领导必须强化人口、资源与环境意识和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以促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国40多年来,淄博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以重工业为主体的重要工业城市。同时,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这样的市情,淄博市采取各种措施,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主攻薄弱环节,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综合整治污染,取得了很大成效,初步走上了经济和社会事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帝国主义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通过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兴起和发展的简单回顾和相关研究成功案例的介绍,分析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启示。提出高举经济学大旗,建立与主流经济学与时俱进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相似文献   

4.
人口、资源、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是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宣传和研究工作要跟上,认识和方法要提高。  相似文献   

5.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巨系统中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要统一认识,增强控制人口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稳妥地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保证人口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人口、资源、环境是现阶段人类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而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又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一、人口压力对于资源、环境的制约 1991年世界人口已超过54亿,预计到2020年将增至82亿,如此快速增长的人口压力所产生的资源需求将如何满足,人口持续增长与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矛盾。 (一) 人口压力对资源的影响人口的持续增长表现了人类往往对于各类资源进行超限开采。如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导致地力下降;为扩大土地面积而开垦  相似文献   

7.
新的学术生长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造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是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方法论上,作者强调了系统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譬如,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人口的活动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态意识问题,以及小区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与实践的重大成就,提出了在当代开展人口、资源与环境综合、协调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并就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研究课题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土开发、整治角度,阐述了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以及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重灾区雅安市资源环境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在于为重灾区恢复重建提出适宜人口规模,使灾后重建的人口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3个关键要素--耕地资源、水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木桶短板效应”原理,确定以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反映整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从耕地粮食的人口承载力和耕地经济收入的人口承载力等2个方面分别进行计算,综合确定人口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雅安市人口的合理规模,在2010年之前的恢复重建阶段,为1535~159万人,恢复重建阶段基本上不用考虑大规模移民;从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而言,为1585~164万人,总体上雅安市的资源环境能够满足其震后人口的小康社会建设需求,但要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引导人口向市域内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大、产业、人口聚集能力强的雨城区、名山县转移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历史过程。从发生学观点研究特写区域这种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探索历史上人口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演化机制,可为区域国土规划与整治中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和客观依据。同时,国土规划与整治的现实任务亦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社会系统工程角度对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的动态依存关系作了全面探讨。认为科技是转变这个系统运动性质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的实质是自身的消耗接近于自身的供给,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加科技的投入。科技类似催化剂,可使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因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会绝对呈下降曲线。科技这一要素的大量介入,将使封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就经济学意义而言)转变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耗散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13.
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一、国土资源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国土资源部是这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四个部门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家知道,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三大问题。国...  相似文献   

14.
海洋具有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众多的海岛,储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结合我国国情发展海洋经济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我国海洋事业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正确处理海洋经济开发和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区域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在分析甘肃人口历史发展及趋势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动态过程,以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晰甘肃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特征及未来趋势,并提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初步意见,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澜沧江流域是云南省少数民族聚居的落后地区,其人口资源、区域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认为该流域开发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搞好人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一个高效和谐的人类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人口、资源、环境自人类出现以来就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日趋加深和复杂。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同时,社会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考虑控制人口增长、自然资源的供应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现实的需要,又要足以支撑后代人的潜在需求,既要注重发展数量与速度,又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建国42年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辽宁的产业结构布局缺乏科学性,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群,引发出人口密度不均、资源紧缺、城乡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实现辽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逐步理顺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搞好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化组合与合理开发、利用,步入良性循环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19.
坏境承载力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入手,通过对发展变量与限制变量及其间的关系的描述,探讨承载力的内涵与研究方法;同时以福建省湄州湾新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其规划建议,为该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带有开放、改革试验性的经济特区,在经济开发建设中,同样面临着许多老的和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如何看待、处理开发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难题,本文阐述了海南省理论和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