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珠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珠江地区有机氯农药现阶段的污染水平,本研究于2009年采集珠江地区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HRGC-HRMS)检测了9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灭蚁灵、七氯、异狄氏剂、九氯、氯丹和环氧七氯.其中六六六、滴滴涕和六氯苯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001—1.98 ng.g-1(干重),<0.01—5.07 ng.g-1(干重)和<0.01—1.54 ng.g-1(干重).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组分研究发现,珠江地区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可能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参照Long等给出的毒性评价标准对珠江采样区进行生态评价发现,滴滴涕类有机氯农药对该区生物可能仍存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几种作物对滴滴涕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有机氯农药是六六六和滴滴涕,这两种农药的长期使用,已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残存于土壤中的农药可通过作物的吸收而污染食物。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同作物对滴滴涕的吸收能力及其可能造成的食物污染。  相似文献   

3.
冯雪  李剑  滕彦国  王金生 《环境化学》2011,30(9):1604-1610
选用GC/ECD分析吉林市松花江两岸土壤中17种有机氯农药(OCPs)残留情况,并探讨该区土壤中OCPs的残留特征及其可能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7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含量较高的组分为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七氯,总有机氯农药含量为133.15—1263.80 ng.g-1.研究区OCPs...  相似文献   

4.
污染场地中有机氯农药对土壤原生动物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的风险。采集某废弃农药厂污染场地的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典型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的残留浓度,并对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组成和数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农药厂区域的土壤中原生动物的组成结构为:鞭毛虫和肉足虫为优势类群,纤毛虫为稀有类群。土壤理化性质与原生动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含量与鞭毛虫、纤毛虫数量和原生动物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磷含量与肉足虫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农药厂区域土壤中的原生动物数量较对照区显著减少,污染场地中长期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对原生动物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经过试验发现γ-六六六仅在土壤的淹水条件下可以异构化为α-六六六,未发现异构化为β-六六六或δ-六六六,所形成的α-六六六能很快为土壤微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6.
海南芒果园土壤环境及其对芒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海南芒果(Mangifera indica)生产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在芒果园采集了植株和土壤样品,采用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对比分析了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阐明了芒果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芒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较低(为四级以下水平),有效钾含量相对较高.Ca、Mg、B、Ni含量较低,Cu、Mn含量较高.海南芒果种植地环境质量较好,Cr、Pb、Cd等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Hg、Cu、As、Pb含量为一至二级标准.六六六、滴滴涕含量低于一级标准.海南芒果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农药残留量和Cr、As、Cd含量符合无公害芒果的要求.芒果对大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Hg、As、Cd)的生物吸收系数较大.锰主要在叶片中积累,铜则主要积累在果实中.  相似文献   

7.
新疆孔雀河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疆孔雀河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22种有机氯农药(OCPs)含量,其主要OCPs含量的顺序为:六六六>异狄氏剂醛>滴滴涕>艾氏剂>硫丹Ⅱ>异狄氏剂>氯丹.研究表明,近期有γ-HCH输入到孔雀河,其最可能的来源是博斯腾湖的补给或孔雀河附近的农业回流水.滴滴涕的组成特征分析表明,DDTs主要源于施用的农药在好氧环境土壤中的分解,产生DDE等主要产物.风险评价表明,污染物的风险较低,所有被评估的OCPs的风险值均小于风险评价高限(ERM).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探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雷州半岛典型区域共采集了74个表层土壤和4个剖面土壤,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氯农药检出率为100%,其中∑HCH(六六六)和∑DDT(滴滴涕)质量分数范围分别在nd~65.93μg·kg-1和0.04~52.00μg·kg-1之间,同国内外同类报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按土壤中有机氯农药17种成分质量分数所占的比重排序,前五名分别为P,P'-DDE、β-HCH、硫丹硫酸盐、硫丹Ⅱ、艾氏剂;按不同利用类型土壤中有机氯残留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排序为菜地→水田→果园→甘蔗地;有机氯农药残留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耕层(0~20cm)的有机氯农药残留质量分数都高于底下层次。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BHCs和DDTs的残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土壤中六六六 (BHC )和滴滴涕 (DDT )异构体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样品以正己烷 丙酮利用超声波提取 ,提取液以层析柱净化 采用HP 1(Methylsiloxane )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样品 ,GC ECD检测BHC和DDT的残留量 ,方法的最小检测量为 1 5× 10 -13 — 1 6× 10 -12 g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 92 6 %—99 2 % ;RSD为 2 2 %— 6 0 %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典型污灌区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华北地区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及农业生产的需要,采用污水灌溉与施用有机氯农药(OCPs)结合的农业管理方式普遍存在。大量OCPs则被引入到当地环境中,进而可能对该地区的居民产生潜在的健康风险。本研究分析石家庄市汪洋沟污灌区OCPs的残留状况,探讨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作物系统OCPs残留对土壤质量影响,并评价经口摄入及皮肤接触两种暴露途径下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汪洋沟污灌区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和玉米籽粒中检出了14种OCPs,其平均残留浓度分别为36.5 ng·L~(-1)、62.9 ng·g~(-1)、57.3 ng·g~(-1)和27.0 ng·g~(-1),滴滴涕(DDTs)是其最主要的污染物,占OCPs的73%以上,其次是六六六(HCHs)和甲氧滴滴涕。р,р'-DDT是DDTs的最主要成分,其主要来源于污水灌溉或近期DDTs的使用。γ-HCH是环境HCHs残留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来源于林丹的输入和使用。此外,在该地区污灌条件下OCPs残留对土壤中C、N循环及有机S的矿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区OCPs残留对人体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不超过控制标准,但经口摄入所引致的非致癌风险应予以关注,其中р,р'-DDT与γ-HCH为主要风险物质。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α-六六六,β-六六六,γ-六六六,δ-六六六,硫丹,p,p'-DDE,p,p'-DDD,o,p'-DDT,p,p'-DDT,三氯杀螨醇,甲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氟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16种农药残留量的方法.16种农药的残留组分在25min内能很好分离.标准加入回收率在81.2%-111.9%之间;方法变异系数2.9%-14.9%(0.01-0.1μg·ml-1,n= 6),检出下限在0.08-0.44μg·kg-1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在太原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的暴露格局、来源以及对周围人群的健康风险,在太原市化工区、灌区、矿区、生态区周边荒地土壤中进行采样,分析测定了土壤中HCHs和DDTs含量,根据太原市人群实际情况的暴露参数和USEPA的部分参数,对土壤HCHs和DDTs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太原市表层土壤中HCHs的平均含量大小依次为化工区>灌区>矿区>生态区;DDTs平均含量的大小依次为化工区>灌区>矿区>生态区,仅6%的HCHs和3%的DDTs和的平均残留水平均高于我国土壤质量标准一级标准,但均不超过二级标准值;2)土壤中HCHs残留主要源于历史上林丹的使用,DDTs残留则来源于历史和新污染源的共同影响;3)太原市表层土壤HCHs和DDTs致癌风险大小为化工园区>矿区>灌区>生态区。非致癌风险大小为化工区>矿区>灌区>生态区。3种暴露途径的在不同功能区的健康风险贡献率大小均为经口摄入>呼吸吸入>皮肤接触;综合来看太原市表层土壤中的HCHs和DDTs并未对人类造成非致癌风险,但有一定的致癌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太原市土壤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并对太原市人群的健康风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津地区六六六的归宿和跨界面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域,以80年代有机氯农药禁用前为时限,利用稳态非平衡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条件下六六六的四种异构体在环境各相中的迁移和分布。模型估算结果用同期各主要介质的实测浓度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农业施用和农药厂排放是该地区环境中六六六的主要来源,最大的汇则是土壤和水体沉积物,该地区最主要的界面迁移过程包括大气向土壤的沉降、水体向沉积物的沉降以及气相平流输出等,发生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降解则是六六六消失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农业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广州市农业土壤表层(0~20 cm)样品118个,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土壤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广州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及残留情况,并做出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HCHs的检出率为95.8%,残留范围在ND~17.96 ng·g-1之间,平均值2.10 ng·g-1,DDT的检出率为92.4%,残留范围在ND~327.87 ng·g-1之间,平均值为1 8.97 ng·g-1.HCHs的4种异构体中,β-HCH质量分数最高,平均质量分数为0.86 ng·g-1,而p,p'-DDT是4种DDTs异构体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1.89 ng·g-1.不同土壤利用类型中,耕地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明显高于林地和果园地.与国内外部分地方和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相比,广州市农业土壤中DDTs和HCHs污染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以三油酸甘油酯-醋酸纤维素复合膜(TECAM)萃取作为监测水体中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方法.探讨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条件,结果表明,膜萃取分析方法对17种有机氯农药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3%-111%,对强疏水性污染物表现出较高的回收率.利用该方法在南方某自来水厂各工艺段水体中检测出了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六六六等五种有机氯农药.  相似文献   

16.
2015年4月采集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流型、河网型和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沉积物,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了22种有机氯农药(OCPs).结果表明,采集的沉积物中测定的22种有机氯农药都有检出,滴滴涕(DDTs)、六氯苯、六六六(BHCs)、五氯苯的检出率为100%;有机氯污染水平依次为:嘉兴河网(浓度范围为1.71—61 ng·g~(-1),中值为12.4 ng·g~(-1))长江下游(浓度范围为0.46—93 ng·g~(-1),中值为8.59 ng·g~(-1))≈钱塘江(浓度范围为1.02—69 ng·g~(-1),中值为8.1 ng·g~(-1))太湖(浓度范围为1.76—8.65 ng·g~(-1),中值为3.53 ng·g~(-1)).DDT及其降解产物的浓度与其他地区的含量相当.依据DDTs和BHCs的同分异构体比值的变化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对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嘉兴河网主要以氯丹、九氯和六六六为主要污染特征,该地区有氯丹的使用和六六六的历史残留.钱塘江主要以BHCs、氯丹和DDTs为主要污染特征,有林丹的输入.太湖主要污染特征为DDTs和BHCs,并有新源输入.长江下游主要以o,p'-DDT和BHCs为污染特征,有些采样点表明有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六六六为历史残留.对长三角地区水源地沉积物进行生态评价发现,滴滴涕类有机氯农药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中DDTs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采样点占74%,具有生态风险的采样点占2%.  相似文献   

17.
南亚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可随大气传输到青藏高原,然而POPs在高原多介质间的迁移与分配尚不清晰。本研究利用三级逸度模型对4种POPs(六六六α-HCH,滴滴涕p,p'-DDT,菲Phe和苯并芘Ba P)在纳木错流域的迁移与归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大气沉降是该区域污染物的主要输入过程,而降解损失则是主要的输出途径。就最终归趋而言,土壤是POPs在纳木错流域的重要储库,其存储了大于50%的POPs。此外,湖水和沉积物分别对α-HCH和PAHs具有较强的存储能力。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大气中POPs的浓度及其理化性质是影响POPs在环境中分布的关键参数。本研究明确了纳木错流域不同POPs的迁移方向和归趋特征,这将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六六六在消化道中生物可给性的体外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体外消化实验模拟了4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中六六六在胃和小肠中的释放,重点验证了消化释放出来的六六六在固态消化残渣上的吸着现象以及该现象对测定消化率的影响的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固相吸着对测定消化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这在有机质含量偏高的土壤中尤其明显.吸着影响可以用不同液固比实验设计配合非线性拟合方法加以校正.对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63%、1.08%、1.60%和2.87%的4种土壤,未经校正的总六六六消化率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16.7±2.8)%、(11.6±2.0)%、6.9%和(26.4±1.3)%,校正后则分别达到16.7%、16.5%、16.5%和59.7%.显然,除有机质含量很低的样品,未经校正的测定结果显著低估了消化道吸收风险.  相似文献   

19.
环鄱阳湖区水稻-土壤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环鄱阳湖区水稻和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从环鄱阳湖区11个县市采集水稻及土壤样品,利用GC-ECD对有机氯残留进行测定,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水稻中有机氯残留所致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区水稻及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七氯、六氯苯、氯丹均有检出,其中DDTs和HCHs含量较高,土壤中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6.25μg·kg~(-1)和10.64μg·kg~(-1),水稻中二者平均含量分别为4.65μg·kg~(-1)和9.16μg·kg~(-1),DDTs和HCHs是主要的有机氯污染物;土壤有机氯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历史上农药防治害虫的大量使用残留和工业生产带来的新的有机污染源的输入,工农业发达地区有机氯农药残留高于工农业欠发达地区,土壤中有机氯对水稻中p,p'-DDD、p,p'-DDE、o,p'-DDT、β-HCH、γ-HCH、环氧七氯、氯丹等有机氯含量的贡献很大,是水稻中有机氯残留的主要污染来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各类有机氯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总风险为38.23×10~-(13)a~(-1),属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超兰  汪小勇  姜文  廖荣胜  黄锋 《生态环境》2007,16(5):1436-1440
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施用的有机氯农药,由于其性质极其稳定,在土壤至今仍有残留。植物修复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并不多见,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项研究对提高土壤环境质量、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orum Lan.)、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作为供试植物,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质量分数为1.09 mg.kg-1的污染土壤中种植3个月,研究了种植不同植物条件下土壤中HCH的消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植物大大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酶的活性,并且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与土壤中HCH的消解密切相关。试验结束后,不同处理中HCH及其4种异构体的总含量降低幅度为43.87%~65.79%,其中种植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的处理中HCH消解较快,对HCH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较好。可见,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可行的环境友好的修复六六六污染土壤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