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环境民事纠纷需要多元化的解决途径,可以考虑把仲裁作为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途径之一。可仲裁性标准是衡量各种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的条件。依据可仲裁性标准对各种类型的环境民事纠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一部分环境民事纠纷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2.
环境仲裁作为解决环境纠纷的非诉方式,较之环境诉讼具有不同的特征。环境仲裁的建立有利于法的正义、秩序、效率价值的实现,最为重要的是,其不违背《仲裁法》的规定。在国外,环境仲裁运用比较典型的有墨西哥和巴西的民间仲裁模式,及日本和韩国的行政仲裁模式,两种模式各具特色。我国环境仲裁的突出特征以1994年《仲裁法》为分水岭,由环境行政仲裁向环境民间仲裁蜕变。结合国外环境仲裁实践分析可知,我国环境仲裁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行政权侵蚀仲裁权及司法权干涉仲裁权两大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环境仲裁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构建,如修订《仲裁法》,将环境纠纷明确纳入其仲裁范围;形成专业性强的仲裁委员会;选择地域管辖;加强法院对环境仲裁的监督与支持等。  相似文献   

3.
杨育杰  陈德萍 《山东环境》1999,(3):54-54,57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赋予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权限和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阐述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进一步搪塞了如何建立环境纠纷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设立环境纠纷仲裁机构的设想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系周莉娟环境纠纷,是指由于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产生的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矛盾和争议。这种纠纷,通常由于单位或个人在利用环境和资源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律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环境权...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纠纷日趋增多,而我国现行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构建环境纠纷仲裁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这一制度的设想,并从几方面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环境污染纠纷的仲裁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仲裁法》的实施,仲裁方式成为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新途径。文章分析了仲裁的准司法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等特点。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制度,贯彻自愿原则;仲裁庭组成人员中应有环境科学专家;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强制执行等方式对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给予支持。对于涉外仲裁中的海事仲裁,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受理,并在证据保全方面不同于一般仲裁方式。  相似文献   

7.
孙蕾  彭翔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55-456
以某铝厂环境空气氟化物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监测为实例,总结出了一套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从法律程序、技术路线、质量保证,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对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消费争议仲裁是指消费者和经营者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消费纠纷提交消费争议仲裁机构仲裁的制度。消费争议仲裁具有自愿性、自主性、权威性、专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效益性的分析,探讨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特点、机构设置及程序等,试图寻求一条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相对经济、快捷而高效的新途径,以便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环境纠纷多发频发,采用的解决机制主要包括直接协商谈判、人民调解、民间仲裁、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司法诉讼、圆桌对话等多种法律、行政或社会手段。鉴于我国环境纠纷面大量广的现实、司法体系改进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行政系统的主体责任地位,我国环境纠纷的有效化解,既要依赖行政和司法体系主导力量的加强,更要依靠社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社区和专业化社会组织的作用。本文最后提出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深入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出台指导文件和指南、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推动和帮助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建立和运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环保部门改进环境纠纷处理工作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污染纠纷“仲裁”的提法予以质疑,并对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污染纠纷“仲裁”一词,不是法律概念,属不规范用语,不应当在行政规章中使用,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12.
WTO对与环境有关的贸易争端的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贸易的联系日趋紧密,与环境有关的国际贸易争端将越来越多.WTO为解决这类争端做出了有益尝试和不懈努力,并初见成效.该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包括法律渊源、参与争端解决的机构、解决纠纷的程序三个方面,其中解决纠纷的程序包括磋商、成立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工作、专家小组报告、上诉、复审、仲裁,已有明显的司法化特点.这一机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应从多方面进行完善和发展.但它使国际贸易法史上有了一个能有效进行国际环境、贸易争端处理的超国家机构,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入世后,更要研究这一机制,利用其规则维护国家环境权益.  相似文献   

13.
环境噪声污染纠纷仲裁监测,既要选择噪声源界外测点,又要选择其相邻方区域内测点,并按标准规定对测量值进行背景值修正。本文提出环境躁声污染应以所产生的环境躁声排放是否超过其所在区域环境躁声标准来判别。  相似文献   

14.
对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作了论述并对建立这种仲裁制度的方式、方法、程序及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纠纷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如何灵活高效地处理这些纠纷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我国《仲裁法》颁布施行也有二十余年,仲裁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其具有自愿、高效、灵活、实用方便、公平公正、成本低廉等优点,正逐渐成为诉讼外解决民商事争议最重要和最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前环保法制很不健全,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仲裁机构,按照仲裁程序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来处理污染纠纷案件,是健全环保法制的一项很重要的步骤。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环保仲裁机构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不但使国家和集体的经济、财产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1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5):176-176
(接上期)问:如何防范和处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纠纷? 答:一是事先签订条款完备内容明确的合同,避免争议。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化解争议,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三是明确纠纷处理机制.高效处理争议。纠纷裁决机制主要是诉讼和仲裁,在具体项目中应明确的纠纷处理方式和管辖机构.以提高纠纷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立法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迅速地解决环境纠纷,对受害人进行救济,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立法存在4个突出的问题:没有系统的专门的立法;环境纠纷行政处理机构的独立性没有保障;环境纠纷处理形式单一;行政处理决定没有强制力.  相似文献   

19.
排放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验收、环保执法与监管以及处理环境纠纷与仲裁等多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排污者合法排污的判别依据,因此排放标准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标准体系中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排放标准制修订中引发的诸多问题,反映出标准体系研究和技术储备存在不足,缺乏连贯性和严谨性,标准过严或过宽,均失去其应有的法律效力,并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迟莉 《山东环境》2000,(7):42-42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随之而来的环境信访案件呈加速上升趋势,给各级环保部门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已是当前环保部门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工具,对污染纠纷原因、危害程度和责任仲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