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程序升温的方法分析焦化废水的有机组分,并对萘等主要的多环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用硝基乙烷作辅助溶剂配制出进行理论吸附实验所需的稳定萘水溶液。5种吸附剂对萘水溶液和焦他废水的静态吸附结果表明,上海15#炭为最佳吸附剂,并发现焦化废水中其它成分的存在对萘有强烈的竞争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秀奇 《环境工程》1992,10(2):10-12,23
本文主要论述采用生物氧化法处理梯恩梯(TNT)——二硝基萘(DNN)混合装药废水。第一段在兼性好气阶段使大部分TNT-DNN得到净化而被除去;第二段好气阶段除去废水中剩余的TNT-DNN外,还除去BOD、COD,从而保证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主要指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转,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制药废水中特征污染物萘为研究对象,在葡萄糖共基质与萘为唯一碳源存在的情况下,采用按特征污染物浓度梯度增加的方式对好氧活性污泥驯化,对培养过程中污泥对萘降解特性和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萘对微生物有抑制作用,但萘好氧降解污泥经过7个周期(2个月)强化培养,可适应仅以萘为碳源的环境下生存,污泥中细菌种类主要为Acidovorax(食酸菌属),可处理有机物萘浓度达60 mg/L,对萘降解率从89%升稳定达到93.3%以上,SOUR值稳定在9.58 mgO_2/(gMLSS·h)以上,具备了在含萘制药废水深度处理工程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测定苯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萘乙二胺偶氮光度法测定苯胺的反应。结果表明 ,显色温度在 2 5℃ ,显色时间为 40min ,通过标样分析 ,相对误差为 - 0 2 %。对 4个废水水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回收率在 97%~ 10 2 %之间。  相似文献   

5.
萘磺酸盐类有机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辅材料,在染料,高效减水剂,及制药行业应用十分广泛。因而,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大量萘磺酸盐类有机废水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介绍了萘磺酸盐类废水的特性及危害,综述了我国萘磺酸盐类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并对萘磺酸盐类废水处理的其它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pH校正最小二乘算法(pH—CLS)对焦化废水中的喹啉、异喹啉、萘三组分进行了同时测定。在290~340nm范围内苯酚、三甲基吡啶及苯系物不干优测定。pH—CLS法既可简化分析步骤又可提高准确度。  相似文献   

7.
应用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技术,对放电电压、初始浓度和催化剂对萘降解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萘的降解产物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放电电压的增加有助于萘的降解率的提高.萘初始浓度的增加降低了萘的降解率,但提高了萘的脱除量.对于初始浓度17mg/m3的萘,14kV放电电压下能达到70%的降解率.MnO2和Fe2O3催化涂层均能促进萘的降解,且MnO2的催化活性要高于Fe2O3.在湿电极气下,催化涂层对萘降解的促进作用比干电极气更加显著.萘的降解产物主要是CO2,但是由于氧化反应的不完全性,也有少量的CO以及小分子有机物生成.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宇  石璇  徐福留  陶澍 《环境科学》2004,25(2):115-118
以天津地区表土188个样点的实测萘浓度以及萘对10种代表性土壤生物的半致死浓度为基础资料,尝试用3种方式评价了该地区土壤中萘的生态风险.并进行了方法学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暴露浓度和毒性效应概率密度函数的重叠面积与联合概率曲线一致地反映出很低的生态风险,准确计算的暴露浓度超过LC50的概率仅为1.67%.结果说明该地区土壤萘的生态风险极低,仅严重污染的局部地区可能发生最敏感生物种受害.用于进行风险评价的3种方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9.
萘在炭质吸附剂上的静态吸附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考察试验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BET和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结果,以及吸附剂的结构参数(比表面积、总孔容积、平均孔径),对萘(Nap)在3种活性炭吸附剂上的静态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活性炭吸附剂对萘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量最高可达0.231 1 g/g),改性后活性炭颗粒吸附性能要明显优于原活性炭;萘在活性炭颗粒(AC-a,AC-c)和活性炭粉末(AC-b)上的吸附行为存在差异,在活性炭颗粒上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的过程,而在具有突出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粉末上,吸附过程表现出多分子层吸附的特征.Langmuir和BET模型可以分别对萘在活性炭颗粒和粉末上的静态吸附行为进行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萘降解性质粒的筛选及其在炼油污水处理场中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炼油污水处理场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以萘为唯一碳源的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S13。通过质粒接合转移、质粒消除以及分子杂交,证明假单胞杆菌S13降解萘的功能是由质粒编码的。应用膜扩散器在炼油污水处理场进行的现场试验证明,假单胞杆菌S13的萘降解性质粒,可在污水处理场里通过接合转移传递到另一个从同一环境分离的假单胞杆菌T9中去,并使后者获得利用萘的能力。这一结果表明,当条件合适时,降解性质粒可在自然环境里的细菌群体中扩散。  相似文献   

11.
阳卫国 《环境工程》2011,29(6):25-27
为了解决钢管酸洗废水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难题,可用其生产聚合硫酸铁,从而实现循环经济。采用蒸发浓缩和催化聚合反应实现聚合硫酸铁的生成。其产品质量达《净水剂聚合硫酸铁》标准,可作为絮凝剂使用。研究和实践证明,用钢管酸洗废水制备聚合硫酸铁是可行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催化氧化法处理含甲醛毒性有机废水的工程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含甲醛废水属毒性有机废水 ,不能直接用生物法进行处理。本研究以广州珠江钢琴厂洗胶过程含甲醛废水处理工程为背景 ,依据废水的成分组成 ,设计了Fenton试剂催化氧化与活性炭过滤的组合工艺 ,经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各操作参数 ,再通过工程规模反应器进行检验 ,含甲醛的毒性有机废水经处理后其CODCr及甲醛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76 %和 96 % ,色度的去除率为 99%以上 ,然后简要分析实际工程处理过程中Fenton试剂催化氧化洗胶废水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洗车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PAN—ACF)去除水中LAS的效果,考察了PAN—ACF的用量、时间、温度以及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模拟废水和实际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表明:当废水中LAS浓度为10mg/L时,在处理最佳时间为5min、最佳用量为0.5g/L、常温弱酸性的条件下,LAS的去除率能达到92%以上。此外PAN—ACF对废水中的CODcr及NH3-N也能有效地去除,用NaOH溶液再生后对LAS吸附性更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泥水难以自然沉降的问题,研究了煤泥水的性质,提出了新的混凝剂ZL—1与PAM联用的治理方法。该方法简单,处理效果好,处理后上清水完全回用于洗煤,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氯乙烯生产过程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扬  蔡如钰  郑成辉 《环境工程》2013,31(1):137-140
采用过程稳态模拟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灵敏度分析、最优化分析手段对氯乙烯生产流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合成生产过程产生了大量的废酸,合成压缩机能耗过高,实际消耗的电能超过理论值的47%。最后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合成压缩机改造、VC合成水洗酸回收、氯化氢废酸水回收等清洁生产方案,达到了预期的节能减排要求。同时提出了清洁生产潜力定量分析新工具,可为该行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向富 《环境工程》2007,25(2):33-35
采用酸化破乳法治理辛醇废碱液达到了治理目的,治理后的废水,CODCr去除率达到50%,油去除率达到80%以上,治理后的废水进入化工污水场未对化工污水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采用该工艺治理辛醇废碱液在工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生物流化床在焦化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厌氧 缺氧 好氧工艺流程,以生物膜作为厌氧、缺氧反应器,循环式生物流化床作为好氧反应器进行了焦化废水治理中试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上述工艺流程用于焦化废水治理是可行的。当系统进水CODCr浓度小于1200mg/L,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44h时,出水CODCr小于250mg/L;较高的进水NH3 N浓度可严重影响NH3 N去除,但对CODCr去除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颖 《环境工程》2002,20(3):21-22
垃圾转运站污水回用处理采用了膜 -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 ,它具有高效、稳定、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和投资少等优点 ,且处理后出水可用于自身站内所需 ,即冲车、喷洒道路、冲厕、绿化、冲刷车间地面等多种用途 ,实现了污水处理后再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洗毛废水和煮茧废水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洗毛废水和煮茧废水的盐析和生化特点,结合制定了物化-接触氧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以低值兰炭末为原料,通过酸洗和微波活化制备了改性多孔兰炭末(MA-BC),并对其吸附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SEM、N2吸附-脱附测试和FT-IR等分析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改性前后兰炭末表面形貌、结构和官能团组成变化。在吸附处理模拟含Cr(Ⅵ)废水实验中,分别考察了MA-BC投加量、模拟废水pH、初始Cr(Ⅵ)浓度、吸附时间对模拟废水中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模拟废水中Cr(Ⅵ)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经酸洗微波加热活化处理的兰炭末比表面积增大到160.69 m2/g,改性后兰炭末表面的—OH、■和—CH3等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在模拟废水Cr(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pH为2,MA-BC投加量为2 g,吸附时间21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模拟废水中Cr(Ⅵ)去除率可达到89.21%。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理论吸附量为6.255 mg/g,与实验所测的平衡吸附量相吻合。吸附饱和的改性多孔兰炭末经5次循环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